雨季来临多地再现城市内涝 “海绵城市”能否破解内涝顽疾?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7月3日,豫北某地两名男子雨中驾车经过一积水涵洞时遇险,脱困后再到积水处拖车时不幸遇难。随着汛期雨季的来临,城市内涝顽疾再次引发关注。
记者梳理发现,入汛以来,多地吸取去年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经验教训,提前部署防汛减灾工作,全面排查隐患点,加强应急演练和完善应急方案。但遇到突发雨情,城市内涝问题,仍在部分地方一定程度存在。如何走出“年年治年年涝”的怪圈?建设海绵城市的理念,能否根治城市内涝顽疾?
7月3日,豫北地区一积水涵洞出现险情,两名年轻人计划将被困车辆拖出时遭遇不幸。知情人士透露:“人已经出来了,车在里面淹着呢。两人还不是(当时)立刻就下去,可能是头一天淹里面了,(后来)两人下去弄(拖)车了,结果淹里面了。”
当地媒体报道,7月2日12时至7月3日6时,该市大部分地区出现中到大雨,部分暴雨,局部大暴雨,部分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上的站点有2个,50-100毫米以上的站点有26个。
记者注意到,汲取去年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经验和教训,入汛以来,多地加强城市积水点的改造和治理,提前安排部署防汛减灾工作,落实针对性应急避险措施。
河南开封市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员朱若梦表示:“我们在城区安装了73处易涝区域视频监控,17处雷达水位监测设备,9座立交涵洞电子水尺和声光报警装置。在指挥中心和手机APP上实时掌握易涝区域积水面积和水位数据,及时向防汛责任人员手机上发布内涝数据。”
而在湖北宜昌市伍家岗区,当地已部署100多名防汛队员,一旦发出暴雨橙色预警,30分钟内,防汛队员就能到达所属防汛点位。伍家岗区市政环卫中心市政股股长赵凯说:“比如打开雨篦,清掏雨水口垃圾,水量大的时候会打开井盖,确保路面积水快速排放完毕。水泵一共有8台,大水泵4个,每小时的抽水能力是150方,小的每小时78方,我们单位还有一辆应急抽水泵车,那个泵车每小时是1500方。”
但是,近期多地出现强降雨过程,城市内涝在部分地区还是“如期而至”。关于城市内涝的顽疾,有人疑问,建设海绵城市的理念已提出多年,为何城市内涝的问题至今无法根治。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副所长辛玮光对此表示,普通人对海绵城市的概念稍有误解。“海绵城市是一个系统的雨洪优化组织管理概念,不能把它简单理解成在城市里做些透水铺装和下沉式绿地。解决城市内涝问题需要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全流程、各环节统筹优化雨水径流组织。透水铺装等地块源头改造只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个环节,主要实现小雨的就地消纳,减少合流制排水系统的溢流污染。单独依靠源头改造项目,而忽略管网提升、雨洪蓄滞空间保护、行泄通道与水系建设,并不能有效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多位受访专家对记者表示,建成海绵城市,只能较大程度上缓解城市内涝问题,并不能说,建成了海绵城市,城市内涝就一定不会出现,短时降雨量与“海绵”的饱和度都是变量因素。
实际上,记者调查发现,在建成海绵城市的试点城市,城市内涝顽疾得到了较好缓解,比如2016年成为第二批全国海绵城市试点的北京市通州区。
据通州区防汛办消息,7月3日2点至11点,北京城市副中心经历入汛以来最强降雨天气过程,全区平均降雨量达大暴雨量级,局地特大暴雨。
但在建成海绵城市的试点区内,约九成雨水就地滞蓄渗透。通州区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负责人陈博说,如果持续强降雨,相关设施就会超出其承载力。“这场降雨强度比较大,已经达到暴雨级别,整体海绵设施发挥的效果也很好,基本上在试点区建设的范围内,没有出现积水。如果在这种降雨的级别下,再连续下几场大雨,海绵设施就处于一个饱和状态了。它不能持续地吸水,就可能在下第三场雨时会形成地表径流,水就直接在地面上流了。”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2015年,河南鹤壁市成为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市之一。鹤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建科科长王荣乾说,去年鹤壁成为全域海绵示范城市。“新城区的防洪排涝能力比以前提升好多,特别是去年那么大的暴雨,整个新城区个别路段有积水,但是雨停以后一到两个小时,道路上的雨水,包括河道里的水,基本上都降下去了。”
根据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是,“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利部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建云表示,目前中国海绵城市还停留在小部分试点阶段,应该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应该科学规划、集约利用地下空间,给洪水以“出路”。
辛玮光也表示,从已完成的30个试点城市来看,很多城市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有效解决了城市的内涝问题。但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排水系统的综合提升,需要稳步推进,不可一蹴而就。
辛玮光说:“部分城市因为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太多,很难在一两年内完成排水系统的全面改造。因此我们在海绵城市建设之初,需要科学统筹,老城区优先针对突出的水安全、水环境问题,按照排水分区有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新城区则需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通过5~10年的时间,逐步完成全域的海绵城市建设,达到海绵城市建设预期目标。”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从建设成本角度来说,海绵城市的建设并不会给地方带来更大的财政负担,相反,如果从规划、设计、审批等源头环节就落实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节约建设成本的同时,还将给市民带来更多美的体验。
浙江金华市市政设计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陈志斌表示:“海绵城市其实只是一个理念,它不是一个单纯的项目。根据金华市多年实践,如果能够运用好海绵理念,不但不会增加项目投资,甚至可以节省工程投资。”
曾参建海绵城市项目工程的中建六局高级工程师郑恒表示,海绵城市的建设在新城区较好推进,而在老城区,因涉及地下管网的改造,施工难度和成本相对较高。因此,老城区解决城市内涝顽疾,应以问题为导向。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防洪减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必须进行总体规划、系统建设。郑州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左其亭提出,城市特大暴雨灾害虽然无法避免,但可以采取科学的措施,大幅度减少生命和财产损失。
左其亭说:“全方位、多层次、一体化构建防洪减灾体系,包括预报预警体系、工程建设体系、应急处置体系、科普宣传体系、科学技术体系等五大防洪减灾体系,通过沟通协调、统一指挥、信息共享,形成应急救援的合力。”
编辑:刘群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