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08——2008年最抢眼的十大人物

《中国水泥》杂志20091月号 · 2009-01-09 00:00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景不同。

  回眸2008,天事国事行业事,一件件、一幕幕。有的,让我们感天动地、刻骨铭心;有的,让我们欢呼庆祝、激情似火;更有的,让我们绷紧神经、跌宕起伏。作为水泥人,每一天、每一刻,我们的心总是与共和国一起跳动,与行业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

  回眸2008,新型干法迅猛发展,落后产能淘汰势如破竹。水泥工业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辞旧迎新之际,在回首与挥手之间,心头又平添几分不舍和眷恋,毕竟这一特殊的年份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印记、太多的感悟。纵观年度经纬,可圈可点的事件、人物太多太多……

  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既是见证者,又是参与者。《中国水泥》杂志编辑采写了“回眸2008”,通过“十件大事”、“十大人物”、“十大技术”,试图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水泥行业的全景。让我们记下这特殊的年份,录下那精彩的瞬间,共同祝福我们拥有更加美好的来年。

水泥泰斗  百岁寿星——陆宗贤
(原中国建材规划研究院总工程师)

  2008年10月10日,陆宗贤老人在家人及亲朋好友的簇拥下,渡过了一个难忘而快乐的百岁寿辰。中国建材联合会、中国水泥协会及中国建材规划院的主要领导均出席了这个难忘的庆典仪式。陆老一生热爱水泥。是我国水泥技术界的先驱和奠基者。

  1933年,陆宗贤怀着实业救国的梦想,前往当时水泥科技领先的德国深造。在那里,他主持完成了当时世界上还没有的新品种水泥-道路水泥的研制。1936年他回到祖国,积极投身到国内部分水泥厂的筹备创建工作。1948年,陆宗贤参与过琉璃河水泥厂的复工筹备工作;1952年,他调往新疆支援新疆军区筹建水泥厂,并在那里筹建了当时属于先进水平的以干法中空窑为煅烧设备的新疆水泥厂,他出任总工程师;1978年陆宗贤调回北京,在建材研究院任副总工程师,在完成分管业务工作的同时还参与了新法烧成水泥熟料等课题研究工作;1980年调任建材规划院任总工程师,为规划院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陆老一辈子的事业,似乎都在做着三件事:学习水泥、生产水泥、研究水泥。在百岁高龄之时,陆老生活基本自理,思维清晰,言谈风趣。当年陆宗贤和王涛曾被并称为“南北水泥大王”,如今陆老在安享晚年之余,仍不忘关注中国水泥行业的发展。

水泥高管  最擅并购——曹江林
(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外表貌似粗犷,不拘小节的曹江林在业内可谓有名的谈判高手。一项涉及数亿元资金的合约,从谈判到签约曹江林带领他的团队只用了26分钟便将其顺利拿下。在集团公司宋志平董事长的正确决策部署下,中国建材用这样的速度,在4个月内完成了18家水泥企业的谈判,南方水泥公司也得以登场。

  凭借丰富的“治企”经验,曹江林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调整战略、强化治理、倡导文化、推动重组,使中国建材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树立起了良好的市场形象。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取得长足进展。

  国际上重组并购的实际成功率只有30%左右,而中国建材从2005年3月成立到现在,几乎都是重组整合过来的。在曹江林看来,其实整合也不困难,跟每个合作对象谈判的时候,都会谈三个大原则:未来的投资要集中;销售要协同、统一;采购要协同、统一。整合也主要是从这三个方面着手。曹江林深知,整合的核心是要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战略,要做一个专业化的公司,做到可持续发展。

成功上市  如虎添翼——张才奎
山水水泥集团董事长)

  从1990年接过山水的前身——山东水泥试验厂“帅印”至今,张才奎执掌山水已经超过了18个年头。 

  在他的带领下,一个连续亏损13年的企业稳稳坐上了中国水泥行业第二把交椅。张才奎是业内有名的“拼命三郎”,越是遭遇挫折,越是坚韧乐观,自言“人不倒、志不灭、事竟成”。他无论做什么都追求卓越、拒绝平庸。这种不服输的劲头也深深影响了山水。坚强的领导班子加上能征善战、亲密无间的管理团队,使得山水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企业脱颖而出、后来居上。

  2008年7月4日,山水在香港成功上市,公司名称山水水泥。据悉,这是中国水泥行业的第一只红筹股。按照每股2.8港元的发行价计算,上市共集得约20亿元港币,这就为山水下一步实现产业升级、规模扩张提供了足够的资金支持。

  尽管要得到一贯挑剔的摩根士丹利的青睐并不容易,然而,一旦“牵手”成功,那就是如虎添翼。2008年9月,山水公布的中期年报显示,仅2008年上半年,山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3.72亿元,同比增长了87.83%;实现净利润1.55亿元,同比增长了123.33%。

