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军:用心血浇铸金刚基业让理想表达人生境界

中国建材报 陈才来 李警钟 · 2007-07-30 00:00
     水泥是现代文明社会中用量最大的工业黏合剂。有数据显示,现代城市骨骼的80%由水泥构成,水泥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它是当之无愧的建筑材料之王。

      中国水泥产业是一门产能与年产量已连续10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的产业;是一门年销售额已超过3000亿元的产业;是一门产量在近6年内翻了一番的产业。它的发展速度举世瞩目,令人惊叹。

      翻开中国水泥波澜壮阔的发展史,当属进入新世纪的这个时期最为精彩。这6年多,不仅全球范围内水泥行业最重要的制造商都进入了中国,使得中国水泥市场快速走向国际化,而且国内水泥产业也在生产制造与技术装备等诸多方面自主创新,大踏步地走向世界水平的前沿。

      与此同时,中国水泥产业的版图也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刷新,东北水泥产业的崛起成为新版图中一个鲜活的亮点。就在中国水泥产业向世界市场的精彩一跃中,一批水泥骄子成为勇立潮头的弄潮儿。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张传军从白山黑水间向我们走来。

      在白山黑水间阅读张传军的水泥人生,他像水泥一样质朴、自然,又像山水那样灵动、奇伟。他的人生经历几乎都与水泥黏合在一起,他似乎就是为水泥而来到这个世界的。

      张传军出生在长白山下,今年42岁,是吉林辽源金刚水泥集团董事长,是目前国内同等规模水泥企业中最年轻的“老总”。

      辽源金刚水泥集团总资产20多亿元,年上缴税金5000多万元,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民营水泥企业之一。

      辽源金刚水泥集团年产水泥熟料500多万吨,是东北最大的水泥熟料生产基地,是国家重点支持的60家水泥企业之一。

      张传军是吉林省特等劳动模范,吉林省创业先锋,吉林省优秀企业管理者,是辽源市人大代表,辽源市优秀民营企业家。有人说他是一个追逐梦想的人,有人说他是一个创造奇迹的人,有人说他是一个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有人说他是用心血浇铸金刚基业的中国水泥人。张传军自己说:“我是一个时刻向往让理想展翅飞翔的人。”我们行进在白山黑水之间,阅读张传军的水泥人生。他既像水泥一样质朴、自然,又像山水那样灵动、奇伟。他的人生经历几乎都与水泥联系在一起。他似乎就是为水泥而来到这个世界的。

      1985年,张传军从吉林省建材学校毕业后来到吉林省白山市湾沟林业局水泥厂工作。他从一名化验室的化验员做起,先后任化验室主任、烧成车间主任和生产技术副厂长。伴随着青春岁月的远去,张传军不仅完成了对水泥产业肌体中一个个“细胞”的解读与熟知,而且也积累了在一门产业中大展鸿图的情感与能量。

      1998年9月,张传军出任吉林通化市金刚水泥厂厂长,开始在已经登临的舞台上蓄势待发。他先是租赁了一家年亏损60多万元的水泥厂,接手后当年就创造利润150多万元。这是张传军从市场上“淘”来的第一桶“真金白银”。他行动异常敏捷,紧接着又租赁和盘活了通化市年产能16万吨和8万吨的两个水泥厂。

      2002年3月,张传军个人出资,从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购买了辽源市原矿务局水泥厂的整体资产,并出任辽源金刚水泥集团董事长。张传军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那片蓝天。

      这位年轻的企业家迅速对当时的水泥产业发展形势作出三个判断。

      其一,从2002年起,中国水泥产业结构调整将进入步伐最快的时期。海德堡、拉法基、霍西姆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泥企业集团纷纷进入中国,参与中国水泥市场的新布局。外资对中国水泥产业的渗入,中国各大水泥集团的集体发力,都为中国水泥产业的升级换代提供了原动力,日产5000吨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建设步伐将在国内各大经济板块中不断提速。

