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大省再担重任,稳增长举措有哪些?

新浪财经 · 2022-08-09 09:39

多个经济大省纷纷表态,全力以赴稳增长,扛牢经济大省责任,努力完成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并拿出一批实招硬招,加大力度稳工业、刺激消费、扩大有效投资。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经济大省再担重任。

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淡化了全国全年经济增长目标,但提出“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有条件的省份要力争完成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近段时间以来,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川、湖南等地纷纷表态,全力以赴稳增长,扛牢经济大省责任,努力完成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并拿出一批实招硬招,加大力度稳工业、刺激消费、扩大有效投资。

多位专家分析,经济大省在结构转型、体制机制改革以及科研创新等方面所发挥的效应都是其他省市所不可及的,不仅直接贡献了GDP,还因其在产业链的核心位置影响到全国的生产活动。抓住经济大省,也就抓住了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大头。

经济大省挑大梁

“经济大省”是指GDP、财政收入、综合发展实力等均在全国排名靠前的省份,我国的经济大省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区域。从2021年GDP总量来看,排在前十位的省份分别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湖北、福建、湖南、上海。

其中,福建、上海、江苏、浙江、广东这东南沿海5省市经济体量占全国1/3以上,财政收入占比近四成,在地方对中央财政净上缴中贡献近八成,有力支撑了国家财力和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

2022年上半年,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等省的GDP依然位居全国前列,但在经济增速方面,这四省分别为增长2%、1.6%、3.6%、2.5%,仅有山东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经济大省要充分发挥优势,增强对全国发展的带动作用。7月7日召开的东南沿海省份政府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再次强调,东南沿海5省市要继续挑起国家发展、稳经济的大梁,发挥保障国家财力的主力作用。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进一步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推动经济运行尽快回归正常轨道,努力稳增长稳财源。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告诉第一财经,当前我国经济正走出谷底,伴随疫情缓解和政策发力,经济在后续将逐步回升,同时伴随留抵退税完成,财政收入增速也将逐步回升。但是,经济的三重压力和财政的收支矛盾未根本缓解。在这样的背景下,抓住重点区域、重点环节,有利于维护全国的大棋。

罗志恒认为,从经济角度,东部沿海省份不仅直接贡献了GDP,还因其在产业链的核心位置影响到全国的生产活动,必须要稳住并打通产业链,而且还解决了一大批从中西部转移过来的劳动力就业。从财政的角度,东部地区经济稳住了,财政才能稳住,才能为中央转移支付提供更多的弹药,实现区域均衡发展。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也认为,经济大省无论是在经济还是财政上,对中国经济稳定十分重要。而保障财政收入增长,需要稳定各地经济。稳定经济则需要保产业链,减少各种不确定性。在疫情防控约束下,各地需要找到有效的稳经济办法,挑战很大,但也没有别的路可走。

纷纷表态力争完成全年目标

近段时间以来,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川、湖南等地纷纷表态,全力以赴稳增长,努力完成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7月29日,福建省政府党组会议暨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召开,认真学习贯彻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措施。会议强调,“敢为善为、勇挑大梁,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力争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7月30日,山东省召开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调度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研究部署重点工作举措。会议提出,扛牢经济大省责任,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巩固经济运行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此外,广东省强调要切实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政治责任,全力以赴推动三季度经济有较好的上升,努力实现全年经济发展目标,为全国稳住经济大盘作出广东努力、广东贡献。河南明确,坚决扛起作为经济大省的政治责任,着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湖北提出,咬定全年目标聚力攻坚,守住底线确保安全,切实扛起经济大省的政治责任”。

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经济学教授陈鸿宇表示,经济大省在结构转型、体制机制的改革以及科研创新等方面所发挥的效应都是一些较小的省份城市所不可及的,抓住经济大省,也就抓住了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大头。

陈鸿宇认为,“经济大省要挑大梁”,并不是要求各省的经济总量要增长多快,而是按照国家的经济发展空间,努力挖掘经济大省的潜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通过创新驱动和结构调整,达到预期目标。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上半年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受疫情冲击较为严重,下半年伴随疫情得到稳定控制,这些省市蕴含经济强劲反弹的潜力,能够对全国经济较快修复发挥引领作用。政策面将鼓励这些地方充分释放增长潜能。

在扩大需求上积极作为

随着疫后经济修复,疫情对供给端的冲击基本结束,目前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需求不足。统计局调查显示,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制造业企业占比连续四个月上升,7月超过五成。

面对实体经济有效需求不足的核心矛盾,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下半年宏观政策要在扩大需求上积极作为,财政货币政策要有效弥补社会需求不足。从各地的措施来看,政策着力点也主要在需求侧,促进消费、扩大有效投资成为关键举措。

罗志恒告诉第一财经,当前供给恢复得相对较好,但需求端总体较弱,距离正常状态还有较大差距:一是居民消费低迷疲软,服务业消费尤其是餐饮仍处负增长,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始终低于疫情前;二是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不稳定的风险因素,导致房地产销售、投资和预期较弱;三是当前的出口增速中价格贡献较大,剔除价格因素后的数量同比增速有明显的下台阶压力。

受疫情对居民收入、消费意愿和未来预期的影响,今年1~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0.7%,与疫情前8%的增速相差甚大。根据2021年数据,消费对GDP的贡献率达到65.4%,当前消费需求低迷对经济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7月2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消费与民生息息相关,仍应成为经济主拉动力。要支持金融机构对受疫情影响的个人消费贷款采取更灵活安排。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保障住房刚性需求,合理支持改善性需求。出台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发挥好平台经济创造就业、促进消费作用。加大金融对进出口支持。

促消费方面,广东提出,着力提振消费,坚持生产端、贸易端、消费端协同发力,充分释放促进大宗消费的政策效应,抓住暑期出游旺季、消费旺季谋划推出更多促消费举措。湖北部署,稳住汽车住房等大宗消费,促进吃穿住行用游等传统消费,拓展线上线下消费空间,全力提振消费带动经济循环畅通。

夜间经济成为促消费的一大抓手,北京发布《促进夜间经济繁荣发展的若干措施》,升级夜间经济“3.0版”政策;天津举办“津夜有你”第三届天津夜生活节,打响“夜津城”品牌;上海也将鼓励发展夜间经济作为《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中提振消费信心的重要内容。

从当前经济动力来看,投资依旧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6月份基建单月投资同比增长8.2%,环比多增1个百分点;考虑到6月地方债发行创历史新高,且国常会提出要调增政策性开发银行8000亿元信用额度和发行3000亿元政策性金融债,在新增专项债8月底用完的节点要求下,基建投资有望在三季度继续提速。

在稳投资方面,湖北提出,要着力抓项目、抓进度、抓招商,全力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压舱顶梁作用。江苏表示,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适度超前布局交通、能源、水利、环保和新型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扎实推进城市有机更新行动。广东明确,结合实际新推出一批有含金量、针对性的政策措施,用足用好政策性金融工具和专项债券资金,做实做细项目前期工作,发挥好并联审批机制的作用,加快重大项目建设。

罗志恒表示,扩大基建投资成为稳增长、扩投资的重要抓手。在当前总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期待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形成合力,扩大基建投资,进而稳定投资和总需求。

编辑:曾家明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5 21:4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