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仲明:推动我国“节能减排”事业持续发展

2007-08-08 00:00
尊敬的欧主任、张会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前来参加这次会议。下面我汇报中材集团为贯彻党和国家有关节能减排的重大方针所做的前期所做的工作和下一步的企业战略及工作措施。

  一、  水泥工业“节能减排”宏观形势和政策背景

      目前,气候变暖、环境污染等已成为危及人类生存的全球性重大问题,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保护地球环境是人类面临的共同的紧迫责任。对我国而言,我国经济正处于持续高速发展时期,能源短缺、价格上涨已经开始直接影响着各行业的生产和发展,节能减排既是保护环境的需要,也是缓解能源供应张、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

      国家的“十一五”规划,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家发改委《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意见》、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关于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均大力支持余热的利用。2006年7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委局联合印发《关于印发“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发改环资[2006]1457号),通知中要求推广的十大节能项目中的第三项为“余热余压利用工程”。国家对一些重大节能工程项目和重大节能技术开发、示范项目给予投资扣资金补助或贷款贴息支持。

      水泥工业是高能耗工业,节能减排责任重大。

      中材集团作为中央企业的建材技术领军企业,长期致力于节能减排重大课题的攻关研究,在利用水泥厂废热发电技术、水泥工业新型干法窑处置生活垃圾技术、水泥窑处置工业废弃物技术和蝶形反射聚光光伏发电技术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科研成果。

      今天在这里,我很高兴地向各位领导和各界朋友介绍中材集团利用水泥生产过程中的余热进行发电的产业化战略举措。

      利用水泥厂余热发电,电力将回用于水泥生产,这套系统在回收水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余热的同时,又减少了水泥厂对环境的热污染以及粉尘污染,企业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突出,是一个典型的循环经济范例。

  二、水泥工业能源损失状况

      我国新型干法水泥技术发展至今,已替代了其它生产技术,占据了国内水泥工业的主导地位。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水泥工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阶段,众多采用国产核心技术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建成并投产。截至2006年底,全国已有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704条,水泥熟料年产能力达到5.2亿吨,新型干法水泥产量占全部水泥产量的48.2%。《水泥发展专项规划》中制定的产业政策目标之一为:到2010年,新型干法水泥比重达到70%以上;日产4000吨以上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吨水泥综合电耗小于95kWh,熟料热耗小于740kcal/kg,基本实现水泥工业现代化,技术经济指标和环保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

      我国水泥工业的技术进步逐步淘汰了落后生产工艺,为全球节能减排做出了巨大贡献。

      尽管如此,水泥工业仍然属于高能耗行业。一方面,虽然相比上世纪90年代及以前所建成的水泥厂而言,新建成的生产线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有部分国内生产线烧成系统性能指标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表现为:系统热耗偏高,多数2500t/d生产线热耗均高于750kcal/kg.cl,甚至高出800kcal/kg.C1;熟料在生产过程中仍有大量的中低温低品质的废热不能被其自身工艺回用,仍有大量的余热被白白浪费掉。

      即使全国水泥生产工艺全部采用最先进的新型干法工艺,排放的废热中能源损失仍然相当巨大,粗略估计,如果采用中材集团余热发电技术,水泥工业每年可回收利用的废热约折合1290万吨标准煤。

    三、水泥工业的发展和废热利用的发展空间

      国内:从近期看,预计到2007年底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750条。按照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关于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到2010年,要求采用余热发电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应达到40%的水平,即:有300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应采用余热发电,目前已建和在建的仅有近80条左右,三年内有220条生产线需要建设余热发电装置。目前我国新型干法水泥只占水泥总产量(12亿吨)的一半,按照国家相关政策,立窑水泥将逐步被新型干法水泥所替代,我国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将会达到1200条左右,未来潜在市场大约有1100条余热发电装置。

      国外:由于我国余热发电技术及装备具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具备很强的竞争力。2006年底,中材集团已成功与泰国最大的水泥厂签定了两套余热发电装置总包协议,随着中材集团国际水泥市场的进一步发展,预示着余热发电出口业务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四、水泥厂余热发电技术的发展和现状

