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行业:寻求成本转嫁话语权
2008年第一季度刚刚开始的时候,业内人士就得出了出奇一致的观点——水泥行业终于拥有了快速反应的消化成本转价能力。今年一季度,作为水泥制造的成本大头,煤炭的价格高涨,而不同于往年的是,水泥企业对成本上涨的自我消化能力有了快速而显著的提升,同时,3月份水泥价格也出现同比上涨,平均涨幅达到11.94%,部分地区的涨价幅度高达50%以上。
业内人士指出,考评2008年水泥企业业绩的一大要素,就是看企业是否能快速有效地将成本涨价的不利因素转至下游。
华北西南西北卖方占优
水泥产品的同质性极高,加上受到运输半径的限制,全国各地的水泥企业可能因所处地域的不同而面临着截然不同的市场环境。
如果将全国分为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东北六大水泥市场的话,那么在这六大水泥区域市场中,因需求旺盛供需天平倾向卖方的水泥区域市场主要包括华北、西南、西北三个区域。
其中,华北区域是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水泥市场,水泥需求量占全国市场的12%左右。未来,华北市场的整体启动将依靠几大新区的开工建设。天津滨海新区、唐山曹妃甸科学发展试验区、南堡油田以及整个环渤海经济区的开发都处于前期的建设和规划阶段,特别是今年两会期间通过了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方案,这一系列的发展规划将成为拉动水泥市场升温的核心因素。也正因为如此,众多业内人士将华北市场誉为我国潜在的最具成长性的水泥市场。
坐拥这一潜力市场的只有冀东水泥(000401)和太行水泥(600553)大股东金隅集团两家,两大集团在华北地区的势力相当,虽然冀东水泥未来的实际控制人中材集团与金隅集团已成为战略合作伙伴,两方势力在华北市场的争夺上爆发恶性竞争的可能性不大,但双方今后将如何划分势力范围、分享大华北市场仍有待观望。
连续多年摘得全国水泥利润最高区域的西南地区,受益于地理位置和交通运输等因素,是目前国内水泥企业最为垂青的一块市场,该地区水泥消费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5%左右。
促成西南水泥市场景气的主要因素来自两个方面:其一,固定资产年投资加快;其二,落后产能的退出。2007年底,成都关闭了44条立窑生产线,900万吨的落后产能被淘汰出局,造成供需天平向卖方倾斜,价格迅速攀升。另外,目前整个西南地区几乎可以说已经沦入了拉法基瑞安的控制之中,这也是西南区域景气不改的原因之一。
虽然水泥需求量占全国的份额只有5%,但西北地区2008年一季度的水泥价格却有着20%-25%的惊人涨幅。行业普遍认为,受益于西部大开发政策,西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十一五”期间不会放缓,从而将支撑该地区水泥行业的高景气度。
中南华东群雄争霸
如果说2008年华北、西北、西南区域的水泥企业可以仰仗高景气度,依靠扩大生产实现业绩增长,那么中南、华东两地的水泥企业间的竞争就显得残酷得多了。
以经济建设发展快于全国的华东区域为例,目前是全国最大的水泥消费区,水泥消费量占全国的40%左右。庞大的市场需求也吸引了数量众多的市场参与者。江苏、浙江、山东三省都是水泥行业起步较早、发展比较快速的地区,但由于区内企业众多,规模不大,且缺乏领军者,三地水泥价格普遍偏低。浙江地区的水泥企业更不得不从2006年就开始采取限产保价等措施,维持当地脆弱的水泥价格。
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江苏、浙江、山东等地正在或即将出现整合浪潮。浙江有中国建材旗下的南方水泥有意将60家浙江水泥企业纳入怀中;江苏有中材集团旗下的 天山股份(000877)和南方水泥对苏南地区水泥企业短兵相接的争夺;苏南地区企业间的洗牌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山东由先后收购了泰山、金鲁城、港源、东华等多家 中小企业(行情 股吧)的中联水泥和在青岛、济南、烟台等地拥有主导定价权的山水集团所把持。对这三个地区的企业来说,都不得不面对此前因过度竞争而长期低迷的水泥价格水平以及未来的整合落实压力。
反观中南地区,连续几年的高速增长,似乎让水泥企业忘记了“浙江”之痛。作为全国第二大水泥消费区,中南区域的水泥消费量占全国的26%左右。河南省的水泥需求增速已连续4年冲高,2007年水泥产量增速位列全国第三,湖南省的水泥产量也连续两年走高,增速位列全国第六,广东地区则因为供电影响,产量迟迟难以释放,促使区域内水泥价格持续高涨。
也正因如此,从2007年开始,已经有众多企业表现出对这块区域的“垂涎”,从与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到投资建新线,再到收购当地企业,除海南、湖北两省外,河南、湖南、两广(广东、广西)的竞争者都不在少数。
据记者了解,目前,河南北部产能已经出现过剩,郑州地区正在成为投资者角逐的又一个新市场,一旦新投建产能全部释放,产需关系失衡,价格将失去支撑,价格走低将不会只是盛世危言。可喜的是,已经有水泥企业有了避免过度竞争的觉悟。ST同力的一位高管就曾明确表示,将停止郑州生产线的建设计划,退出郑州地区的竞争。河南省计划主管部门也表示,鉴于河南生产线项目都集中在京广铁路沿线,尤其是新乡-平顶山-南阳三市周边地区,“十一五”末,水泥产能将超过市场需求,因此,新立项目要适度控制审批。
如果说华北、西北区域市场的水泥价格取决于“需求”,那么华东、中南区域的水泥价格则将由“集中度”决定。谁能在整合浪潮中形成区位优势,获得市场的定价权,将是华东、中南区域水泥企业业绩的主要看点。同时,中南市场的行业景气会否被激烈的同业竞争而冲淡,也有待观察。
东北市场沉寂等待打破
一直以来,东北市场都是我国水泥市场中最为沉寂的一片区域。直到 亚泰集团水泥业务高价纳入CRH,才让东北市场获得了一些市场关注。其实,东北地区具有高度的产业集群,重化工业基础雄厚,国家对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高度重视,该区域实际上已经启动。然而,由于市场规模较小(仅占全国市场的6%),且区位相对封闭,只有亚泰集团一家在吉林拥有一定的控制权,东北市场进一步被激活似乎还将依靠外来投资者的介入。
据了解,目前辽宁市场已经吸引了包括冀东水泥、河南天瑞、香港昌兴等多家企业,他们有在辽阳境内建设熟料生产线的计划,一时间辽宁成了与湖南遥相呼应的两块兵家必争之地。然而,更加值得人们关注的是吉林和黑龙江地区。虽然亚泰集团通过联手CRH进一步巩固了在吉林的控制地位,但业内人士指出,辽源金刚、宾州水泥的去向更值得外界注意。
宾州水泥厂是浙江民营企业在黑龙江建设的首条5000t/d生产线,于2005年投产,效益颇丰。但由于目前水泥工业发展所处的大环境,本打算建设的二线迟迟未能开工,似乎在观察市场动向。知情人士透露,冀东水泥在吉林的地位比较薄弱,但辽源金刚的位置颇有优势。最近,中国建材董事长宋志平明确表示:“将在北方建立1-2个中型的专业水泥公司。”可见,中国建材并未因收购冀东受挫而放弃其宏大的“北方水泥”计划,中国建材是否会对东北市场有所图谋也相当值得投资者期待。
(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cyy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