百年老店  再创辉煌——李叶青
(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时至今日,华新水泥已走过了一百年的风雨历程。李叶青进入这个“百年老店”已有20多个年头了。

  李叶青积极推进传统产业的高新化进程,通过自主开发,先后完成了47项重大科研成果,实现了工艺装备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升级换代,确立了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经营指标连年翻番。近10年来华新水泥的产能增长了10多倍,总资产由13亿元增至近百亿元。

  Holcim控股公司后,其发展理念也逐渐影响到华新。公司积极延伸产业链,加大节能降耗投入,积极探索实施水泥工业与节能减排核心技术与区域资源循环利用的新途径,自觉担当起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排头兵的角色。

  面对未来,李叶青充满信心:3年内,华新将进一步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力争水泥年总产量超过8 000万吨,始终保持规模、技术、环保、效益在全国同行业的领先地位。华新能否再创百年辉煌,我们将拭目以待。

看好大陆  问鼎华南——辜成允
(台湾水泥公司董事长)

  2008年12月5日,台泥广西贵港厂竣工庆典隆重举行。据统计,随着台泥贵港厂四条日产6 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的顺利竣工,台泥在大陆的产能已突破2 400万吨,加上台湾和平、苏澳和花莲厂1 060万吨的产能已稳坐华南第一。

  当年辜成允投资大陆,在公司内部是有分歧的,但他坚定信念,力排众议,布局华南,投资近百亿人民币。辜成允坚定地将自己“下一个舞台定在大陆”。

  深耕华南是台泥赖以成功的基石,贵港厂的竣工也意味着台泥华南布局日臻完美,如期实现了三年前提出的2008年问鼎华南的目标。

  在做大产能的同时,辜成允也深知,卓越的“品质和服务”才是赢得客户信赖的关键。台湾水泥从一进入大陆市场就以“坚持品质,一以贯之“的准则要求自己,提供客户国际化水准的产品而赢得赞誉。

  年初,台泥对外发布公告完成对另一家台湾地区水泥企业嘉新水泥的收购。这一举动也格外引人瞩目。目前台泥在华南、华东都已布局,一系列重大决策足以体现辜成允的聪明才智和胆略魄力。

  关于未来,辜成允有自己的想法:做水泥就要有长期考虑,台泥的投资是看未来的15至20年,市场景气的时候,我们会抓住机遇加速发展;市场低迷的时候,我们也会坚守下去。

战略转型  加速扩张——张增光
(河北冀东水泥集团董事长)

  从引进、吸收、成功运行中国第一条日产4 000吨熟料水泥新型干法生产线,到建成中国第一条自行设计、制造、安装的日产4000吨熟料水泥新型干法生产线,冀东人在实干家张增光的带领下接连谱写出了艰苦卓绝的创业篇。

  在行业形势发生剧烈变化的情况下,作为企业决策层领导,张增光深知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性。2008年,张增光进一步加快了在全国布局的脚步。在国内其他水泥巨头试图进入山西市场都无功而返后,冀东却在半年内接连在山西的闻喜、交城、大同沿“大运”高速线三个地方“落子”,其战略布局和建设思路体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清晰。山西市场的占领为冀东水泥把河北、陕西、内蒙古市场连接成片打通了关隘。

  四川地震之后,为了抢占灾后重建制高点,经历过唐山大地震和震后重建的冀东人,在向灾区人民捐款125万多元之后,又迅即在四川、重庆相继设立分公司,谋划了震动同行业的“挥师南下”战略。

  2008年5月28日,临澧冀东水泥2×4 500吨/日熟料水泥生产线项目一期工程奠基,预计一期工程建设于2009年5月完成,建成后年产水泥将达到200万吨。可以说这是冀东迈出“三北战略”区域的第一步,但这绝不是唯一的一步。6月23日,唐山冀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与四川宜宾屏山人民政府签约,根据合同,冀东水泥将在当地建一条日产4 500吨熟料水泥生产线。8月上旬,冀东水泥宣布将再建五条线,其中有三条是在川渝地区。对于这样的布局转移变化,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意料之中,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张增光及时把战略目标市场往南转移,不失为一个与时俱进、顺应市场变化做出战略调整的好办法。

  如今,由于冀东水泥所拥有的区位、战略、资源、管理、实力等诸多不可复制的优势,在水泥行业内,有“在中国北方,得‘冀东’者得天下”的说法。这大概是对冀东水泥近三十年发展成就的最形象的衡量。

德“财”兼备  民企精英——章小华
(红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红”在中国人的印象中是很吉利的一种颜色;而“狮子”是一种很强悍,但又不张扬的一种动物,章小华认为这与企业的发展理念十分吻合。所以,红狮会一直本着这样的精神,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行工作。

