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中联、冀东等多家水泥企业积极探索实施碳捕集技术

中国水泥网信息中心 · 2022-02-22 09:52

近日,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冀东水泥新近的产品或技术研发项目以及前景?冀东水泥2月22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目前公司主要研发方向为水泥窑协同处置及延伸水泥产业链条方向,并积极探索实施碳捕集、燃料替代等绿色项目,提升产业价值,打造绿色环保产业新格局。

据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去年5月份,河北省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公布河北省第一批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试点项目的通知》,河北省6家企业作为首批试点单位,实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试点项目。其中包括邢台金隅冀东水泥。该《通知》要求各试点单位严格按照设计规模和技术路线,组织试点项目实施,试点期限暂定为3年。

资料显示,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超过7℅是由水泥生产造成的,所以控制水泥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而在我国,水泥工业是建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泥总产量多年来位居世界第一。在完成“双碳”目标时间紧、任务重的背景下,我国水泥行业实施碳减排更加迫在眉睫。

遏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全球共识,碳捕集纯化是落实国家环保减排战略部署的重大举措。为助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国内不少水泥大企业纷纷投身于二氧化碳捕集提纯绿色减排事业。

近日,中联水泥年产20万吨二氧化碳捕集提纯绿色减排示范项目开工。据了解,这是中国建材集团第一个二氧化碳捕集项目。

资料显示,该项目计划投资1.98亿元,位于青州中联水泥有限公司现有厂区内,占地面积约10.5亩。主要建设内容为在二期6000t/d熟料线窑尾及北侧空余场地上,建设一条窑尾年产20万吨CO2自富集系统和一条废气处理处置生产线,年生产8万吨工业级液体CO2、11.5万吨食品级液体CO2和0.5万吨干冰。

2018年10月,海螺集团建成了世界首套海螺水泥窑烟气碳捕集提纯(CCS)装置,该项目可同时生产99.9%工业级纯度和99.99%食品级纯度的二氧化碳产品,每年可生产3万吨食品级产品和2万吨工业级产品的二氧化碳。该项目位于安徽芜湖海螺集团白马山水泥厂内,是全球水泥行业首个水泥窑碳捕集纯化示范项目

海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诚表示,水泥行业作为碳排放大户,加快绿色转型、实现低碳发展已是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必须形成共识,汇聚力量,努力探寻一条运营成本低、技术成熟可靠、综合效应明显的碳减排路径。行业的大企业,应勇挑重担,冲锋在前,争做碳减排的开路者、绿色转型的领路人,助推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王诚在上任海螺集团“掌舵者”之后,多次与高校相关负责人交流,深化合作,解决行业碳达峰、碳中和难题。可以看出海螺集团或加速在全国的各个生产基地中大面积推广、布局碳捕捉技术。

中国水泥协会会长高登榜曾表示在水泥工业的碳减排三个渠道中(技术性减排、相对减排和市场与产业政策结合减排),未来能够走得最远的、碳减排效果最彻底的还是技术性减排路径。而海螺白马山水泥厂所建设的水泥窑碳捕集纯化示范项目正是技术减排的代表之一。

中国水泥网高级顾问高长明在与中国水泥网交流时曾表示,水泥工业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的重要行业,具有全局性的影响。水泥行业必须探索出有效的减排方式。对于被其他行业寄予希望的CCUS技术,高长明认为该技术在水泥行业是一种有益而必要的措施,不过对全行业的碳中和来说,CCUS技术起到的只能是适当兜底的作用,不能对其依赖过度。CCUS技术费用高企,高长明介绍欧洲和美国吨二氧化碳CCUS技术的费用约达50欧元,水泥行业能否承担如此巨大的成本考验?

贾华平在现有的水泥生产工艺上也给出了三条减碳路径,即:系统的节煤节电、烧成的“两料”替代、水泥的低熟料生产。不过在他看来,这些减排方式都不能将水泥行业排放的二氧化碳中和到归零,水泥行业若要完成碳中和目标,最终还离不开二氧化碳的CCUS(捕集、利用、封存)。然而,CCUS的投资和运行成本很高,水泥行业能否承受大有问题!贾华平指出,水泥行业要真正完成碳中和,如何降低CCUS成本是一个关键。

水泥企业节能、降碳不仅是成本问题,更是生死问题!一场以提升资源利用率,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为核心的时代浪潮正在滚滚袭来!为此,中国水泥网将于2022年3月17-18日,在安徽芜湖海螺大酒店举办以“节能降碳 创新增效 绿色升级”为主题的“第九届中国水泥节能环保技术交流大会暨水泥‘双碳’大会”会上将对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展开探讨。同时,高长明、贾华平等多位业内专家将为大家带来更多精彩分享。敬请期待!

编辑:梁爱光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7:2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