      利用水泥工厂余热发电是中材集团长期研究的课题之一,目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和其他专有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水泥余热发电技术始创于中材集团属下的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 (以下简称“天津院”),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中、高温余热利用阶段,这是水泥工厂余热利用的初期阶段。这一阶段主要针对中空窑工艺开发余热发电,这一时期的余热利用技术进步主要体现在:中空窑水泥生产线的纯余热发电量由140kWh/t.C1提高到170kWh/t.c1以上。中空回转窑作为一种典型水泥工艺,在我国有一段时期的发展,但该种窑型热耗很高,达1400kCal/kg.C1,产生的废热温度在700℃以上,必须加以利用。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天津院的余热发电主要是回收利用中空窑水泥生产线的中高温余热资源,成功开发了配置立式余热锅炉的余热发电系统的技术和装备的开发成果,并成功的应用于具体工程。

      第二个阶段:中、低温余热利用阶段,属于余热利用中期阶段,这一阶段的技术进步主要体现为:采用低品位燃料或煤矸石代替燃煤,既实现了余热有效利用又综合利用资源。该种技术为国际首创。

      1990年,国家计委委托原国家建材局开展水泥厂中、低温余热发电的技术及装备的研究开发工作,原国家建材局安排天津水泥院承担“八•五力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一一带补燃锅炉的水泥厂中、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及装备的研究开发工作。同年,天津院成立中低温余热发电“八五”攻关组,经过“八•五”期间的艰苦努力,天津水泥院会同国内有关单位共同合作,完成了《带补燃锅炉的水泥厂中、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及装备的研究开发》的攻关工作,成功地回收了水泥生产过程中大量排放的400℃以下的废气余热,该攻关工作获得了“八•五”国家重大科技攻关成果奖,并在“八•五”后期,利用攻关成果在国内1000t/d、2000t/d、2500t/d、5000t/d等不同规模的水泥生产线上配套建设了多座装机规模从6MW、7.5MW、12MW到25MW不等的带补燃锅炉的中、低温余热电站。

      进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天津水泥院积极响应国家倡导的资源综合利用政策,自主开发了符合国家资源综合利用政策的资源综合利用电站的技术及相应配套的系统,在充分回收利用水泥生产线中、低温废气余热的同时,采用循环流化床锅炉作为补燃锅炉,燃用发热量低于12560kJ/kg(3000kCal/kg)的劣质煤(煤矸石)进行发电或热电联供,循环流化床锅炉所产灰渣全部回用于水泥生产,不仅可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减少了粘土质原料等的消耗,节省了耕地,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环境效益,符合我国的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我国资源综合利用事业做出了应尽的努力和贡献。

      第三个阶段:纯低温余热利用阶段,属于余热利用高级阶段。这一阶段,天津院联合有关锅炉厂、汽轮机制造厂联合开发,随着低参数、多级进汽汽轮机的开发成功,国产装备的纯中、低温余热电站也进入了成熟阶段。采用中、低品位余热的纯中、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具有更显著的节能效果。

      2003年4月,由天津院能达公司设计的第一代全部采用国产装备的纯低温余热电站基本达到国际同类电站的先进水平。在上海万安集团金山水泥厂1200t/d四级预热器水泥熟料生产线的运行实绩表明:电站装机2500kW,正常发电量为1900~2100kW,吨熟料发电量达38~40kWh。

      2005年3月,天津院能达公司取得新的创新成果,开发成功第一代实验型2500t/d五级预热器水泥熟料生产线纯低温余热发电站,并成功应用于浙江申河水泥有限公司2500t/d五级预热器水泥熟料生产线,成为国内首家全部采用国产装备的纯低温余热电站。运营实绩为:电站装机3000kW,正常发电量为2800~2900kW。该项目属于农业部的示范项目。

      同年,天津院能达公司取得水泥窑低温余热发电的技术专利,成为我国迄今为止唯一具有低温余热发电系统专利技术的企业。

      2005年6月,能达公司创新成果再创佳绩,设计的全部采用国产装备的第一代改进型纯低温余热电站研制成功,使得2500t/d五级预热器水泥熟料生产线纯低温余热发电达到了一个崭新的技术水平。应用在浙江小浦众盛水泥有限公司2500t/d五级预热器水泥熟料生产线,该电站装机3000kW,正常发电量为3200~3300kW。

