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瑾:全国碳市场进展及碳中政策对水泥行业的影响

中国水泥网信息中心 · 2021-04-29 11:37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全国减碳脚步不断加快。“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十四五”规划的重点任务,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八项重点任务之一。

有专家认为,积极有序建设碳交易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将有力推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水泥行业作为碳排放大户,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又将如何去建设碳交易市场?

4月20日上午,“2021中国水泥产业峰会暨TOP100颁奖典礼”在浙江杭州正式拉开帷幕。此次峰会以“同使命·谋创新·共发展”为主题,行业领导、技术专家、水泥企业、设备商代表千余人参与了此次会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副总经理李瑾通过远程视频连线带来精彩分享,她以《全国碳市场进展及碳中政策对水泥行业的影响》为主题进行了深入剖析。

她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碳达峰、推进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全国碳市场的建立不仅直接推进了碳排放权的市场化交易,也间接地推动了碳达峰的早日实现。水泥碳达峰首先要预判达峰时间点和峰值,未来可以通过能源替代、节能减排技术推进及能源管理辅助手段实现水泥碳中和目标。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副总经理李瑾通过远程视频连线带来精彩分享

以下是李瑾报告全文:

30*60目标与碳市场

习总书记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的九次重要论述如下:

在中国碳市场建设历程中,主要有5个关键阶段:2011年国家发改委发文启动碳排放交易试点;2012-2014年试点区碳交易制度相继出台;2013年6月-2014年各试点碳市场相继开市启动;2016年第一阶段试点结束,第二阶段启动;2017年12月全国碳交易体系启动。

以上海碳交易试点市场情况为例分析,截至2021年3月19日,二级市场现货所有品种累计成交量1.58亿吨,累计成交额17.58亿元。其中,配额累计成交量4346.20万吨,累计成交金额9.82亿;CCER累计成交1.14亿吨,累计成交金额7.76亿元。

二级市场总成交量在全国排名前列,CCER成交量占全国CCER总成交量约42%,居全国第一。上海碳配额远期产品各协议累计成交量433.08万吨,累计成交额1.56亿元。

从上海碳交易试点来看,市场受政策影响较大、配额交易周期性明显、投资机构者作用显现。

在碳交易试点的金融创新方面,基于市场需求开展的碳金融创新主要有碳资产质押融资、引入社会资本、碳资产管理、风险管理工具四种。碳金融创新充分发挥了国际金融中心优势,与金融机构合作,积极探索和发展碳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向绿色转型。

未来绿色拓展主要有:

一是绿色股票指数:基于碳排放形成绿色指数,推动投资者和企业绿色价值投资。

二是碳普惠机制:记录企业与公众低碳行为,通过减排市场,推动长三角区域低碳一体化发展。

碳市场发展展望

总体上来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碳达峰、推进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大力发展绿色金融。

而在众多绿色发展规划中,全国碳市场的建立不仅直接推进了碳排放权的市场化交易,也间接地推动了碳达峰的早日实现。

全国碳市场——基本要素如下:

全国碳市场发展时间历程主要有:

2021年1月5日,生态环境部正式出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管理办法为生态环境部部门规范性文件,自2021年2月1日起施行;未来有望以人大立法条例的形式制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

2020年12月30日,生态环境部发布《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将以发电行业为首批开展碳排放配额分配,发电行业(含其他行业自备电厂)2013-2019年任一年排放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综合能源消费量约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共2225家重点排放单位将要接受统一配额分配。

近期将进一步出台登记结算、交易相关业务规则。2021年启动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2021年6月底前正式启动全国碳市场线上交易。

全国碳市场——覆盖范围如下:

在全国碳市场启动初期,以电力行业(纯发电和热电联产)为突破口发电行业覆盖碳排放近40亿吨,将成为全球最大碳市场。后续按照稳步推进的原则,成熟一个行业,纳入一个行业。

目前全国碳市场建设从推进区域碳交易试点向全国市场过渡。

2011年以来开展区域碳交易试点的地区将符合条件的重点排放单位逐步纳入全国碳市场,试行统一管理。区域碳交易试点地区继续发挥现有作用,在条件成熟后逐步向全国碳市场过渡。

而电力行业被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重点排放单位,不再参与地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市场。

碳资产价值形成机制如下:

碳中和政策对水泥行业的影响

水泥行业碳排放现状

由于水泥行业固有原料结构和生产工艺限制,天然的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大户。

一方面是,水泥以石灰石(碳酸钙)为主原料,在高温煅烧的环节必然分解大量二氧化碳,这是水泥熟料生产环节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部分,以一吨熟料耗费1.4-1.5吨石灰石计算,二氧化碳产出约600公斤。

另一方面是,从成本和可及性角度来说,水泥生产的原料选择以煤炭为主,每吨水泥熟料在燃料方面伴生二氧化碳也超过40公斤。

两者合计推算一吨熟料排放二氧化碳640公斤,但实际上由于用煤和石灰石掺加比的差异,以及其他产生来源,水泥企业实际反馈的排放量可以达到840公斤。而在可预见的未来,水泥生产中所使用的原燃料基本不会再发生转变。

水泥行业与碳达峰目标

2015年巴黎协议的2度协议约定,全球水泥业必须在2050年达到碳中和的目标,也就是2030年必须要达成减碳40%。

目前,我国水泥熟料碳排放系数(基于水泥熟料产量核算)约为0.86,即生产一吨水泥熟料将产生约860公斤二氧化碳,折算后我国水泥碳排放量约为597kg,与巴黎协议的2度协议要求相比仍然偏高,巴黎协议的2度协议要求每生产一吨水泥,二氧化碳排放量必须降到520到524公斤之间。因此,要完成巴黎协议2050年的终极目标,我国水泥行业需要抓紧时间并为此付出巨大努力。

水泥碳达峰首先要预判达峰时间点和峰值,水泥碳达峰的峰值主要取决于水泥熟料产量。据预测,我国水泥行业碳达峰时水泥熟料年产量为16亿吨左右,按照当前的行业平均碳排放量系数折算,预测年碳排放量为13.76亿吨,占当前全国碳排放总量约(约102亿吨)13.5%。

实现路径

1.能源替代方面:近期可以借助于垃圾分类措施,用有热值的垃圾或生物质燃料替代传统化石燃料。未来也可以加大清洁能源技术的应用,推动水泥行业能源使用结构调整,降低碳排放。

2.节能减排技术推进和应用推广方面:水泥企业可以依托二代水泥技术标准来提升改造生产线,提升能效实现减碳排放,该路径从每吨熟料热耗、电耗方面,可帮助水泥行业降低约20%的碳排放。

3.管理手段方面:加大不同的智能化能源管理辅助手段的应用,比如通过智能化技术,来减少熟料煅烧过程的波动性,提高稳定性,从而达到减排效果。

积极参与碳市场,加强碳资产管理

水泥行业要开展碳排放的核算和摸底,了解跟进碳市场的进展和政策,分析碳价对行业的影响,从而积极开展碳资产管理,加强内部管理体系的构建。

编辑:周程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7:2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