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将新增铁路新线3300公里以上 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继续“升温”

证券日报网 · 2022-03-01 13:28

交通是兴国之要、强国之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也给交通强国建设带来了新的战略机遇。2月28日交通运输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情况,并公布了2022年交通运输具体措施和投资规划。  

进一步扩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2021年完成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约3.6万亿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了4%。川藏铁路及其配套公路等一大批重大工程有序推进;全年铁路新开通线路4000公里,高铁运营的总里程超过4万公里,新增高速公路超过8000公里,高速公路的运行里程超过了16.8万公里;新增和改善高等级航道约1000公里,高等级航道的里程达到了1.62万公里;新颁证的民用运输机场共7个,总规模达到248个;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超过1000公里,全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总量超过了8000公里。  

谈及2022年规划,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表示,全年预计将新增铁路新线3300公里以上,新改扩建高速公路8000公里以上,新增及改善高等级航道700公里以上,新增颁证民用运输机场8个。与此同时,还将继续执行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等一系列政策,落实好助企纾困等一系列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并且把8项交通强国建设重点工程纳入到了102项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清单当中,予以重点推进。  

对此,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戴东昌称,今年,交通运输部将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把重点工程建设作为扩大交通运输有效投资的重要抓手,统筹推进102项国家重大工程当中的交通项目的落地,实施一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体量大、效益好、技术领先的交通重大工程项目。要重点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即抓规划落实,抓重点工程,抓前期工作。  

国务院国资委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两化融合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宋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不断加大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已经成为拉动国内消费需求的关键力量,更将带动机械工业等行业的发展和创新,进一步推动我国工程建设效率提升,为国内经济发展提供有效助力。  

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企业  

过去一年,国际海运市场运价持续高位,运力供给较为紧张,为稳定国际物流供应链,交通运输部更是多措并举。  

李小鹏称,安全、稳定、畅通、高效的国际国内物流服务体系,是保障经济运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保障,交通运输部会同相关部门成立了国际物流保障协调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155.5亿吨,初步统计,同比增长6.8%。其中,港口外贸货物的吞吐量大约47亿吨,同比增长4.5%。完成港口集装箱吞吐量2.8亿标准集装箱,同比增长7%。其中,港口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大约是1.6亿标准集装箱,同比增长7.5%。  

另外,全年开行中欧班列大约1.5万列,发送货物146万标准集装箱,同比分别增长22%和29%。开行国际货运航班20万班,同比增长22%。完成国际航线的货邮量266.7万吨,国际及港澳台快递21亿件,同比分别增长19.5%和14.6%。完成国际道路运输4600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李小鹏表示,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充分发挥国际物流保障协调机制的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推进国际物流供应体系建设,着力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为经济平稳运行,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保重点。加强不同运输方式的统筹调度,不断拓展国际物流通道网络,提升服务保障的能力,确保能源、粮食、矿产等重要物资运输的高效畅通。  

二是调结构。着力提升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和衔接水平,要创新多式联运的组织模式,要加快技术装备的升级,要不断推动运输结构调整取得新的成效。  

三是优环境。优化市场营商环境,清理规范各类不合理的收费,加快推进政府间、部门间、企业间物流信息交互共享,着力促进物流降本提质增效。  

四是强企业。及时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引导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加强战略合作,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企业。  

五是建体系。充分发挥工作机制的协调作用,加快构建开放共享、覆盖全球、安全可靠、保障有力的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保障进口货物进得来、出口货物出得去。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兼物流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刘大成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国际海运市场运价持续高位原因,主要是物流资源供需的不匹配。这一情况在国内得到较好的解决,一方面是我国物流运输体系完善,另一方面是我国对疫情防控措施到位。目前我国针对疫情影响下的物流管理与能效提升,正在向海外传递经验,这为做大最强我国物流产业提供了新的机会,也为我国物流企业出海提供了新的契机。

编辑:李佳婷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3:5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