      其二,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方案开始启动。改革开放以来,东南沿海借改革开放的先机已成为牵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这些地区的水泥产业也因此得到拉动。而东北地区的经济由于受到机制与体制的约束,还远没有形成对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所应有的影响力。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将为东北地区经济的崛起添加新的动力,水泥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其三,一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开始转型,辽源市就是一个亟待转型的城市。辽源市位于吉林省中南部,曾是东北重要的煤炭基地之一,“煤城”的美誉曾经让这个城市小有名气。但是,依赖资源发展的城市最终都要受到资源的制约。经过100多年的采掘,辽源市地下储藏的煤炭逐步枯竭。就在辽源进入“无煤可采”的同时,另一个难题也给这座城市带来新的焦虑,那就是采煤之后在城市地面上堆积成山的煤矸石。这些既占土地又污染环境的煤矿废弃物,像“伤疤”一样昭示着这座城市的“病痛”。辽源呼唤着一个新的产业去“治愈”它的“伤疤”,去“吞食”它的“病痛”。

      张传军的判断和辽源决策者的思考不谋而合。水泥产业很快进入了辽源市委、市政府的视线,而建设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几乎成了辽源经济转型期产业定位的首选。

      机遇抛出了令人心动的橄榄枝,张传军顺势抓住了这个难得的良机。辽源市委书记赵振起是一位有着浓厚“建材情结”的决策者。他对辽源发展水泥产业的思考清晰而精准:建材工业作为传统优势产业已经纳入辽源“十一五”重点发展规划,辽源市已经探明的优质石灰石储量约有4.2亿吨,并且还有总量达8000多万吨的10余座煤矸石山,辽源发展水泥工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由此可见,立足资源,做大水泥产业是发展辽源经济的一个突破口。

      在市委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一个投资8亿多元建设两条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的项目在辽源史无前例地落地了,承接这个项目的第一责任人就是张传军。

      市委、市政府的重托,辽源人期待的目光,点燃了张传军创业的激情。辽源金刚第一条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于2004年8月15日开工建设,只用了280天就投产并生产出合格水泥。这个建设工期只相当于国内同等规模水泥生产线建设工期的2/3,不仅创造了国内水泥行业建设速度的新纪录,而且还节约建设资金近亿元,堪称东北地区水泥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2005年6月2日,时任吉林省省长的王珉,辽源市委书记赵振起,吉林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王云岫,省发改委主任焦海坤,省经贸委主任魏立昌,省国土资源厅厅长赵胜堂,省建设厅厅长柳青,省环保局局长王立英,省中小企业局局长倪连山等,怀着激动的心情为全省第一条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点火,对张传军带领的团队创造的“金刚速度”给予由衷赞许:“这是辽源工业革命的交响乐。”张传军的传奇在于他不仅在第一条日产5000吨生产线的建设中创造了“金刚速度”,而且在第二条日产5000吨生产线的建设中提升了这个速度。2006年6月20日,辽源金刚第二条大型水泥生产线点火投产。与此同时,金刚水泥集团在白山市建设的一条日产4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也破土动工。

      在短短四五年时间里,金刚集团就成长为东北地区最大的水泥熟料生产基地和东北地区第二大水泥生产企业。他们生产的万厦牌、山城牌水泥均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出厂水泥合格率、富余强度合格率、袋重合格率均达到100%,成为国家免检产品,集团每年上缴税金达到5000多万元,排在辽源市纳税户的首席。

      正是因为金刚水泥的壮大,东北水泥原有的格局被改写,全国水泥格局也要由此而作出新的描述和表达。这就是张传军的水泥人生给中国水泥工业带来的变动。

      张传军对党的感情始终是真挚的。他常常说:“没有党的好政策就没有金刚的今天,对我和金刚集团来说,离开党组织的领导,就像树根离开土地一样。”金刚水泥从几百万元的规模发展到企业资产20多亿元并拥有10多家子公司,张传军只用了不到5年时间。回首创业的历程,他的神情就像他所挚爱的水泥一样,冷静而低调。

      张传军祖籍山东,他既有山东人的厚道与执著,又有关东人的豪爽与仗义。更为可贵的是,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他的社会责任感随着企业的成长而更加强烈,并甘愿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

      2002年3月,张传军任董事长的辽源金刚水泥集团挂牌成立。让许多人刮目相看的是,这个民营企业的起步是从成立集团党委开始的。他们首先把全厂员工中的51名党员组成了6个党支部、11个党小组。集团党委还从国有企业聘请了具有丰富党务工作经验的干部担任专职党委书记,并配齐配强了集团内部两级党务干部,集团为党委配备的一名专职党务工作干事,享受集团中层管理人员的待遇。

