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007行业发展重大事件
2007年是水泥行业发展的关键一年。中国水泥协会秘书长孔祥忠用一个“赢”字描述2007年水泥工业:赢得了新型干法水泥比重达55%、淘汰落后产能7000万吨的技术结构调整胜利;赢来了行业并购重组的热潮,前12家生产集中度提高到20%;赢取了节能减排显著成绩,余热发电、综合利用、节电降耗投资大增;赢利挑战200亿元,水泥产量持续增长12%,总产量将逼近14亿吨。
的确,在这一年,60家国家重点支持水泥企业名单公布;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确保企业实现节能减排,促进可持续发展;由于水泥结构调整、基础设施投资加大、房地产行业升温等多方面的原因,全国各地水泥价格不同程度上涨;水泥行业出现并购重组的热潮,逐步将我国水泥行业的发展领入良性轨道;水泥产量进一步增长,达到近14亿吨……
在2007年结束之际,中国水泥网依据业内专家等各方意见,整理出全年行业重大事件,供大家参考斧正。
关键词:结构调整
一、国家重点支持60强名单尘埃落定
2007年伊始,一则关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磅新闻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那就是国家重点支持水泥企业60强名单正式公布。1月9日,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发通知,公布60家国家重点支持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大型企业(集团)名单。至此,业界期待已久的水泥业“国家队”名单终见分晓。
全国性大型水泥企业有: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山水水泥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三狮集团有限公司、湖北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唐山冀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联合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吉林亚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材料工业科工集团公司(含天山水泥股份公司)、北京金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含河北太行集团)、河南天瑞集团公司、红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甘肃祁连山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区域性大型水泥企业有:内蒙古乌兰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蒙西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河北鹿泉东方鼎新水泥有限公司、山西太原狮头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辽宁工源水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佳木斯鸿基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盘固水泥集团有限公司、江苏金峰水泥集团有限公司、浙江虎山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水泥有限公司、安徽铜陵上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江西万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江西亚东水泥有限公司、江西兰丰水泥集团、山东金鲁城有限公司、山东沂州水泥集团总公司、河南孟电集团水泥公司、湖北京兰水泥集团、湖南兆山新星集团、广东塔牌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越秀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华润水泥控股有限公司、广西鱼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国投海南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拉法基瑞安(北京)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重庆科华(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四川都江堰拉法基水泥有限公司、四川金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瑞安建材投资有限公司、陕西秦岭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声威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宁夏建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疆青松建材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建筑材料集团水泥有限公司(含上海联合水泥公司)、浙江红火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烟台东源水泥有限公司、江苏恒来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福建龙麟集团有限公、山东泰山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吉林辽源金刚水泥(集团)有限公司、云南昆钢嘉华水泥建材有限公司、浙江尖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同力水泥集团、江苏嘉新京阳水泥有限公司、湖南韶峰水泥集团、葛洲坝股份有限公司水泥厂、大连水泥集团有限公司。