      2005年7月,能达公司又达到新的技术水平,设计的全部采用国产装备的第一代实验型5000t/d五级预热器水泥熟料生产线纯低温余热电站,在浙江煤山众盛建材有限公司正式投入运行,又是国内首家采用国产技术的该级别电站。该电站装机6000kW,正常发电量为6600~6800kW。

      2005年9月,能达公司设计的全部采用国产装备的第一代实验型纯低温余热电站在浙江三狮水泥股份有限公司2500t/d+5000t/d五级预热器水泥熟料生产线正式投入运行,该电站设计装机容量3000kW+6000kW,正常发电量为9600~10000kW,谱写了2500t/d级和5000t/d五级预热器水泥熟料生产线合建一套纯低温余热发电的崭新篇章。

      天津院能达公司在水泥窑烧成系统余热利用方面经过不断的努力,装机规模持续扩大,发电效率持续提升,技术水平日臻成熟。以现有的经验,在相同的工况条件下,我们可以提供发电量最高的工艺配置,但这不是我们的追求目标,我们追求的目标是最佳性价比。我们可以根据水泥窑的热工工况、废气温度等实际情况量身定制,选择单压、双压、闪蒸或综合工艺技术,在有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有限提高发电量的同时尽可能节省投资,以最佳性价比为指导思想。我们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近年来先后完成了30多个水泥厂纯余热电站的设计并成功投入运行,尤其是淮南矿业2*4500kW纯低温余热电站、浙江红狮1 0000kW纯低温余热电站等项目的建成,标志着我国纯低温余热发电的技术完全成熟。目前,在钢铁、化工行业的试验性余热电站正在实施过程中,面向全行业的余热利用工作已经起步。

      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在推动我国水泥工业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工业转变方面,始终致力于资源综合利用、节约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利用,截至目前,天津院设计的已经建成投运的5000t/d级的纯低温余热电站9座、2500t/d级的低温余热电站20座、1200t/d级的低温余热电站4座。

  五、中材集团节能减排的战略措施

      (一)构建节能减排业务平台

      组建“中材节能发展有限公司”是中材集团构建节能减排业务平台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去年九月以来,我代表中材集团先后两次向发改委领导欧新黔主任汇报中材集团节能减排所取得的进展和战略发展思路,得到了欧主任的高度重视、肯定和大力支持。根据欧主任的指示,我集团正式将在国内外大力发展水泥厂,钢铁厂等工业节能减排业务列入集团重点发展的战略方向之一。此后,我们又专程向国家开发银行领导进行了汇报,得到大力支持。为了将天津院培育了十几年的余热发电技术迅速推向市场,实现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同步推进,经过一段时间的前期工作,中材集团于2007年3月30日召开总经理办公会议,正式启动了集团水泥余热发电投资公司筹建工作。在国家开发银行的积极参与下,经过深入调查,并对相关项目进行了现场调研和技术咨询,提出了“设立中材节能发展有限公司”的投资分析报告。中材集团又先后多次与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商洽,得到各金融机构领导的融资支持。组建节能减排市场化运作实体的时机进一步成熟。

      2007年7月2日,中材集团总经理办公会议批准了上述投资分析报告,正式筹组中材节能发展有限公司。经过各方协调、论证,2007年7月9日,召开了“天津能达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简称“能达公司”)增资会议,会议股东十方,共同签署了“天津能达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增资协议”,能达公司在原股东基础上新增加了八方股东,能达公司更名为“中材节能发展有限公司”(简称“中材节能”),注册资本由50万元增加至3亿元。

      经过增资改组设立的中材节能发展有限公司依托天津院十几年来培育的余热发电技术,借助新增资本的推动和中材集团的大力扶持,正式从孵化期进入产业化阶段,必将成为中材集团新的利润增长点。

      中材节能于2007年7月26日取得新的营业执照,发展方向为:工业废热综合利用、城市垃圾的综合利用等;业务内容主要包括:工程总承包业务、投资业务(BOT为主要模式)和技术装备业务(开发、制造与销售)。

