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出台建设全国碳金融中心方案,推动碳排放配额有偿分配
作为碳市场交易“枢纽”的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落户武汉近一年之后,武汉在碳金融发展上又有新动作。
6月28日,武汉市出台《武汉市建设全国碳金融中心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到2025年末建成支撑碳市场和碳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中心,辐射长江经济带的生态资源权益交易中心,立足中部、辐射全国的碳金融生态圈,碳市场的核心节点、结算枢纽及碳定价中心。
全国碳市场运行一年以来,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支撑了首个履约周期的账户开立、分配、履约清缴、交易结算等工作。数据显示,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上线后累计清算金额约168亿元,为2162家发电企业开立登记结算账户,帮助全国碳市场履约完成率达到99.5%。
《方案》中提出,将推动碳排放配额有偿分配。推动年能耗量5千至1万吨标准煤的企业纳入碳排放权交易范围,实现参与全国碳市场企业100%履约。推动金融机构参与碳交易市场,扩大碳市场参与面。严格落实碳排放目标硬性约束,利用市场机制激发碳排放主体参与碳交易积极性,推动实施初始配额的有偿分配,并逐步扩大有偿分配比例。创新碳排放权交易产品,新增核证自愿减排量(HBCER)等交易品种。
值得注意的是,武汉计划组建武汉碳清算所。《方案》中提出,支持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机构整合各类碳减排量权益登记功能,对投融资项目碳减排量、绿色电力减排量集中备案、确权和登记,开展工业碳排放和产品碳足迹核算与登记,逐步形成国家排放因子数据库。加快组建武汉碳清算所,争取获得国际碳交易资金清算资质。探索发布全国碳市场指数和低碳产业指数。
为了加强碳排放数据质量监管,武汉将支持建立碳减排认证评级体系。制定地方性绿色企业、绿色项目评价指南,为市场主体“标绿”“识绿”,建立全市碳减排企业(项目)库。
同时,推动地方法人银行制定碳金融业务发展战略框架,支持有条件的法人银行打造“赤道银行”。探索开展基于碳金融的绿色银行分类评级,授牌一批“零碳银行”。
在碳金融产品开发上,《方案》提出,开展碳排放权、碳汇收益权、排污权抵质押贷款及低碳项目支持贷款业务,深化碳债券、碳信托、碳保险等产品创新,推广绿色资产证券化融资工具,探索碳远期、碳期权、碳掉期等金融衍生品。开设企业和个人碳账户,鼓励企事业单位及个人使用碳积分抵消碳排放。
支持企业发行碳中和领域债券,推动地方法人银行发行绿色金融债券,支持有条件的市场主体发行绿色公司债券。将符合条件的绿色低碳发展项目纳入政府债券支持范围,推动发行绿色地方政府专项债。建立“绿种子”上市后备企业库,优先支持绿色企业上市挂牌融资。
推广应用绿色债券信用评级规范、环境权益融资工具标准等。构建碳金融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探索开展碳贷款、碳保险、碳基金等专项统计。探索建立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出台金融资产碳足迹评级标准。鼓励数字技术与碳金融深度融合,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开展绿色定量定性分析,建立绿色信息监测与分析模型,提升绿色企业、绿色项目智能识别能力,提高碳足迹计量、核算与披露水平。
编辑:孙蕾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