国家发改委等三部委将这份名单提高到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高度,认为名单的公布将有利于“鼓励这些大型水泥企业兼并、重组、联合,迅速提高生产集中度,优化资源配置,带动水泥行业结构调整”。对列入重点支持的大型水泥企业开展项目投资、重组兼并,有关方面应在项目核准、土地审批、信贷投放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
事实上,在短短的一年之内,这些大企业间的并购、重组速度相当惊人,很多上名单的企业已经易主,比如山东泰山水泥、嘉新京阳水泥、浙江水泥、浙江虎山集团等等。这也验证了国家发改委当初的说法,并不是上了名单就保险,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不管上名单,还是没上名单,市场才是最终的审判者。
二、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时间表出台
2007年2月1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特急文件“关于做好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有关工作的通知”。
通知指出,2008年底前各地要淘汰各种规格的干法中空窑、湿法窑等落后工艺技术装备,进一步消减立窑生产能力,有条件的地区要淘汰全部立窑。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依法关停并转年产规模小于20万吨和环保或水泥质量不达标企业的生产能力。到2010年末,全国完成淘汰小水泥产能2.5亿吨。
2007年7月25日,国家发改委又发布“关于请报送应予淘汰落后水泥产能总量指标和企业(生产线)名单的通知”。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这两则特急文件无疑加速了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进度。全国各地纷纷有序展开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作,截止2007年前三季度,我国关停淘汰落后水泥产能2500万吨。
关键词:出口退税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所发“财税[2007]90号”文“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规定,于2007年7月1日起取消水泥出口退税,水泥出口退税画上了句号。
我国水泥出口在历经数年下降和徘徊后,2004年开始止跌回升,2006年全年出口水泥及熟料3612万吨,同比增长62.5%。出口方向主要是北美、亚洲国家及港澳台地区,占总出口量92%。自2006年9月15日实施的“财税[2006]139号”文,将水泥出口退税由13%调低到11%,当年水泥及熟料出口就出现回落。2006年水泥出口量仅占当年国内水泥12.36亿吨产量的2.92%。2007年1~4月,出口水泥及熟料超1123万吨,同比增长4%以上,出口企业主要是大型水泥企业集团。因此,取消对水泥的出口退税政策,对行业的整体影响不大,不会改变水泥行业景气度提升的趋势。在此时出台取消出口退税政策,也与水泥进入行业发展景气期的现状有关。
对于企业而言,目前水泥上市公司中水泥出口量较大的主要是海螺水泥、华新水泥及冀东水泥,2006年这3家公司水泥出口销量占总销量分别为18.49%、9%、8%左右,而水泥企业对本次的出口退税下调基本能够消化,主要由于目前国际、国内水泥销售的差价减少,如美国市场水泥的零售价在80美元左右,其他地区的零售价也都在60美元以上,而国内水泥的零售价也在35美元左右,相关水泥企业完全可以通过提价来大部分抵消不利影响;此外,目前国内的水泥需求明显回升,如果水泥出口的利润率水平出现下降,公司也可通过出口转内销的方式予以解决。总体而言,由于管理原因,目前国内水泥产品质量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许多国家对进口水泥在温度、粒度和流动性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能够出口的水泥质量要求较高,属“高端”产品,出口转内销的压力不大。
水泥出口退税取消后,对行业整体影响如何?取消出口退税政策对出口水泥企业经济效益有一定影响,但对整个水泥行业影响不大。长期来看,并不会影响行业的发展。同时,此举也会加快水泥企业结构调整。
关键词:节能减排
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规定,到2010年,新型干法水泥比例要达到70%以上,新型干法水泥技术装备、能耗、环保和资源利用效率等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水泥熟料热耗能下降到110KG标准煤/吨熟料,水泥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下降25%。
