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潜力约为4.6亿吨标准煤! 生物质能源为水泥行业节能降碳提供新路径
日前,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发布消息称,海螺投资有限公司拟投资30亿元人民币,在宣州区水东镇海螺水泥厂附近新建年产60万吨生物质制煤项目。当前,该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制及相关论证工作在宣城市政府办、林业部门、生态环境部门支持下有序地进行中,可望2022年落户宣城。
所谓生物质煤,指的是采用秸秆、树枝、树皮、垃圾等农业废弃物作为原材料,通过专用设备经过粉碎处理、压缩处理等工艺,压制成的一种可直接燃烧的固体燃料,具有易燃、灰分少、成本低等特点,属于清洁能源的一种。
上述生物质制煤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消耗竹材100万吨,不仅能够缓解当地竹业发展滞销瓶颈,增加林农收入,更有望加快海螺水泥厂能源结构调整,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步伐。
事实上,近年来,以生物质煤为代表的生物质能源,对于水泥行业而言,已经不再是陌生的存在。铜陵枞阳海螺水泥建成国内水泥行业首套生物质替代燃料系统;金隅鼎鑫水泥聚焦能源替代项目,积极开展生物质燃料作为替代燃料的工业实验;华新恩施绿色新材料产业园顺利开工,配套建设生物质处理等系统;济宁海螺水泥9MW生物质气化补充热能项目成功通过审批……
动作频频,水泥行业为何掀起了生物质替代燃料布局与探索的热潮?这其实与行业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密切相关。
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水泥行业成为节能降碳重点行业领域;11月,发改委等六部委下发《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要求到2025年,超过30%水泥企业节能降碳指标需达到标杆水平,即吨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达到100千克标煤……
基于此,水泥行业节能降碳已经是大势所趋,而生物质能源作为一种高效的清洁能源,在水泥行业迎接“碳减排”大考的历程中大有可为。
以秸秆作为替代燃料为例,有数据显示,以5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按窑尾喷煤占70%计算,窑尾分解炉全部用秸秆代替燃煤,每年可政策性减少CO2排放37.3万吨。同时,秸秆热值3000-4000kcal/kg,非常适合分解炉替代燃煤,可以100%替代分解炉用煤,降碳效果均十分显著。
与此同时,水泥行业利用生物质能源的减碳路径也在不断被提倡与推广。就在不久之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的通知,针对水泥等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提出实施指南。
文件指出,推广大比例替代燃料技术,利用生活垃圾、固体废弃物和生物质燃料等替代煤炭,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量,提高水泥窑协同处置生产线比例。
而此前,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党委书记阎晓峰也曾发出号召:要进一步优化建筑材料行业能源消费结构,逐步提高使用电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比重;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非化石能源替代技术、生物质能技术、储能技术等在行业推广使用。
因此,水泥企业布局生物质替代燃料领域,是积极探索节能降碳目标的重要举措,顺应了绿色低碳发展的时代浪潮。
那么,当前,生物质能源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如何呢?
数据显示,我国生物质能废物能源在未来拥有着巨大潜力。根据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发布《3060零碳生物质能发展潜力蓝皮书》(下称《蓝皮书》)显示,我国生物质资源作为能源利用的开发潜力约为4.6亿吨标准煤。若结合生物能源与碳捕获和储存(BECCS)技术,到2060年各类生物质能利用将为全社会减碳超20亿吨。
然而,生物质资源整体的能源化利用率相对降低。以水泥行业涉足的秸秆与林业为例。《蓝皮书》指出,截至2020年,我国秸秆理论资源量约为8.29亿吨,可收集资源量约为6.94亿吨,而秸秆燃料化利用量仅为8821.5万吨。我国可利用的林业剩余物总量3.5亿吨,能源化利用量为960.4万吨。
由此可见,生物质在我国仍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未来,随着对生物质能源认识提高,产业发展顶层设计的完善,相关政策支持的加强以及各项标准与体系的建立,我们可以期待,生物质能源作为绿色低碳大潮中的一股劲流,将会不断为水泥等行业涌流出新的财富与价值。
除了生物质能源,水泥行业还有诸多节能减碳路径需要探寻,因为探索节能降碳是水泥行业永恒的课题。中国水泥网将于2022年3月17-18日,在安徽芜湖海螺大酒店举办以“节能降碳创新增效绿色升级”为主题的“第九届中国水泥节能环保技术交流大会暨水泥‘双碳’大会”。诚邀政府主管领导、行业技术专家、科研单位、水泥生产企业和供应商等,共同探讨水泥行业节能减排新途径,加速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编辑:李佳婷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