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水泥冷对高温市场

2000-07-04 00:00
今年以来,广东经济已出现走出低谷的迹象,广州及珠三角的基建项目陆续上马、开工。与此同时,一些

与基本建设密切相关的大宗材料价格也往上升,但水泥价格却仍处于低迷状态,价格一直在成本线上徘徊。为

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

据广州市水泥协会的负责人介绍,6月初,广州市425号水泥(袋装)每吨最高售价305元,最低的才245

元,525号水泥(袋装)每吨售价最高380元,最低才320元。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水泥价格低迷不扬、徘徊不前

的现象已有两三年了。这是一个难以让人理解的经济现象。因为与前两三年相比,今年至少有两点不同:一是

经过两年经济调整,今年的经济已再现走出低谷的迹象,钢材、油料、电力的热销就是一个明证;二是两年前

广东地区的小水泥厂重复性建设严重,造成对水泥市场的严重冲击,带来了许多不公平竞争的因素,扰乱了水

泥市场秩序。但是经过近两年的淘汰“两小”,仅珠江三角洲地区就关闭淘汰了近百家小水泥企业,缩减小水

泥生产能力近500万吨。为什么在这种态势下对水泥的价格,还没有拉动?

广东省现有水泥企业661家,拥有8000多万吨的年生产能力。但1995年至1999年每年生产的水泥均未突破

5500万吨。而广东省的水泥市场容量大约是5400万吨。产销本应平衡,但现实却是价格一直在成本线上徘徊。

据业内人士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水泥市场近几年来一直承受着三方面的冲击。一是赊销。许多水泥企业都

是先供贷后收款,目前,年产七八十万吨的企业应收帐款已达四五千万元,年产十万吨的企业应收帐款也在四

五百万元左右。应收帐款的增加使水泥企业一直处于被动状态。二是倾销。虽然广州市人民政府对重点工程一

直要求要使用大水泥企业名优产品,但仍有一批小型水泥企业在成本线附近销售水泥。例如,清远地区的水泥

到广州市的工地每吨才售225-240元。这种行为对水泥市场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三是周边水泥大省(区)产

品的渗入。湖南、广西、湖北、山东的水泥每年约有四五百万吨进入珠江三角洲地区。

从以上三个原因来看,除了第三点是正常的市场竞争外,前两个原因是近些年来水泥行业一直难以逾越的

两个顽症。部分水泥企业不自律,水泥企业长期以来“散兵游勇”各自为战。据悉,广州市的水泥企业也有水

泥价格协调组织,但是这种“君子协定”根本约束不了水泥行业的一些“害群之马”。经济的回升必然会给水

泥行业带来商机,但从商机中能不能孕育出应得的经济效益,那就看企业对这种机遇的运作和把握了。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3:4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