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沪苏浙与皖北8城结对,将共建省际产业合作园区

2021/12/10 14:55 来源:第一财经

多位区域发展专家表示,《方案》的另一大用意在于,是将“创新模式,弯道超车”作为带动皖北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径。......

长三角区域内各城市间差距正在进一步缩小。

12月8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下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出,将组织沪苏浙有关市(区)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地区各市,努力构建产业、技术、人才、资本、市场等相结合的结对合作帮扶工作格局。

“虽然长三角从规模上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城市群,但在结构上与发达城市群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而皖北地区与长三角发达地区的差距过大,就是长三角结构上差距的重要体现。”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区域发展研究室主任、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秘书长宗传宏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

那么,此次沪苏浙结对皖北,对于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意义何在?《方案》中有哪些具体任务值得关注?

区域发展新模式

宗传宏认为,皖北承接能力不足,首先影响到长三角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可能会错过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机遇。因此,长三角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必然需要提升发达地区“长板”的同时,还要拉动“短板”, 而这也是上述《方案》的一大意义所在。

记者在《方案》中看到,结对帮扶工作期限为2021年至2030年;帮扶城市包括上海市3个区、江苏省3个市、浙江省2个市,受帮扶城市为安徽省8个市。

具体结对安排为:上海市闵行区——安徽省淮南市;上海市松江区——安徽省六安市;上海市奉贤区——安徽省亳州市;江苏省南京市——安徽省滁州市;江苏省苏州市——安徽省阜阳市;江苏省徐州市——安徽省淮北市;浙江省杭州市——安徽省宿州市;浙江省宁波市——安徽省蚌埠市。

为此,多位区域发展专家表示,《方案》的另一大用意在于,是将“创新模式,弯道超车”作为带动皖北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径。

“一直以来,皖北总体上是游离于长三角发展的大体系,无法真正接受发达地区特别是核心城市的辐射。比如,皖北距离上海的行程,高铁出行上,处于约3小时都市圈范围;高速出行上,处于约5小时都市圈范围,按照梯度理论,这将出现要素转移的‘不经济’,而皖北与其他发达城市的辐射距离也存在此情况。”宗传宏解释。

宗传宏告诉记者,除了徐州、南京分别与邻近的淮北、滁州对口帮扶外,此次《方案》中,其他皖北地区都是以“增长极”的方式进行点对点的帮扶,“这一帮扶模式通常是用于东部发达地区对口帮扶中西部地区,大规模地在发达地区内部实施是一种新时代的创新。未来,经过一定时期的运作,帮扶双方的关系或将从帮扶转化为协作。”

产业合作与共建

事实上,皖北能否提速发展,并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很大程度取决于区域间产业合作、共建。

从《方案》具体任务来看,“帮扶结对双方还将共建省际产业合作园区,探索创新飞地、园中园等模式和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等机制,鼓励中央和地方国有企业率先布局,积极推进产业转移与承接。搭建资本与项目对接平台,按照市场化机制探索设立专项基金,梳理重大项目清单,推动项目和资本高效对接。”宗传宏表示。

根据安徽省发改委的官方数据,2020年,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亿元以上在建省外投资项目1077个,同比增长15.93%;实际到位资金2637.99亿元,同比增长11.02%,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那么,以承接产业转移为基础,作为省际产业合作园区要如何共建?

宗传宏表示,应抓住关键环节递阶推进,“一般来说,基础相对差的帮扶结对双方可以从项目对接开始启动,而基础较好的帮扶双方则可以共建园区。比如,地理位置相邻的徐州与淮北、南京与滁州就可以深度开展文旅产业和民生合作。”

安徽省人民政府参事,安徽省社科院城乡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孔令刚则告诉记者,应从协同角度出发,将优势资源开发、功能平台搭建、特色产业培育作为重点。

具体抓手是什么?孔令刚说,该产业合作园区模式究竟是飞地园区、园中园、还是央企园区,要根据结对双方资源禀赋、产业特色、发展水平、合作基础等条件,“建议先从园中园开始,积累经验。”

孔令刚进一步表示,可以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沪苏浙相关城市与皖对口城市联合成立开发运营公司参与园区建设,通过产业资本投资、创新机构孵化等方式,吸引各类资本、企业参与投资运营,支持园区多元化组建产业引导基金,建立市场化、社会化投融资体制。

编辑:刘群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2025年底前2.88亿吨水泥熟料产能:要么改造,要么退出!

截止2023年底,全国水泥熟料产能共计18.03亿吨,按此计算,也就是说还有2.88亿吨产能能效尚未达到基准水平。

贯彻落实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战略部署 奋力谱写广东交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广东交通运输系统落实交通强国战略,以试点引领交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高速公路、高铁、港口和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先,枢纽服务效率提升,交通与旅游、邮政、能源融合创新发展,智慧交通实现突破。广东将持续推动重大项目建设,高质量建设交通强省,力争打造交通强国的广东样板。

2024-06-19 城市群

2023年中国交通大升级:通路通航通邮,打造便捷生活新纪元

2023年,中国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创新高,达到3.9万亿元,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铁、高速公路和港口群。交通网络持续优化,开通了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和广东最长城铁等,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交通设施升级降低要素流动成本,提升城市竞争力,推动绿色发展。

专家解读丨以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为抓手 加快推动水泥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任务明确,保障措施有力,指导性和操作性强,对推动提高水泥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图读懂 | 水泥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

一图读懂 | 水泥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

2024-06-07 节能 发改委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6-28

四川省

¥ 396.61
2024-06-28

云南省

¥ 345.63
2024-06-28

重庆

¥ 389.81
2024-06-28

海南省

¥ 442.54
2024-06-28

福建省

¥ 307.12
2024-06-28

广东省

¥ 333.58
2024-06-28

陕西省

¥ 348.03
2024-06-28

内蒙古自治区

¥ 392.96
2024-06-28

山西省

¥ 359.71
2024-06-28

山东省

¥ 347.69
2024-06-28

安徽省

¥ 320.86
2024-06-28

河南省

¥ 325.25
2024-06-28

上海

¥ 345.00
2024-06-28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66.87
2024-06-28

江苏省

¥ 322.36
2024-06-28

贵州省

¥ 399.39
2024-06-28

浙江省

¥ 353.57
2024-06-28

湖南省

¥ 338.45
2024-06-28

湖北省

¥ 304.04
2024-06-28

黑龙江省

¥ 508.96
2024-06-28

吉林省

¥ 462.45
2024-06-28

辽宁省

¥ 435.38
2024-06-28

河北省

¥ 381.26
2024-06-28

江西省

¥ 312.07
2024-06-28

天津

¥ 408.21
2024-06-28

北京

¥ 389.43
2024-06-2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1.03
2024-06-28

宁夏回族自治区

¥ 334.51
2024-06-28

青海省

¥ 441.41
2024-06-28

甘肃省

¥ 422.03
2024-06-28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6-30 04: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