2006年全国水泥产量达到12.36亿吨,2007年再增长到13.5亿吨,约占世界水泥总产量的48%。当前利用水泥窑余热发电项目明显增加,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理、利用工业废弃物也取得积极进展,水泥工业能耗水平显著降低。2006年水泥工业能源消耗总量1.31亿吨标准煤,水泥工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12.56吨标准煤,比上年减少1.5吨标准煤,下降幅度10.68%,下降幅度是2002年以来之最。2002年~2006年,水泥工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2.26吨标准煤,下降幅度达15.26%。
尽管水泥行业节能降耗有所成效,但与国家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还是不小。
2007年11月,中国终端能效项目《水泥工厂节能设计规范》公布。《水泥工厂节能设计规范》是中国终端能效项目第一个完成的子合同,主编单位为中国水泥协会、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节能规范》的编制实施对水泥行业及全国节能工作的推动具有重要的意义。是迄今为止我国批准发布的第一个水泥工厂节能设计标准,它对水泥工厂的建筑节能、工艺节能、电力系统节能、矿山工程节能、辅助设施节能等方面的设计都做了详细规定,其中不少条款是国家强制性条款。新标准将于2008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
据专家测算,全面实施规范的设计要求,以4000t级标准设计为例,与“十五”期间建设的水泥厂相比,可实现节能15%以上。据统计,水泥能耗每下降1%,就可年节约标煤106万吨。由此可见,节能15%将给中国水泥工业带来多么大的影响。
[Page]
关键词:南方水泥
2007年9月26日,中国建材南方水泥公司在上海揭牌成立。而在成立后的短短几个月内,其掌控的水泥产能已经达到了几千万吨。
南方水泥注册地在上海,运营总部设在杭州,首期注册资本为35亿元,其中中国建材出资26.25亿元,占股75%。浙江邦达出资4.375亿元,占12.5%;江西水泥出资1.4亿元,占4%;湖南国资委、尖峰集团各出资1.05亿元,各占3%;北京华晨出资0.875亿元,占2.5%。
南方水泥将通过联合重组方式,对东南经济区(包括浙江、江西、上海、湖南、福建)的部分水泥企业进行整合,争取用三年时间使水泥产能达到一亿吨,占该区域30%的市场份额,成为一家市场化、规模化、可持续发展的专业水泥公司。
据水泥协会预测,“十一五”期间,我国将有4.65亿吨的新增新型干法水泥产量的增长空间,这无疑为大企业集团做大做强水泥业务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同时,依赖能源、销售半径小的特点决定了水泥产业具有高度分散的产业特点,这也为水泥产业的整合重组提供了内部空间。2006年我国前十名的水泥企业产能约为15%,浙江前七名的企业产能为全省总产能的30%。
在节能减排的背景下我国正在大力淘汰水泥落后产能,按照2006年数据,在全国12.4亿吨的水泥总产量中,落后产能约占一半,这些产能将逐步被强制淘汰。去年以来,政府围绕水泥行业结构调整,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政策,鼓励行业通过兼并、重组、联合等市场化方式,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资源配置。
“水泥行业的联合重组是大势所趋,南方水泥的组建是水到渠成。”中国建材总裁曹江林指出,之所以选择东南四省一市作为主战场,是因为一方面该地区水泥产业集中度低,现有企业规模偏小,缺少有影响力的大企业集团。另一方面,这一地区是国家东部经济最发达和中南部崛起最具成长的地区,区位优势明显,水泥市场拥有良好的成长性。中国建材已与浙江、湖南、江西、江苏、山东、唐山等地方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除了直接参股南方水泥外,尖峰集团和江西水泥还分别再与南方水泥组建合资公司。
据此,南方水泥2007年底水泥产能预计达到3000万吨,如果再加上在淮海地区拥有的2400万吨规模,明年中国建材集团的水泥总产能将接近6000万吨,直逼国内龙头老大海螺水泥。
关键词:外资
在水泥行业并购重组的大潮中,外资无疑是一股难以忽视的力量,自2005年以来,跨国集团在我国水泥行业实施较大规模并购的步伐加快,摩根斯坦利、IFC、高盛集团、拉法基、豪西姆、海德堡等跨国公司纷至沓来。
而2007年的外资并购并没有我们想象得如动物凶猛。这一年是外资并购逐渐走向成熟和理性的一年,并且其并购客体目标倾向于民企。
首先,马来西亚杨忠礼水泥公司正式收购临安金圆水泥公司。8月28日,马来西亚杨忠礼集团董事经理杨肃斌和浙江金圆集团总裁赵辉在集团总部完成了并购签约仪式。杨忠礼集团(YTL)是马来西亚最具实力的集团公司之一,经营业务包括电力、建筑、水泥、信息通讯、房地产开发、休闲度假、电子商务等。旗下杨忠礼水泥公司是马来西亚第二大水泥制造商。近年杨忠礼公司对中国的水泥市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为下一步的发展寻找商机。
8月30日,红狮集团和高盛控股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杭州举行。这是国际资本进入中国水泥行业的又一个成功案例。高盛将投入8000万美元(人民币6亿元)的资金,拥有25%的股份,而红狮集团将获得更强劲的发展动力,不断做强水泥主业。
