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稳”“六保”护航经济发展!
今年以来,我国发展遇到的新挑战交织叠加、超出预期。我国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六稳”“六保”,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十四五”开局起步展现了新气象,见到了新成效。
守住“保”的底线
1.5亿!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市场主体总量已突破1.5亿户。近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鲜明提出“六稳”“六保”政策取向,把保市场主体提升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有力支持了市场主体健康发展。
稳增长、保就业,重在保市场主体特别是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今年以来,受疫情多地散发、严重洪涝灾害、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电力煤炭供应一度紧张等多重挑战影响,中小企业成本压力加大,经营困难加剧。对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多次部署加大对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释放出清晰有力的政策信号。
进一步推进减税降费、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做好保供稳价、加强用电保障、支持企业稳岗扩岗、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着力扩大市场需求……一系列政策围绕着市场主体转,助企纾困与激发活力并举,既利当前、又惠长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打出政策“组合拳”。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新增减税降费9101亿元,超九成企业对惠企减负政策感到满意。
在“六稳”“六保”中,就业均排在首位。今年我国在制定宏观政策时,继续坚持强化就业优先战略。前10个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33万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0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9%,比上年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
“就业目标提前完成,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们保住了市场主体。‘六稳’‘六保’工作目标的完成,确保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平稳发展。”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
在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看来,“六稳”“六保”的目标内涵与去年相比有所变化。去年的指向很明确,主要通过抓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来实现“六稳”“六保”,并采取了相应的超常规政策。
今年,“六稳”“六保”依然是重要政策目标,实施方式则从超常规逐渐转向常态化手段,主要通过推动经济持续复苏来实现,总体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室主任郭丽岩认为,得益于一系列保市场主体的精准纾困措施,我国各类企业展现出蓬勃生机和强大韧性。市场主体规模不断壮大,投资信心和意愿进一步增强。
筑牢“稳”的基础
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今年以来,我国宏观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提升前瞻性、精准性、有效性,强化政策协调配合和预期引导,经济在爬坡过坎中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增长稳中有升。初步核算,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8%,高于6%以上的预期目标;两年平均增长5.2%。
产业发展稳中向好。从农业看,全国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从工业看,主要行业生产较快增长,10月份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2个行业增速较上月回升。从服务业看,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向好,餐饮、住宿、文旅等服务行业相继复苏。
需求恢复韧性显现。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9%,连续两个月回升。产业升级发展、民生投入增加、“十四五”重大工程项目开工建设,支撑投资平稳增长。
民生保障有效有力。今年前10个月我国物价表现温和,经济持续恢复、就业稳中向好,为居民收入恢复性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郭丽岩表示,今年以来,“六稳”“六保”措施进一步落地见效,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的堵点卡点,加快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凝聚“进”的力量
“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华龙一号”自主三代核电机组投入商业运行、百万千瓦级水电机组并网发电……2021年,科技创新深入推进,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活跃,产业升级稳步推进,绿色智能产品加速增长。中国经济在“稳”和“保”的基础上积极进取,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温彬分析认为,由于内外部环境变化和基数原因,明年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为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需要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六稳”“六保”仍将是明年宏观政策继续关注的方向。比如,财税政策方面,进一步针对小微企业进行结构性减税降费;金融政策方面,在稳健的货币政策下,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持续加大结构性支持力度。
“稳”和“保”的基础上,如何更好地“进”?刘元春表示,未来要做好逆周期和跨周期的平衡,特别是要在经济稳步复苏的基础上,进一步培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这就需要在稳增长与促改革、调结构、控风险之间有新的平衡,在短期稳定政策与中长期增长潜力提升上寻找到一系列相契合的新工具和新项目,比如加大对新基建、重大高新技术、创新驱动的布局和投资,加大绿色投资的力度,加快项目落实的节奏。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继续全面落实好‘六稳’‘六保’,才能使国民经济体系运行的整体效能进一步提升。”郭丽岩表示,要坚定地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促进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打通供需循环,增强跨周期调控的预见性和精准度,科学制定应急处置预案,确保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矿产安全,确保我国经济基本盘更加扎实稳固,在惊涛骇浪中行稳致远。
编辑:周程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