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水泥行业繁荣背后的隐患

中国水泥网信息中心 周利群 · 2008-05-04 00:00
  2月24日,据海螺集团公司消息,经过近四天的实地考察后,安徽海螺集团与四川达州市政府签订投资建设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的合作意向书。一时间业内一片哗然,四川水泥再次成为行业的焦点。
 
  时隔一个多月,海螺集团再次考察达州——4月10日、11日,安徽海螺集团副总经理余彪一行赴达州大竹、万源考察,海螺在达州投资建新线意向似乎越来越明朗。
 
  海螺集团在华东市场一直以借助长江水运,沿江布置产能基地的“T”形战略而出名。但这次有意投资的达州市场并没有长江水系经过,而且众所周知,四川市场由于交通环境相对比较封闭,没有便利的水运,并不适合发展外向型水泥产业,这点也与海螺一贯的发展模式相差甚远。因此海螺有意投资四川达州,让业内的很多人感到困惑。但是同时也再一次证明了四川水泥市场的巨大潜力。
 
  相中四川这块“宝地”不仅仅只有海螺水泥。在此之前,红狮水泥已经在年初将年产500万吨水泥项目落子广安邻水,华新水泥也已经进军达州,已与渠县签订了合作协议,将在渠县新建4000吨/日熟料干法水泥生产线。至此,拉法基、亚东水泥、海螺水泥、红狮水泥、华新水泥以及本地的四川金顶、四川双马、利森水泥、川威水泥、峨眉山等水泥企业汇集四川,上演一幕“蜀国群英会”。
 
四川何以能吸引这么多水泥企业的青睐?
 
一、淘汰落后产能释放巨大空间
  目前,四川省正不断加大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四川省现有水泥产能约为7930万吨,其中已建成投产的新型干法水泥产能为2100万吨,约占全省水泥产能的26.5%,湿法工艺水泥产能约600万吨,约占总量的7.6%,立窑及其他小旋窑工艺产能5230万吨,约占全省产能的66%。
 
  国家发改委给四川下达的淘汰指标是:到2010年四川淘汰1000万吨落后产能,其中,2007-2008年淘汰400万吨,2009-2010年淘汰600万吨。而《四川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川府发(2007)39号文件)提出的实际淘汰目标是:到2010年,四川省淘汰落后产能1250万吨。其中,2007-2008年,至少淘汰落后生产能力540万吨。2009-2010年全省至少淘汰落后生产能力710万吨。当地政府的淘汰决心和力度可见一斑。
 
  按照国家规划,到“十一五”末,新型干法水泥比重应达到70%,四川的新型干法水泥发展空间无疑是广阔的。
 
二、区域性的市场吸引投资目光
  四川地处西部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等因素,四川省水泥市场相对比较独立,受省外市场的影响比较小。同时,省内水泥生产和市场主要分为六大区,分别为川西区、川南区、川东区、川西南区、川北区、川西北区,产品供需矛盾主要依靠区域内市场的自我调节。水泥价格的形成主要来自各产销区内水泥生产和需求的平衡情况。2005年、2006年和2007年1~10月,四川省水泥平均出厂价格分别为234.86元/吨、234.35元/吨和242.09元/吨,约高于全国同期价的229.5元/吨、232.27元/吨和239.3元/吨。因此,当去年成都市政府紧急关停44家立窑企业之后,川西地区价格急升,进而带动全省大部分地区价格大幅上升,并有可能导致今年内成都地区水泥价格全年持续保持高位运行。
 
  可见去年下半年开始高位运行的价格以及依靠自我调节的封闭性市场是刺激川内水泥投资热的另一诱因。
 
表1:六大水泥产销区域内的万元投资消费水泥量和年人均消费水泥量
地区
万元投资消费水泥(吨)
年人均消费水泥(吨/人)
2005
2006
2007
2005
2006
2007
川西地区
1.10
0.99
1.02
824.58
946.15
1120.26
川南地区
1.85
1.91
2.02
390.15
495.27
578.83
川东地区
1.13
1.28
1.22
265.36
377.15
432.77
川西南地区
1.03
0.95
1.04
486.91
588.85
649.24
川北地区
1.37
1.13
1.05
242.50
260.53
269.86
川西北地区
0.36
0.29
0.38
281.39
286.65
359.98
全省
1.18
1.12
1.16
486.70
590.33
706
表中数据说明:1、2007年各地市数据都是用2007年上半年数据乘2推算得出;2、2007年各地区人口数是以2006年人口为基数,采用2006年四川全省人口平均增长率测算后得到。
 
