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制造业在GDP中的占比过早、过快下降
近两年来,中国经济遭遇内外挑战前所未有。中美贸易摩擦不断,中国对外投资和贸易环境压力骤增,欧美等发达国家引导高端制造业回流本土的同时,中国低端制造业也面临来自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十四五”规划提出,要保持制造业占GDP比重的基本稳定。在3月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官方承诺要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并继续优先发展实体经济,以推动经济增长。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在GDP中的比重正呈现趋势性的下降,对此应该予以警惕。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蔡昉表示,制造业始终是中国实体经济中最重要、最基础的部分,但也是令人忧心的一部分。中国制造业比重自2006年首度下降,近年来处于一个趋势性下降状态。他认为,中国应尝试阻止任何过早的去工业化,并对制造业在经济中重要性的持续下降保持警惕。
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制造业占经济的比重峰值达到32.45%,随后出现趋势性下降,2019年降至27.17%。有分析认为,人口红利的消失,正在冲击着制造业的基石,数目庞大的廉价劳动力在过去以及当下的中国经济崛起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一旦这个重要角色出现市场短缺,对于整个经济的挑战是巨大的;另一方面,新技术如5G、工业互联网、云计算、AI正在倒逼制造业进行转型升级,中国制造业过去的数量优势因为知识结构和技能问题在智能制造时代并不能发挥作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近日在第六届中国制造强国论坛上详解了发展现代工业当前需关注的几个热点问题,他强调工业是立国之本,制造业是强国之基,目前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却已经出现制造业占经济比重过早、过快下降的问题,应正确把握工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抑制工业、制造业在GDP中占比过早过快下降。
“工业投资的增幅与全部固定资产增幅要相当,要改变工业资产投资长期以来低迷的状况。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比如去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2.9,工业是0,制造业是-2.2,而且这种状况持续好几年了。我们应该呼吁,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工业和制造业的投资增幅要和全部投资增幅的数字相当。”李毅中说。
李毅中认为,当前应坚持科技创新,加快数字化转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增强自主可控。要加快掌握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国内生产供应体系。即使在关键时期,我们也可以做到自我循环,正常运转。
编辑:周程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