9月17日,国际私募资本巨头KKR宣布投资平顶山天瑞水泥有限公司,入股资金 加上外资银行的长期贷款共4.5亿美元。2007年初始,KKR透过项目公司泰坦(Titan)水泥完成了对天瑞的多轮投资,投资总额达1.15亿美元,持有后者43.2%左右的股份,国际金融公司(IFC)持有4%的股份。入股同时,KKR为天瑞安排了一笔相当于3.35亿美元的人民币和美元双币种银团融资,以摩根大通银行为牵头行,国内银行加入者则包括建设银行和中信银行。这是迄今为止国内民营企业引入的最大一笔融资,也是KKR在中国的第一单直接投资业务。
那么,为何这些外资纷纷将目标锁定民企呢?中国水泥协会会长雷前治曾表示,民企对水泥业贡献功不可没。“十五”期间,民营资本活跃,他们是在行业在资金很困难的时期进入的,所以“十五”期间行业取得了巨大成绩,不应忘记他们。同时,在国家重点支持60强名单中也有不少民企的身影。估计正是国家、行业对民企的这种重视吸引了外资的目光。
关键词:并购
2007年水泥业并购热潮风起云涌。如果说2006年是外资并购风头占尽,那么2007年的并购热潮绝对是国内大企业集团掀起的,尤其是中国建材和中材集团两家央企的动作绝对在行业中掀起了一阵旋风。
先来看看中国建材,首先斥资百亿成立南方水泥公司,接着与湖南省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功收购韶峰水泥。同时,集团旗下中联水泥与德州晶华及德州大坝就成立德州中联及进一步收购德州大坝若干水泥资产与负债订立框架协议。此外,还与唐山市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在2010年以前投资100亿元,整合唐山及周边地区建材产业。意于打造北方水泥公司。
在中国建材高调扩张的同时,中材集团也在低调地行动着。首先,将赛马水泥纳入公司旗下。又与湖南省政府在长沙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表示2010年,中材集团将完成投资34亿元,在湖南省重点发展新型干法水泥产业。2008年1月2日公司与唐山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唐山市政府原则同意中材集团或其所属的上市公司采用直接增资的方式对冀东水泥集团实现控股。也就是说中材集团成功将冀东水泥囊括旗下。
当然除了上述的并购案例,还有象“海螺与祁连山结盟”、“华伦入主秦岭”等等的国内大企业并购。从这些并购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并购扩张的主导者用意非常明显,是对区域市场的定界。的确,我国水泥行业的不断发展也触动了行业并购趋势的改变。而2007年的并购形势主要受以下三方面的影响:
一、水泥业是一个规模效应明显的行业。要在行业中立足,必须在结构调整中扩大规模,成为区域龙头水泥企业,提高在区域市场的话语权。而我国水泥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资产负债率低于60%的不多。受资金制约,国内众多中小水泥企业不仅失去了扩张机会,还面临沉重的还贷压力。因此,为大企业集团进行收购、兼并,提供了难得的市场机遇。
二、2007年,公布了国家重点支持60强名单,这60家大型水泥企业将会得到政策扶持,而未入围企业依旧面临信贷紧缩、扩张无力的局面,未来水泥业“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马太效应将更加突出。而受政策推动,为满足动态管理的需要,那些国家重点支持的企业则自发兴起一股并购潮。
三、根据国家发改委10月19日公布的《水泥工业发展专项规划》和《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的最新规定:海外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对国内水泥上市公司的股权收购,超过1亿美元以上的并购协议,须经国家投资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生效这一最新政策,可能使外资收购国内大中型水泥上市公司面临更繁琐的程序和更大的阻力。
我们有理由相信,并购整合将是在水泥行业今后一段时间内的主题,而且仍将延续2007年的模式,那些曾经疯狂一时的外资并购趋势将成为历史。
关键词:涨价
2007年水泥市场行情犹如坐过山车,尤其第三季度开始,全国多个省区出现水泥价格飙升的情况。先是海南省水泥市场价格翻番,一路突破700元/吨;随后新疆水泥价格每吨涨价100多元,涨幅达30%左右;紧接着云南、成都、广东、重庆、湖南等地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水泥价格调升。
造成这种全国普遍价格上涨的原因主要是落后产能淘汰造成供应缺口,市场供不应求,自然价格上涨。按照国家“十一五”规划要求,全国将淘汰2.5亿吨落后水泥产能,2007年要淘汰5000万吨,为了完成节能减排任务,一些仍承担满足地方水泥需求的小企业也被一并关停,而受到“新建产能需等比例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限制,此轮新增的干法线大多要到2008年以后才能进入生产运营阶段,短期内似乎难以弥补这一供给缺口,这段青黄不接的阶段性供不应求造成了水泥价格的阶段性上涨。尽管价格上涨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效益,但也要警惕这样的阶段性价格上涨往往会给水泥企业一个市场长期供不应求的假象,再次激发企业投建新线的热情,极易出现投资过热,在这一轮干法线陆续投产之后,将有可能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水泥价格也将随之陷入低谷。
另一方面,生产原料价格的上涨以及伴随着国际油价上涨,运输费用的增加等都推动了2007年水泥价格大幅度上涨。
(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zlq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