      中材节能获得了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融资支持,有望获得总额30亿元以上的融资额度。中材节能计划利用3~5年的时间实现上市,直接从资本市场融资。

      (二)持续创新

      中材集团在成功构建节能减排业务平台后,将着力推行技术创新和业务模式创新。

      中材节能拥有近百人的具有余热利用专长的优秀人才队伍,业经十余年的专业培养和实践锻炼,具有持续创新的基础知识、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功底,持续创新能力很强,在国内还没有那家企业堪与媲美,有能力保持全国乃至全球的技术领先优势。

      中材节能以水泥厂的余热利用为基础,但目标不限于此,而是依托技术创新,步入全行业的节能减排领域,目前已经开始涉足钢铁和化工行业,发展空间极为广阔。

      中材节能的业务目标也不限于国内,而是瞄准全球市场。目前已经取得国外业务订单,另有一批海外项目也正在洽谈、签约阶段。

      中材节能的业务模式也将进行创新,不仅以EPC方式提供
电站产品,还将以BOT等投资方式不断满足客户需求。水泥业主通常将资金优先扩大水泥生产规模以扩大市场份额,我们投资余热电站并向水泥业主提供优惠电价,可以实现双赢。

      (三)与各级政府和水泥企业的全面合作战略

      近期,中材节能经营管理层分别走访了各地,与各级政府、
企业进行了接洽、商谈,取得了大量共识,签订了数项一揽子框架协议,与20多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这些协议正在组织实施过程中。

      凭借最佳性价比优势、灵活多样的合作模式,相信中材节能的发展空间相当广阔。

  六、余热发电项目的技术经济分析

      余热电站每kW装机容量的投资大约在6000-7000元,取决于建厂条件;投资回收期依电价高低在2~5年(不舍建设期)之间。

      中材节能低温余热电站通常全部采用国产设备,供电量可以满足完整水泥工厂1/3以上的生产用电需要,或者水泥熟料生产线1/2以上的生产用电需要;供电成本(包括折旧和财务成本)通常不超过0.1 5元/kwh,综合毛利0.25"0.45元/kwh,效益显著。

      投资一套5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低温余热发电,每年可以节约标准煤2万吨,减少COz排放6万吨。假若全国水泥生产工艺全部升级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并全部建设余热电站,则年节约标准煤1 290万吨,减排C02约3900万吨,环境和社会效益显著。如果将余热发电技术继续推广到其他行业,则产生的综合效益不可估量。

  七、需要上级领导机关协助解决的问题

       (一)国家扶持

      中材节能发展有限公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 998年,但实质上可以看作是一家新成立的公司,直接由中材集团控股,其产业化方向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并且属于利国利民、有利于全人类的事业,请上级领导机关本着扶优扶强原则将中材节能发展有限公司列入重点支持企业名单。

       (二)财税支持

      尽管投资余热发电项目有可观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相关效益由相关各方共享。经过近期的市场调查,中材节能在提供技术、投资和服务后,以接近1 00%的项目开发投入,只能获得1/3~1/2的收益回报,业务的可持续性发展面临考验,需要国家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

      投资、开发低温余热发电项目,直接效果是利用废弃资源,节能减排,利国利民。国家在相关产业政策上有明确的支持措施,但是,大多数政策措施仅惠及终端用户,没有把优惠政策直接提供给提供相应技术的高端企业。因此,我们建议,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诸如:废弃物利用增值税返还、信贷支持、投资项目技术装备所得税抵扣等,扶持中材节能等类似企业快速发展壮大,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三)降低上网费用

      各地建设余热电站存在“上网力费用偏高问题。余热电站通常采用搿并网不上网劳设计,各地电网政策不统一,个别电网收费偏高,造成余热发电收益过度分流,不利于该产业的发展,请上级领导特别关注,敦请有关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上网原则,降低上网费用,增强余热利用开发企业的“造血刀功能。

       (四)扶持碳交易

      CDM余热电站属于典型的CDM项目,请各级领导在碳交易方面给予积极支持,扩展余热发电项目的收益,扶持企业实现快速发展。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今天的会议是一个好开端,我们一定秉承为国家、社会、企业奉献的方针,努力做好工作,完成党和国家赋于我们的光荣使命,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


(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zyj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5 19:3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