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2021-2050年)》获批
日前,《江西省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2021-2050年)》(以下简称《规划》)获江西省政府原则同意。《规划》重点对全省境内通航河流四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和11个设区市港口布局进行新一轮系统规划,是江西水运发展史上首个全省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对指导加快完善江西水运多层次网络布局、重振“赣鄱千年黄金水道”辉煌,加快推进浙赣粤运河世纪水运工程等具有重要意义。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强化水运服务支撑能力
《规划》以交通强省建设为统领,以重振赣鄱千年黄金水道辉煌为目标,加快推进浙赣粤运河世纪水运工程,着力打造干支衔接、内引外联、通江达海的高等级航道网络,着力构建布局合理、协同发展的现代化港口体系,着力形成服务优质、保障有力的支持保障体系。
到2035年,全面提升赣江航道等级,建成袁河、昌江、修河、乐安河、赣江东河、信江西大河、贡江、抚河、博阳河、锦河、渌水等高等级航道,推进浙赣粤通道建设,力争形成赣粤通道,基本形成“两横一纵十支”高等级航道网,高等级航道覆盖所有设区市;基本形成以南昌港和九江港主要港口为核心,以赣州港、吉安港、宜春港、上饶港、鹰潭港等地区重要港口为依托和以新余港、景德镇港、抚州港、萍乡港等一般港口为补充的现代化港口集群,九江建设成为通江达海的区域航运中心;基本形成服务优质、保障有力、绿色低碳、高效智能的支撑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内河航运现代化,更好服务交通强省建设和国家重大战略实施。
到2050年,推进形成浙赣粤通道,航道、港口、支持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内河水运基础设施规模与质量、服务效能、智能化与绿色化水平、安全水平、治理能力位居全国前列。
深入实施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全面融入国家航运体系
充分发挥江西水运辐射腹地纵深的内引外联作用,全面融入国家内河水运“四纵四横两网”高等级航道网络,加强与长江水系、珠江水系的高效对接,打造通江达海国际水运大通道,完善江西水运多层次网络布局,助力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服务现代化物流体系,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提供坚强的运输保障。
航道布局规划方面。全省规划航道总里程5805km,形成以“两横一纵十支”高等级航道为骨架,以地区重要航道为依托,以一般航道为补充,通江达海、内引外联、覆盖全省的内河航道网络。“两横”为长江干线江西段及信江与浙赣运河(江西段)组成的浙赣通道,“一纵”为赣江与赣粤运河(江西段)组成的赣粤通道,“十支”为袁河、昌江、修河、乐安河、赣江东河、信江西大河、贡江、抚河、博阳河和锦河,规划其他高等级航道渌水。预测2035年、2050年全省航道货运量分别为4.0亿吨、4.8亿吨,2020-2035年、2035-2050年年均增速分别为6.8%、1.2%。
港口布局规划方面。结合各港口区位条件及水运发展潜力,将全省港口层次划分为主要港口、地区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规划九江港和南昌港为主要港口,赣州港、吉安港、宜春港、鹰潭港、上饶港为地区重要港口,新余港、景德镇港、抚州港、萍乡港为一般港口,形成“两主五重”为重点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现代化港口体系。预测2035年、2050年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分别为5.5亿吨、6.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为420万TEU、680万TEU),2020-2035年、2035-2050年年均增速分别为7.1%、1.2%(集装箱增速分别为12.2%、3.3%)。
强化配套设施建设,发展绿色水运、智能航运和平安水运
强化航道维护设施、水上搜救基地、水上服务区和公共锚地、港口集疏运等方面的配套设施建设。发展绿色水运,因地制宜推动老旧码头升级改造,推动集装箱、散货等码头实施节能环保设施设备提升改造,积极开展陆域、水域生态修复,鼓励有条件的港区或港口一体化推进绿色港区(港口)。加快航道工程绿色建养技术应用,优先采用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航道整治技术与施工工艺,推广生态友好型新材料、新结构在航道工程中的应用,加强水生生态保护,开展航道生态修复和生态补偿。发展智能航运,围绕“智能港口、智能航保、智能船舶、智能航运监管和智能航运服务”五大要素,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全省智能航运一体化发展。发展平安水运,完善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布局建设,加强无人机、水下机器人等新装备、新技术应用,强化水上交通动态感知预警,人命快速有效救助、船舶溢油与危化品处置等核心能力建设。强化危险化学品运输、水上客运、渡运等重点领域联防联控。
编辑:梁爱光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