      张传军坚定地认为,企业兴旺的根本在于人心。集团党委成立后很快理顺了企业内部员工的情绪。当时的企业员工来源于多渠道,有原企业的留用员工;有新招收的400多名新员工;有老矿区的下岗待业人员;还有33名“两劳释放”人员。这些员工多数属于无路可选,抱着到金刚试试看的心态来的。党委在员工中担任了贴心组织者和知心沟通者的角色,通过组织开展各种活动,逐步拉近了企业与员工、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心的距离,在很短的时间内,企业的各项工作就步入了正轨。企业党委成立4年来,已发展新党员6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5名,真正使党员在金刚集团有作为、有舞台、有位置,使党组织成为企业发展的中流砥柱,被吉林省委命名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受到省委有关部门的多次通报表彰。

      张传军在员工中积极倡导“追求卓越、敢为人先、甘于奉献”的金刚精神,同时对党员提出要求:“优秀的工人不一定都是党员,但党员必须是优秀的工人。”他自己首先身体力行,有一次去华东地区考察,张传军连续3天都是在汽车上度过的,困了就在车上打个盹,饿了就在高速公路服务站吃点饭。项目开工征地时,他一家一户去沟通,早上6点多起床,夜里12点以后才能回来。从征地到项目投产,他一直住在10多平方米的宿舍兼办公室里,有一次他病了,浑身发烧,躺了好几天谁都不知道。他八进天津,却不知道天津市区究竟是个啥模样,每次都是到天津水泥研究设计院办完事就匆匆往回赶。辽源市委书记赵振起对此大为感慨:市委、市政府支持金刚的发展,主要看的是金刚的团队精神,金刚的文化建设,金刚的社会责任,金刚的党建工作成效。

      紧紧依靠党组织求发展,不仅体现了张传军的远大理想,而且也为金刚集团的发展带来了独有的优势和动力。首先是两条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在金刚的落地,就绝非是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力量。这个堪称“技术一流、设备一流、速度一流、质量一流、建筑一流、环境一流、管理一流”的辽源“立市”项目,实际上凝聚着上至吉林省委、省政府,辽源市委、市政府,下至张传军和所有的建设者们的智慧和汗水。

      回望金刚集团的创业历程,张传军总是满怀感激之情:金刚的成长过程始终得到了省市党政领导的支持。在金刚两条大型水泥生产线建设期间,吉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都亲临工程建设现场。吉林省委书记王珉七进金刚集团,帮助企业排忧解难。辽源市委书记赵振起在病床上都为项目筹集资金出谋划策。正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信任和支持为金刚项目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点。

      张传军的金刚水泥还有一个强势的起点,那便是海纳百川的人才优势。4年间,金刚水泥外聘中高级知识分子和技术管理人员120名,吸纳大中专毕业生400多名,多种优秀岗位工人300多人,企业每年都拿出几百万元培训费用推进人才战略,现有60多人在读MBA。在金刚的英才谱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串长长的名单,他们是金刚最宝贵的财富。

      在建第一条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之前,张传军已经拥有3个水泥厂,年产量在100万吨左右。就事业而言,这已经算是不小的成功了。但是在辽源加快转型与发展的形势下,他果断地选择了一条迎接挑战的路,因为他身上寄托着辽源人更多的期望与梦想。

      国内经济学界在分析中国水泥产业快速发展的原因时,曾把新时期推动中国水泥巨轮前行的力量划分为三种。

      其一是国内一批有几十年发展历史的大型水泥企业,他们是中国水泥产业最核心的发展力量。这些企业发展初期的资金投入都来自国家,近年来通过改制、上市、兼并等市场运作,已逐渐形成了我国水泥产业的旗舰方阵。

      其二是进入中国水泥市场的国际以及来自我国台湾省和香港地区的水泥巨头企业。这些企业拥有资本、品牌、市场化运作等方面的优势,他们通过数年的努力及对中国不同区域水泥企业的兼并及新建大型水泥生产线,目前已顺利度过了外资“水土不服”期,成为中国水泥市场上不容忽视的力量。

