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市场“满月” 累计成交3.55亿!广东碳配额、CCER成交量全国第一!

新金融观察报 · 2021-08-19 09:25

从国新办举行的“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发布会上获悉,全国碳市场启动以来,碳市场运行平稳,交易价格也从首日开盘价的每吨48元上升到昨天收盘价每吨51.76元。开市一个月来,全国碳市场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达到了702万吨,累计成交额约3.55亿元。  

截至8月18日收盘,全国碳市场配额交易价格再次微涨0.21%,至每吨51.87元。  

据了解,碳排放权交易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种重要市场手段,也是落实我们国家碳达峰目标、碳中和愿景的制度创新和重要政策工具。  

一个月前,首批2162家燃煤发电企业启动全国碳市场交易,总共覆盖了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国际经验表明,和传统的行政管理手段相比,碳市场既能将温室气体控排责任压实到企业,又能够为减碳提供经济激励机制,降低全社会的减排成本,带动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投资,为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碳减排的关系提供有效的政策工具。  

在全国碳市场开市前,我国在地方碳市场试点已经走过10年历程。早在2011年,我国便开始就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七个省市开展地方的碳市场试点。  

从纳入企业行业和交易量来看,各地方碳市场覆盖了盖电力、钢铁、水泥等20余个行业近3000家重点排放单位。截至2020年底,碳交易试点累计成交量超过4亿吨,累计成交额超过90亿元。  

目前地方试点市场主要有碳配额、CCER(国家核证减排量)两大交易品种。但全国碳市场上线时间不长,目前还没有推出CCER(国家核证减排量)产品。  

“全国碳市场建设还是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虽然有很多年的试点基础,但对于全社会来说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存在很多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的地方。”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坦言,下一步推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尽快出台,修订完善相关的配套制度和技术规范体系,完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  

可以看到,完善以CCER为代表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已经在路上,未来全国碳市场将构建一个“配额+自愿减排”的市场化减排机制。  

小编注意到,自2017年3月起,国家发改委对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备案的申请已经暂缓受理。现在地方试点市场交易的CCER产品主要是存量项目,涉及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风电场、碳汇造林、农村沼气等领域。  

业内人士称,未来全国碳市场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确立后,CCER备案有望重启。目前各地都在做准备,因为无论是林业碳汇、生物质发电,还是光伏发电、垃圾焚烧发电等CCER项目备案,都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CCER作为碳交易市场的补充机制,是具有国家公信力的碳资产,可作为国内碳交易试点内控排企业的履约用途;也可以作为企业和个人的自愿减排用途。”银河证券研究院分析师严明称,一个CCER项目从开发到最终减排量备案,最短需要8个月,从已经完成备案的项目来看,一般都在10个月以上。从需求端来看,目前市场上的存量供给约5000万吨,且CCER的审核仍未重启,短期来看,CCER存量市场的供给小于短期需求。  

通常,1个CCER等同于1个配额,可以抵消1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由于CCER项目来源较多,不像碳配额那般来自政府分配,所以CCER的价格总体上比碳配额价格更低。企业也乐于通过买CCER来抵消自身的碳排放。  

但话说回来,无论是碳配额还是CCER都是为了刺激企业不断加大减排力度,该降耗的降耗,该升级节能减排技术的就升级技术,不能指望通过买配额或CCER来实现数字上的“减排”。所以,各地碳市场对CCER抵消碳排放的比例也有所限制,一般不能超过初始配额的5%-10%。  

编辑:李佳婷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7: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