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市场下行 实现低碳发展 粉磨系统大有可为!

中国水泥网信息中心 · 2022-09-13 09:39

国内水泥行业走过百年发展历程,如今正迎来重要的转型窗口,市场下行以及绿色发展构成的双重压力,迫使水泥企业深度挖掘自身潜力,在涅槃中实现蜕变。

水泥生产工艺可以简单概括为“两磨一烧”,可见物料粉磨在水泥生产工艺流程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不仅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水泥品质,也影响着水泥生产能耗的降低,是未来水泥行业应对市场下行和实现低碳发展不可忽略的一环。

莱歇副总经理刘庆龙(右)

“当前行业态势下,粉磨系统的优化升级对于水泥企业极为重要”,近日,莱歇副总经理刘庆龙在参加“第九届中国水泥节能环保技术交流大会暨水泥‘双碳’大会”时表示,莱歇立磨粉磨系统新技术和新装备可以帮助水泥企业在降低能耗、提升质量以及减少熟料用量等多方面实现突破。

1、 大型水泥立磨终粉磨,大幅降低水泥生产电耗

粉磨系统是水泥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耗电环节,占水泥厂总电耗的65%以上,降低粉磨系统电耗是水泥厂降低总电耗、降低成本、节能减排的一个重要方向,同时还可以直接或间接的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促进低碳发展。

资料显示,全国水泥磨平均工序电耗在31.5 kWh/t左右。在粉磨物料和配比相同下,球磨机粉磨电耗一般在40-45kWh/t,辊压机+球磨机为30-35 kWh/t,立磨可以控制在25-30 kWh/t。可见,相较于球磨机和辊压机+球磨机联合粉磨系统,大型立磨可以明显降低水泥粉磨电耗。

“在当前市场竞争压力加大,节能降耗要求日益严格的情况下,采用大型立磨粉磨水泥应该得到更大规模的推广应用”,刘庆龙认为。

据相关数据显示,莱歇新型立磨采用双风机粉磨系统,粉磨PO42.5水泥电耗一般可以控制到25度电左右(涵盖皮带秤到水泥库顶收尘环节)。以某水泥厂为例,设计产量300t/h情况下,平均产量300-330t/h,平均粉磨电耗仅24.45度/t。

2、高品质水泥和精品机制砂,助推水泥行业绿色发展

“立磨的节能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但是长期以来水泥行业对于立磨水泥粉磨工艺存在一些误解,认为会降低水泥质量,事实上我们大量的应用案例表明,立磨水泥性能并不输与辊压机+球磨机的”,刘庆龙表示。

据刘庆龙介绍,莱歇新型立磨客户们的生产数据显示,其出磨水泥标准稠度需求量等数据指标优于辊压机+球磨机的联合粉磨系统,其出厂水泥净浆流动度和胶砂流动度数据均满足水泥企业下游商混站的要求。当地商混站十分乐意使用立磨粉磨的水泥。

综合来看,采用立磨粉磨水泥能够在明显降低电耗的同时,提升水泥品质。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随着天然砂石资源的枯竭和限采,越来越多的水泥企业开始涉足机制砂领域。对此,刘庆龙表示,机制砂是一项技术含量极高的产业,并不是简单的破碎筛分,水泥企业需要通过生产精品砂来确立市场竞争优势。

在此背景下,莱歇创造性的推出辊式磨制砂系统,其生产的机制砂产品具有球形度好、针片含量低、单系统产量高、新拌混凝土工作性好、硬化混凝土耐久性好、混凝土制备和泵送成本大幅降低等诸多优势特点。

刘庆龙表示,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是最好的节能减排方式。采用莱歇新型立磨粉磨水泥以及辊式磨制砂系统,不仅大幅降低生产能耗,更能明显提升水泥和机制砂品质,提升混凝土耐久性,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实现真正的节能减排。

3、低熟料水泥大势所趋,超细粉磨前景广阔

刘庆龙:“水泥是碳排放大户,未来要实现碳中和,必须从多个方向着手,作为水泥生产过程中最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源,降低熟料用量是未来水泥行业实现减碳目标的重要一环”。

众所周知,包括钢渣、水渣在内的不少工业固废其化学成分、岩相结构、水化机理等都与水泥熟料相类似,只是各种成分的含量不如熟料理想。通过对钢尾渣和矿渣的超细粉磨,使其替代部分水泥生产各种型号的混凝土。

由于钢尾渣韧性大,易碎性差,硬度高并且含有一定的金属铁粒,既难破又难磨,相较于一般熟料及混合材,粉磨效率低、电耗较高、粉磨成本较高,因此如何提高粉磨效率,降低粉磨电耗,直接影响了钢尾渣等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莱歇作为拥有100多年历史的老牌粉磨设备服务商,在粉磨技术领域经验丰富。莱歇公司的“干法钢尾渣处理系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该系统可以将钢尾渣中的惰性成分和难粉磨成分分离出来,将其进入钢厂烧结系统循环使用,这样使得钢尾渣变得易于粉磨,显著提高了钢渣粉的活性,降低了粉磨电耗。在低熟料水泥发展趋势日益明朗的今天,将极大的推动水泥行业低碳发展。

另外,据刘庆龙介绍,超细粉磨不仅仅可以应用在工业固废粉磨上,降低熟料用量,还能用于水泥企业生产超细碳酸钙粉等工业产品,帮助水泥企业提升盈利空间。

据了解,目前莱歇超细粉磨工艺已经能够将重质碳酸钙粉磨细度控制到2500目,其生产的超细碳酸钙粉被广泛应用于轮胎、油漆、涂料、无纺布等行业,提高了产品的价值。

编辑:曾家明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5 21:5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