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经济与环境协同共进的美丽中国

中国环境报 · 2021-12-08 11:08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决议提出,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要求再一次为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就要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全面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经济建设为人类的衣食住行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历史已充分证明,经济活动必须建立在资源、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各类生态环境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忽视生态环境保护谈经济发展就是竭泽而渔。因此,要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经济建设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让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共进。如今,越来越多的地方积极推进实践创新,立足本地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思路,把自然禀赋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实现了生态致富。经过塞罕坝人的不懈努力,荒原变林海、沙地变绿洲,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同时,绿化苗木每年还能带来超过2000万元的收入。随着水体质量改善,吉林查干湖渔场实现年年大丰收,查干湖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这些事例充分证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绝不是一对矛盾。“保护生态,生态就会回馈你”。只要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把生态环境治理和发展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就可以走出一条生态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在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的同时,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仍然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多年来,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给资源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只有切实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把污染排放降下来,环境质量才能好上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三五”期间,全国化解钢铁产能约两亿吨,1.4亿吨地条钢全部清零。全国8.9亿千瓦煤电机组达到超低排放水平,占煤电总装机容量的86%。但作为世界第一的制造业大国,我国产业转型尚未完成,结构调整仍需深入。“十四五”期间,要常抓不懈、再接再厉。继续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上马。严把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准入关口,严格落实污染物排放削减要求,对不符合规定的项目坚决停批停建。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引导重点区域钢铁、焦化等产业有序调整优化。按照“疏堵结合、分类施治”的原则,推进传统产业绿色低碳化改造,使其能够符合生态环保要求。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倒逼传统产业全面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

近年来,落后产能的淘汰,也腾出了环境容量和发展空间,为腾笼换鸟创造了条件,为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例如,广东省东莞市麻涌镇,以环境治理为抓手,淘汰化工、电镀等高污染产业。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一批电商平台在此安家,碧桂园集团机器人智能制造等重大项目也在此落户,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未来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唯有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现代信息技术装备等高新产业,提高单位产品的附加值,才能实现以更少的资源能源消耗获得更大经济效益的目标。麻涌的做法值得借鉴。一方面,筑巢引凤,以良好的生态环境、营商环境、市场环境吸引高新企业落户;另一方面,加强现代信息技术装备的研发、应用与推广,对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改造,提高传统产业的含金量和附加值。尤其要提高环保产业的智能化、数字化水平,使其在有效解决环境问题的同时,带动经济增长和就业。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良好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要加快形成绿色产业格局,构建经济与环境协同共进的美丽中国。

编辑:周程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3: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