三、持续开发的市场潜力
  目前四川省人均水泥消费量还处于全国落后水平。2005年、2006年、2007年全省人均消费水泥约为487公斤、590公斤、706公斤,而同期全国同行业人均消费水泥量约为809公斤、851公斤、935公斤。2005年、2006年、2007年四川省人均累计消费水泥量分别约为5.8吨、6.38吨、7.09吨。而同期全国同行业的人均累计消费水泥量则分别约为8.69吨、9.54吨、10.48吨。与其他省市相比更是存在较大差距,2005年排列全国倒数第三位,水泥工业发展较为落后。但从另一角度来看,恰恰也可以说明,四川水泥行业的发展提升潜力巨大。
表2:1991年以来全国以及四川省水泥产量及其增速
全国
四川
产量(万吨)
增速(%
产量(万吨)
增速(%
91
25260.90
20.46
1669.00
23.46
92
30821.70
22.01
2003.26
20.03
93
36788.00
19.36
2254.00
12.52
94
42118.95
14.49
2487.30
10.35
95
47560.59
12.92
2750.70
10.59
96
49118.90
3.28
3051.22
10.93
97
51173.80
4.18
2351.21
-22.74
98
53600.00
4.74
2508.00
6.67
99
57300.00
6.90
2674.57
6.64
00
59700.00
4.19
2766.42
3.43
01
66400.00
11.22
2817.00
1.83
02
72500.00
9.19
3294.47
16.95
03
86200.00
18.90
3739.88
13.52
04
97000.00
12.53
3819.91
2.14
05
106400.00
9.69
4142.71
7.98
06
123500.00
16.07
5052.20
21.95
07
135412.00
9.65
6214
23.00
 
  另外,四川省GDP增速提高,也将带动了水泥业的发展。
 
  数据显示,四川省“九五”、“十五”期间GDP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人均总产值自“八五”以来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十五”期间增速低于全国2.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在“八五”和“十五”期间低于全国水平,但在“十五”后期增速明显加快,2005年增速高于全国;四川省房地产投资增速自1991年以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十五”期间高于全国3个百分点。
 
表3:2000—2006年四川省GDP以及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国内生产总值
3928
4294
47251
5333
6380
7385
863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404
1574
180
21584
2648
3478
4525
 
  四川省工业化已经进入中期阶段,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城镇化步伐,着力构建包括特大城市、大中小城市、中心镇在内的现代化城镇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建设以水电为重点的能源保证体系,加速建设包括高速公路、铁路、地铁、机场、江河航道、输油输气管道等在内的综合运输体系,这为四川省水泥工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川会成为下一个“浙江”吗?
 
  短期内的需求短缺和价格上升,给水泥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反过来又将刺激水泥行业投资持续升温,一旦控制不好将会造成资源上的浪费,已经有人开始担心,照这样的热度发展下去,四川将成为下一个“浙江”。
 
  四川投资热为什么没有缓解四川水泥市场短缺、价格偏高的局面?四川省水泥协会秘书长杨渝蓉认为,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是供不应求,而供求一直不能平衡的原因是审批的新线一直未能按时投入生产。杨渝蓉解释说,政府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陆续规划审批了一批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以填补市场空缺。但实际上,很多企业审批下来的新线,却迟迟没有动工开建,或者在建项目因故拖延建设进度。新线不能按时投产,不能及时填补市场空缺,市场上水泥长期处于紧缺状态,因而价格也不能及时理性回归,再次刺激市场增加投资。
据了解,目前包括已经核准规划的项目在内,四川省水泥新型干法生产线的产能已经达到9970万吨。其中,在建生产线36条,产能4220万吨;已经规划生产线26条,产能3650万吨;已经建成生产线21条,产能仅为2100万吨。而2007年一年间,四川省建成投产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产能还不及新增的1000万吨水泥消费需求。
 
  和很多省市相似,四川省水泥工业也存在着集中度较低、企业规模较小的问题。去年颁布的国家重点扶持60强水泥企业,四川省仅有拉法基和金顶集团入围。全省最大的拉法基水泥年产量也未能突破500万吨/年。单线投产达到5000吨/日的仅有亚东和峨胜两条线。远远落后于国内其他省市水平。
 
  四川水泥市场的区域性特征也阻碍了水泥工业的发展。杨渝蓉介绍说,由于地理环境限制,四川省并不适合发展大熟料基地,销售生产半径也不宜超过150公里。这也是限制企业规模和集中度的重要原因之一。
 
  区域性的特征也造成川内各个区域间水泥工业发展不平衡,成都所在的川西区和附近的川西南区等区域的水泥工业发展水平和速度明显要优于其他几个区域(见表1)。
 
  因此,目前四川水泥行业部分地区的确出现了重复走浙江市场发展老路的迹象——浙江省水泥现状是成本高于全国平均、企业间规模差距不大,没有拥有绝对话语权的企业、产业集中度低、先进产能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过于集中——这些“病症”已经开始在四川水泥行业中体现,但即使如此,也仅仅是体现在局部的区域市场内。
 
  杨渝蓉认为,浙江水泥行业的这种僵局在10年之内必将得到调整,但是这10年间的市场将是相当的残酷,如何尽量避免这种惨烈的局面,减少资源的浪费是目前四川水泥行业的当务之急。
 
  因此,政府在积极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科学引导布局产业,合理规划审批生产线,同时对核准规划的生产线建立合理有效的监督体制,是促进缓解川内水泥短缺、投资过热关键所在,也是促进川内水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办法之一。


(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zlq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8:0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