      其三是近年来进入水泥业的民营企业,这些企业完全是市场之子。这些企业拥有全新的机制而没有原来国有企业的种种包袱,他们懂得如何更灵活地运用市场规则去趋利避害,因而都具有更强的市场风险抵御能力和更积极的市场成长性。

      可以说,张传军就是中国水泥发展中第三种力量的典型代表人物。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并不是很困难,而要从一个优秀的人“化蝶”成一个杰出的人,则需要具有承担很大风险和更多责任的精神。张传军就在金刚水泥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了这个跨越。

      我们知道,在建第一条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之前,张传军已经拥有了3个水泥厂,年产量在100万吨左右。就事业而言,这已经算是不小的成功了,但是在辽源加快经济转型与发展的形势下,他果断地选择了一条充满风险和挑战的路,走大道,干大事,追求更大的作为,这就是张传军与众不同的秉赋与品质。因为在东北与东南沿海的发展对比中,东北地区并不缺小老板,而是缺大老板,缺能在全国同行业中出类拔萃的老板。从这个意义上说,张传军的身上寄托着辽源人更多的期望与梦想。

      张传军没有辜负他脚下这片土地对他的期待。张传军做事做得出色,做人也做得漂亮,他是一个生活简单且不拘小节的人。不是他抠门,只是在生活中他已习惯了简朴。但是在充实自己的知识方面,他的投入却出奇地大方。现在他每月都要拿出5个整天到北京清华大学就读EMBA.他用投入总额几十万元的学习方式,来满足如饥似渴的求知愿望。

      张传军在生活上不但克扣自己,也克扣自己的家人,但是他却从来都在厚待企业的员工。熟悉张传军的人都知道,他从来想不起给自己过生日,但平日里只要不外出就一定会抽空带上礼物去给集团业务骨干的父母过生日。

      工作在金刚水泥集团的员工,普遍都有一种感觉,在这个企业中自身权利和利益都能够得到保证,自身的人格和才华也能够得到尊重和发挥。工人的工资每月准时开出;为鼓励员工热爱本员工作,企业对连续3次获得本工种、本行业、本部门、本系统第一名的员工,由企业党委授予“首席工人”称号,每月给予200元的特殊津贴。目前,全集团已评选出“首席工人”及“首席大班长”28人,每个岗位都有学习的标兵,全方位提高了工人队伍的整体素质。员工每个月的收入必须上墙,收入多少、怎么进行分配、必须让员工清楚和明白;为了解决员工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张传军还设立了员工接待日,对员工遇到的困难给予及时解决;企业还规定对员工亲属病逝都要去走访慰问,并按不同职务给予适当补助;对考上大学的员工子女分专科、本科、重点本科分别给予1000元~3000元的奖励;对员工参加函授学习给予适当的鼓励性补助。目前,集团千余名员工中,具有大中专以上学历的员工已占到40%;集团还负责统一为全体员工上了各种保险;为技术、管理人员专门建立健康档案,不断提高员工的各种福利待遇。

      在这些细微的管理中,张传军让全体员工感到了依靠、感到了保障、感到了温暖,金刚水泥集团在企业内外的凝聚力得到不断增强。金刚两条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建成投产后,不仅成为辽源经济发展的一个动力源,同时还实现了运输业、餐饮业、汽车修理业等产业间接就业3000人,直接就业2000多人,承担了社会责任,分担了政府压力。

      张传军的人格魅力不仅体现在他的善良与周到,而且还体现在他的理性与创新。他把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各自的优势都做了恰到好处的取舍和“嫁接”,才使金刚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既能做到以人为本,又能坚持效益优先。在企业的发展方向上,张传军也是独具慧眼。在一流设备的新生产线上又兴建了一个窑尾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年均创造效益4200多万元,这就体现了张传军对节能减排发展方向的深刻认识。

      张传军认为,做一名称职的企业家要具备五个基本素质:其一是勇于挑战;其二是世界眼光;其三是胸怀宽阔;其四是人格完善;其五是头脑聪明。

      在中国水泥界,张传军是一颗新星。他带着“东北虎”的勃勃生气,成为中国水泥业“关东军”中的“少帅”。

      回眸白山黑水,张传军和他的金刚水泥已是新时期东北水泥业的一个显著地标,一个水泥之子的传奇已深深镌刻在这个地标的基座上。


(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zyj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3:4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