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洲坝水泥厂创造奇迹

2000-07-04 00:00

  葛洲坝水泥厂的技改扩建项目的速度和水平创下3个“全国第一”,其中5号窑建设速度之快和投资之省,可以说创下“国际纪录”。

该厂5号窑是一条日产2500吨熟料的干法生产线,去年3月10日动工兴建,到11月8日一次点火成功,并顺利达标,建设工期仅8个月!从12月1日至12月30日,5号窑生产出熟料66万吨,又顺利实现了月达产。如此建设速度和质量使业内人士咋舌!

说到投资,恐怕谁也不会相信,这条现代化水泥生产线实际只用了人民币2.8亿元。按常规,建设这样一条生产线至少需要投资4亿~5亿元。

由于5号窑从设计到施工的各个项目、各个环节都实行了严格的招、投标,在设备选型上是“货比三家”,在工程造价上是尽量节省,并采取了国际上通行的工程监理制,不仅最大限度地节省了投资,而且使5号窑建设工程质量得到了保障。

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湖北时代监理有限公司分别作为5号窑工程的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对5号窑这个“杰作”感到由衷地高兴。通过查资料和电脑检索,他们认为5号窑的投资和建设速度与同等规模生产线相比,国内没有,国外全无,真是创“国际纪录”。

对一家大型水泥企业来说,葛洲坝水泥厂以前总是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够通过政策调控来限制小水泥发展,使大型水泥企业能够占有更多的市场空间。后来他们也明白,由于当前处于经济转型的过渡阶段,政策调控手段往往有一个渐进过程。加之小水泥目前也有很大一部分市场需求,这也是造成水泥市场鱼龙混杂的重要因素。因此,他们的对策是,面对无序的市场竞争,要想能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唯一能采取的办法就是壮大自身,发挥规模经济优势,凭实力抢占市场。于是,葛洲坝水泥厂自顺利建成为三峡工程建设服务的3号窑以后,又在两年时间内连续建成了4号窑和5号窑。

该厂4号窑是利用3号窑生产线设施和设备的富余生产能力扩建的。这条日产700吨熟料的干法生产线,不需要新增生料和煤粉制备系统,也不需要增加水泥粉磨系统,仅仅扩建一条水泥窑和熟料库,便新增了21万吨熟料年生产能力。与3号窑相比,4号窑年生产能力虽然只是它的1/3,但投资却只有它的1/7,且投资收益率可达25%。从决策到设计,从施工到建成投产,一年之内一气呵成,这种速度全国没有。更让厂里感到兴奋的是,4号窑投产后,恰逢水泥供销旺季,那些时日里水泥提货车辆排成长队,日销售量多次突破6000吨,远远超出该厂5000吨的日平均生产能力。负责销售的同志欣喜地说,“要不是4号窑及时投产,我们还真没办法满足这些用户单位的需求,还不知要得罪多少客户。”

就在4号窑点火投产之际,该厂另一项节能技改工程——余热发电项目开工。这是利用3号窑窑头、窑尾和4号窑窑尾的废气余热建设的一座带补燃锅炉的低温余热电站,装机容量为12万千瓦,年发电量7980万千瓦时,相当于全厂用电量的1/3。通过近一年时间建设,电站已于去年11月建成发电,现在每月可为该厂节省电费支出约200万元,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

如果说该厂3号窑建设是因为抓住了三峡工程上马这个外部机遇,那么,4号窑的建成则是靠眼睛向内、革新挖潜来发掘。由此可见,机遇如八面来风,葛洲坝人已经在市场经济中学会了全方位捕捉机遇。

对5号窑的建设,厂里也有人提出过异议,关键还是担心市场问题。但是,厂领导看得更远,他们认为,目前湖北省新型干法水泥年生产能力只有500多万吨,占全省水泥生产能力的1572%;在21世纪,随着市场更大需求和我国加入WTO,这个比例肯定会扩大,作为大型企业就必须要争取主动。况且他们在建设3号窑、4号窑的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高质量、高水平、高速度、低投入地建设5号窑打下了良好基础。由于5号窑做到了投资省,建设快,技术水平高,并达到国际90年代中期先进水平,被国家建材局树为新型干法水泥的样板工程。

葛洲坝水泥厂自1998年在宜昌建成年产25万吨的第一座粉磨站后,去年又分别在省内汉川、潜江、应城等地建起了同样规模的3座粉磨站。这几座粉磨站都是与当地合作,并利用当地原材料资源兴建的。由于粉磨站建设决策得当,工作到位,合作双方积极性高,各项工作配合良好,再加上每个厂级领导分别“亲自督战”,粉磨站建设速度极快,平均每座粉磨站建设周期仅100天。目前,还有4座粉磨站在建设。可以说,一个辐射全省的水泥生产销售网络已经基本形成。

葛洲坝水泥厂自1989年至1999年的10年间,年生产能力由53万吨增加到300万吨,增长约47倍;固定资产增长了15倍;利润增长了398倍,企业经济效益连年名列湖北省建材行业前茅。

葛洲坝水泥厂的变化来自于它自身的发展,该厂在发展方面不仅追求速度和规模,还追求创新和上档次。该厂的发展变化还表现在企业环境面貌的日新月异,尤其反映了他们那种团结、求是、高效、奉献的企业精神。

(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3: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