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水泥短缺风起 中国专家回应指责
有关“美国水泥短缺与水泥价格攀升”的新闻,最近屡屡被刊载于美国媒体的重要版面。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国外媒体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国不断上涨的建材需求,以及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所造成的水泥贸易船运紧张和运输费用的提高。
对于国外媒体的类似声音,中国水泥行业人士指出,美国多个州存在水泥短缺现象的最重要原因,是其国内需求在增加,将原因归咎于“中国的需求增长”,是没有道理的。
8月26日,国家发改委《部署清理并妥善处理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投资项目工作》文件首次对外公布,多个部委继今年上半年宏观紧缩政策实施后,联合彻查包括水泥在内的“三大过热”行业项目投资状况和清理处置的最终结果。这将直接关乎水泥行业的下一步方向。
此外,消息人士透露,发改委正在酝酿一项水泥行业发展规划的指导性意见,以作为长期的水泥产业发展规划。
占全球比重较小
美国波特兰水泥协会的一份调查表明,目前美国至少有30个州存在水泥短缺现象。美国全国房屋建筑业协会的一项调查也显示,与建筑业有关的多种原材料出现短缺,其中水泥短缺程度最为严重。
调查指出,在接受调查的公司当中,有41%的公司由于没有充足的水泥而被迫停产,或减缓了建筑速度。
一些美国经济学家指出,如果水泥短缺状况得不到缓解,美国的经济发展将受到影响。在他们看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原本出口到美国的水泥大幅减少,而满足于国内的建材需求;另外,高速发展的中国,对原材料不断上涨的需求占据了太多的海运船只,从而导致了美国运输水泥的船只减少。
对于这种论调,中国水泥行业人士认为,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水泥消费国,在世界水泥总产量中占据着1/3以上的市场份额;从此意义上讲,中国水泥产业发展的好坏,会对世界水泥工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但是,中国水泥的国内市场需求空间非常大,中国水泥基本以自产自销为主,在世界水泥贸易额中所占比重很小,属于“总量规模大,出口份额小”的市场格局。这意味着,中国水泥不会从进出口方面对世界水泥市场产生太大冲击。
同时,中国并非美国水泥贸易的主要伙伴,从中国进口水泥的数量波动,不会对美国水泥的整体供给能力产生全局性影响。
“水泥强国”之路
“中国水泥的进出口不会影响美国市场的观点”,固然是对国外媒体的有力反驳,但在中国只是水泥大国,还不是水泥强国。
2000年到2003年,中国对美国乃至整个国际市场的水泥出口呈下降趋势,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水泥出口面临着竞争压力。
就2004年上半年的总体形势看,二季度后,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国内水泥行业降温明显,不少地区库存增加,而此时国外部分地区的水泥市场需求热度却节节攀升,这正是由于中国水泥出口存在障碍,比如运输费用提高等。国外水泥市场的强大需求没能拉动国内水泥出口增长。
中国水泥企业的弱出口现象已相当明显。“因而,还不足以对别国水泥市场乃至世界水泥市场产生关联影响,只有上升到‘强’国的高度,才能扩大市场边界,从国际市场上获取利润来源”。
[Page]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的水泥企业规模小、技术落后、结构不合理,是横亘于中国成为水泥强国路上的障碍。
广东水泥协会的余冠南告诉《财经时报》,国家发改委颁布的《部署清理并妥善处理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投资项目工作》文件,为水泥行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方向,并强调促进水泥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
次披露清理处置结果
业内人士指出,这个文件的出台对水泥行业的发展非常重要。这是上半年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出台之后,发改委首次对外公布其会同相关部门彻查“三大过热”行业项目投资状况,以及清理处置的最终结果,是阶段性的处理意见。
这一文件公布了钢铁、电解铝、水泥三大行业目前及未来预计内的投资状况、项目资金来源、生产能力、技术水平、产品结构、区域布局以及市场供需等各方面的数据。
“这就相当于给水泥行业今后发展定下了基本原则。”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文件还表明,宏观调控政策虽取得一定成效,但还没有结束,现在仍处于关键时刻,要防止反弹。
文件强调,在水泥行业方面,要加快结构调整,支持大企业的发展,重点支持资源有保证的地区建设日产4000吨及以上量级的新型干法熟料项目,鼓励地方和企业以淘汰落后产能的方式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同时,不鼓励日产2000吨以下的新型干法水泥项目,并坚决遏制落后工艺的水泥项目建设。
余冠南告诉记者,最近几年,水泥行业的技术瓶颈问题得以解决后,结构调整开始真正迈开步伐。但由于地区差异大、市场机制不完善、配套措施缺失等问题,结构调整仍是水泥行业发展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
结构调整大概要十年
“美国的人口2亿多,国土面积和中国差得不多,美国一共有110多家水泥企业,中国有大大小小近6000家水泥企业。”刘作毅在谈到结构调整时给记者列出这样一组数据。
到2004年7月底,中国有4960家上规模的水泥企业,“上规模水泥企业”就是日产量在500万吨以上的企业。根据中国水泥协会的数据,2003年中国水泥企业的平均日产规模是16.8吨;全国最大的安徽海螺集团达到4000多万吨,这也是全国惟一超千万吨的大型水泥企业;百万吨以上的企业也不过几十家。
水泥行业存在的结构性矛盾还体现在技术差异上,代表水泥发展方向的新型干法水泥比重很小,90%以上是工艺落后的立窑水泥。记者了解到,立窑技术虽然存在很多弊端,但针对中国地区差异大的现实,要一下把立窑水泥企业全部关掉也不可能。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要完全淘汰落后工艺的立窑水泥企业,完成产业结构调整,起码需要花费10年左右的时间,最后“可能要淘汰3000~4000家水泥企业”。
国家正在进行的投融资体制改革,对水泥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十分有利,本来政府对水泥行业的投资并不多,这几年随着需求的增加和成本的降低,水泥行业的利润大幅提高,这吸引了很多民营和国外资本关注或直接投身到水泥行业。
(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zlq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