  “红狮”创立时,公司内部对产品质量问题曾经有过争论:一种观点认为,在高成本的竞争年代,质量只要与行业企业同等水平就行了。董事长兼总经理章小华却认为,“红狮”的质量至少要比别人高一个等级。跟“红狮”有生意来往的人有上百人,无论是做煤炭的,还是销水泥、搞设备的,从未与“红狮”发生过纠纷,而且还有1/4的人由贸易伙伴变成了战略合作伙伴。

  2008年10月7日,红狮控股集团和高盛战略控股公司合资合作项目获国家商务部正式批准。11月18日,高盛入股红狮的1.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8.16亿元)顺利到位。在当前国际金融风暴愈演愈烈的经济形势下,这么大规模的外资入股浙江红狮,是外资公司看好红狮集团乃至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果,也为当地工业经济发展注入强大活力。章小华表示,与高盛合资合作后,浙江红狮会加速推进中西部水泥结构调整,做精、做强水泥主业,不断提升集团整体竞争力。

  作为一名精明的浙商、优秀的民营企业家,章小华以10亿元的财富列“2008胡润富豪榜”第727位。在对待财富的问题上,章小华曾对某媒体坦言,“财富并不是最重要的,社会责任才是第一位。具体地说,就是企业每年依法上缴国家税收;坚决贯彻执行国家政策法规以及帮助国家解决就业困难;维护和促进社会稳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强环保建设,充分合理使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等,这些都是每个企业家应该履行的义务。所以一个人的财富越多,他的社会责任感就应越强”。

西部航母  整装待发——杨 皓
(甘肃祁连山水泥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

  自1968年进入永登水泥厂,杨皓一干就是40年。在这40年的工作经历中,他没有大起大落的曲折,也没有跳跃式升迁的幸运。他几乎经历了到达他现在职位所要经历的所有岗位。他在自己成长与成功的路上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每一个脚印和台阶上都清晰地留下了他奋斗的艰辛和辉煌的业绩。

  近年来,杨皓准确把握水泥行业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通过巧打组合拳,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保持了年均30%以上的扩张速度。2008年11月29日,集团投资4.5亿元新建的年产120万吨水泥生产线奠基,这是祁连山做大做强水泥主业又一重大战略举措。甘谷项目将于2010年3月建成投产,届时祁连山集团产能将超过1000万吨,跻身全国千万吨级水泥企业集团行列,50多年打造西部千万吨级水泥航母的梦想将得以实现!

  2008年祁连山终于可以给投资者交上一份满意答卷了,一贯低调的杨皓难以抑制自己内心的喜悦和骄傲。前两年,每股收益都是在一分钱上下,不仅投资人不满意,祁连山自己也很无奈。但是公司上下一直都秉着对投资者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地做事,终于迎来了丰收年。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正因为杨皓为祁连山集团多年来潜心发展、“强身健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做好了迎接市场机遇的充分准备,才能够在市场需求转旺之时抓住机遇、赢得发展。

以人为本  安全至上——乐峰
(Bruno Lafont,拉法基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5·12”汶川大地震后,拉法基首席执行官乐峰于灾后不久即前往位于地震灾区的拉法基瑞安都江堰工厂,慰问受灾员工及家属,拉法基瑞安公司在震后立即开始修建“拉法基家园”用于安置受灾员工。

  自2006年1月正式升任为拉法基集团首席执行官的乐峰,其高效的工作作风使拉法基在中国的业务得到快速发展。在关注生产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安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淘汰落后、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等工作拉法基无不走在前面。2008年6月,集团在全球各运营单位同时启动大规模安全月活动,大力号召全体员工乃至全行业关注安全。在拉法基集团发布的“2012年可持续性发展远景”规划中,再次重申企业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乐峰代表集团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拉法基在中国所有业务的运营都强调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承诺,并主要关注五个方面:安全、员工、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客户和企业社会责任。从这些事情,我们感受到了一个负责任的跨国公司,一个将“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真正落到实处的洋老板。

职场变故  扑朔迷离——肖家祥
(天瑞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原天瑞集团水泥有限公司总经理)

  40岁出头的肖家祥有着不同于常人的丰富的经历和实践经验,受过采矿、财务管理、企业管理、资本营运等多个专业的学习培训,从贵州水城水泥厂开始起步,后来在华新水泥公司担任副总经理。2001年至2005年从政,担任湖北省大冶市市长、市委书记一职。2006年受聘于天瑞集团,担任天瑞集团水泥有限公司总经理。据当地媒体称,肖到天瑞集团走马上任第一天,市里四大班子领导为他接风,可谓风光一时。肖家祥一上任就提出并全力推进“实施水泥业务战略重组、战略布局调整和与国际顶尖机构战略合作,建设国内一流水泥企业”的进程,天瑞水泥由此初步发展成为资本国际化、管理现代化的全国性大型水泥集团。

  2008年10月的某一天从网上传出消息,天瑞集团免除了肖家祥的总经理职务。关于此事到目前还没有更多的报道,最终的结果,肖家祥是去是留,我们还在继续关注着……


(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zhangm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5: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