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三周年,海南自贸港将迎哪些新机遇?

新京报 · 2021-04-13 17:43

4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海南自贸港目前建设进展及今后打算。这是近来国新办新闻发布厅最“忙”的一次:7位发布人和1位主持人坐上了发布台,整场发布会持续近2个小时。

他们是来自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外汇管理局五部门主要领导,以及海南省委书记沈晓明、省长冯飞,二人此次专程赶赴北京,面对媒体。

距离2020年6月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已经10个月,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加速跑”;距离2018年4月13日党中央宣布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刚好过去3年。

三周年节点,一场高规格的发布会向外界释放了哪些信号?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当下,投资、贸易更加自由便利的海南还将迎来哪些发展机遇?

再添“28条”

最近10个月,海南很“热”。不仅因为北纬18度的热带季风气候、连接中国内地和东南亚两个全球最活跃市场的区位坐标,还因为一项项堪称国内之“最”的重磅利好政策相继落地。

初步统计,近三年来已发布针对海南自贸港的利好政策文件110多份。海南自贸港政策制度框架初步建立,实质性建设正在推进。

这些政策既针对贸易、投资本身,也涵盖了金融、财税、要素以及实施保障等内容。

比如,去年底,海南获得了一张“最短”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仅27个事项。对比来看,适用于全国范围的该张清单有33项内容,适用于自贸区的也有30项。海南自贸港的这张“最短”清单进一步促进了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今年初,海南自贸港又获得了一份“最长”鼓励类产业目录。在国家现有目录的基础上,新增14个大类行业、143个细分行业,全部纳入鼓励类产业范畴。其中,重点突出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这是海南自贸港现代产业体系的三大主导产业。

本月,海南自贸港再获“22条”放宽市场准入的特别措施。这意味着,海南自贸港将在医疗、金融、文化、教育等领域实行特别准入政策。

除上述投资领域的鼓励政策,贸易也加速推进。“零关税”是海南自贸港货物贸易制度的基本特征,也就是说,海南自贸港进口的部分商品可以享受“零关税”。

目前,已经有3项“零关税”政策落地,进口符合条件的原辅料、交通工具及游艇、自用生产设备,均可享受“零关税”。此外,“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货物进出境管理制度也已经在洋浦保税港区率先实行。

政策的天平还将继续向海南倾斜。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在发布会上透露,由商务部牵头、19个部门联合制定的新政将于近日发布,涉及到28项措施,进一步促进海南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据王受文介绍,在货物贸易领域,将按照“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要求,在特定区域放宽原油、成品油、食糖等商品进出口的资质和数量,取消自动进口许可和机电进口许可。

在服务贸易领域,按照“既准入又准营”的要求,明确允许外国机构独立举办涉外经济技术展览(不得冠名“中国”“中华”“全国”“国家”等字样),技术进出口经营活动不需备案登记。

此外,下放了国际航行船舶保税加油的许可权限,将海南纳入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的地区范围。支持海南发展新型离岸国际贸易、数字贸易、技术贸易、文化贸易、会展经济等。

值得注意的是,《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草案)》呼之欲出,目前已完成全国人大常委会一审和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颁布实施后或将赋予海南更大立法权和改革自主权。

“鸿蒙初辟”

4月,对海南有着特殊的意义。海南岛、海南行政区、海南省、海南经济特区、海南自贸港,每一次关键转折都发生在4月。

1983年4月初,中央11号文件——《加快海南岛开发建设问题讨论纪要》正式印发,海南开启全岛建设。

1988年4月13日,全国人大通过《关于设立海南省的决定》和《关于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海南省“起跑”。上世纪80年代末,股份制改革在海南最先“破题”。此后30年,海南在既定道路上平顺发展。

2018年4月13日,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举行,党中央宣布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海南建设开始提速。至2020年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发布,海南迎来“高光时刻”。

2021年4月12日,站在又一个三年的节点上,海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沈晓明作了一组对比:海南近三年新增市场主体76.3万户,超过过去30年的总和。实际利用外资三年累计52.7亿美元,超过过去30年实际使用外资总量的一半。

三年来,落户海南的央企及央企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增长超20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加273%,互联网产业营收增长192%;共引进人才23.3万人,同口径增长达675%。

在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丛亮看来,现阶段海南自贸港的建设可谓“鸿蒙初辟”。

在此之前,汽车走私、片面发展旅游、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以及无法回避的房地产泡沫,长期制约着海南的发展。

上世纪90年代,海南曾有教训。《中国房地产市场年鉴》显示,海南商品房平均价格从1991年的1400元/平方米猛涨到1993年的7500元/平方米,一些楼盘甚至“破万”。1993年,全国年平均工资仅3371元。

巨大的泡沫支撑了当时海南的“虚假繁荣”,彼时海口经济增长率高达83%,海南一省的财政收入有40%来自房地产。

泡沫很快被戳破,1993年6月,中央出台加强宏观调控的“16条措施”,针对楼市要求“控制信贷、控制利率、回收违章拆解”。

海南房价应声下跌,留给海南的是经济质量不高、生态环境被毁和那些尚未建完的楼房。它们成为海南发展的“烂尾”,历经多年才逐渐消化。

“房地产企业指到哪儿,政府规划跟到哪儿,鼓了钱袋、毁了生态。”2017年第四轮中央环保督察组这样归纳海南的问题。

沈晓明说,为了摆脱经济对房地产业的依赖,海南下了壮士断腕的决心。现阶段,海南经济发展的动力已经从主要依靠投资,尤其是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向消费和投资共同发力转变。仅从投资领域看,产业投资的比重在不断提高,已经从过去不到40%上升至超过60%。

消费回流

尝过房地产的教训,人们开始正视“海南到底要发展什么”这个关键问题。2020年6月印发的《总体方案》提出,海南自贸港要构建现代产业格局,以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为支撑,形成“3+1”现代产业体系。

三大主导产业中,高新技术产业聚焦陆海空:“南繁硅谷”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以“奋斗者”号为代表的深海科技项目在崖州湾科技城落地,“天问一号”“嫦娥五号”在文昌国际航天城发射升空。

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仅与普通人的联系更为密切,也关系着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国家战略。

沈晓明将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比作一个“8”字形,他认为,海南正处在这个“8”的交汇点上。

根据《总体方案》,制度层面,2025年封关运作后,海南将成为境内关外;政策层面,自由贸易港的主要政策均促进了国际投资和贸易自由便利;区位层面,海南连接了中国内地和东南亚两个全球最活跃的市场。

在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语境下,当前海南自贸港关键是要抓紧时间做好消费回流。

因为疫情原因,境外的购物消费、医疗服务消费和教育消费出现萎缩。这意味着,我国1万亿境外购物消费、80万国外就医人群以及80万留学大军都面临着巨大的消费供给缺口。海南需要及时“补缺”,促进这部分境外消费回流境内。

目前,海南离岛免税政策已经进行调整。离岛免税额度提高至每人每年10万元,免税商品类别扩大到45种,取消了单件商品免税限额以及绝大多数商品的单次购买数量限制。同时新增6家离岛免税店,离岛免税店总数达到10家。

海关数据显示,新政实施后,从去年7月1日至今年4月6日,离岛免税购物金额达347亿元,件数4326万件,购物旅客496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244%、215%、101%。沈晓明预计,今年的离岛免税品销售额会超过600亿元。

按照新近发布的“22条”特别准入措施,博鳌乐城医疗旅游先行区可以合法使用国内未上市,仅在国外使用的新药,将吸引有出国就医需求的人转投国内,促进医疗服务回流。

在促进教育回流方面,海南正在建设国际教育岛,目前海口的哈罗公学已经开学,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岛等将于今年秋季开学。未来将通过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使国际教育供给更好适配需求。

蹚过深水区

成效已显,但要按照《总体方案》的“时间表”如期推进自贸港建设,海南仍要蹚过改革的深水区。

当前,海南自贸港的消费回流比例还不高,前景受到极大关注的同时,利用离岛免税政策的“套代购”走私违法行为已经露头。

海关总署副署长张际文介绍,近两年,海关连续开展了11轮打击海南离岛免税“套代购”走私专项行动,共打掉66个走私团伙,总案值约2亿元。

离岛免税新政实施后,从2020年7月至今,已依法对8000余名参与海南离岛免税“套代购”违法行为的个人,限制其三年内不得享受离岛免税购物政策。

营商环境一直被认为是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的“短板”。海南省省长冯飞坦陈,近年来海南的营商环境已极大改善,但跟《总体方案》的要求比,跟国内先进的省市比仍有差距。

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是海南优化营商环境的目标。冯飞说,这需要让“市场主体说了算”,让企业和服务对象全面参与营商环境评价机制。

海南还需要回答“保护与发展”这道辩证法命题。沈晓明表示,在自贸港建设发展过程当中,其他任何问题都应该为生态环境让路,绝不以损害生态环境为代价来谋求发展。

海南岛中部4400平方公里的一个区域已经被划定作为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这也是我国唯一的热带雨林。过去汽车走私频发的海南如今已对传统燃油车“喊停”,到2030年不再销售传统的燃油汽车。同时推进全岛“禁塑”。

《总体方案》印发后,引起最多讨论的是海南自贸港的税制。通过“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的制度安排,海南自贸港的税率将处于最优惠水平。由于与内地的经济、人员交往密切,定位为“境内关外”的海南有成为“避税天堂”的风险。

如何防控风险是海南必须面对的问题。沈晓明表示,目前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已经整体进入实战化运行,对人流、物流、资金流实行24小时监控,构建起近海、岸线、岛内三道防控圈。

《总体方案》也提出,要按实质经济活动所在地和价值创造地,对纳税行为进行评估和预警,制定简明易行的实质经营地、所在地居住判定标准,强化对偷漏税风险的识别,防范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认为,避免海南成为“避税天堂”要坚持“经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也就是说,认定企业能不能享受自贸港税收优惠要取决于实质经济活动在哪里开展,价值利润实质在哪里创造。设立空壳公司套取税收优惠的行为要被严格禁止。

编辑:周程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5 22: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