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中国湖底第一隧——黄石华新水泥石料运输隧道
在黄石市美丽的磁湖湖底,深藏着一条我国最早的湖底隧道,它不通车辆行人,而是用于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的石料运输。
7月14日上午11时20分,运行9年后,连接华新水泥位于市中心1、2、3号窑与石料山之间长约4000米的传输皮带,戛然停止。第二天,这条湖底隧道北口被封闭,仅留南口供水泵工抽取地下水。
7月19日下午4时,华新水泥磨停产,至此,百年华新最初的生产线全部停产退出闹市区。预计8月底,华新位于黄石城区的所有设备将全部拆除。
作为中国水泥工业的摇篮,华新原址是建工业博物馆还是用于商业开发,目前尚没有定论,而这条湖底隧道的废兴,也同样牵动着众人心。
开凿隧道耗时6年 开通9年节省12亿
华新1、2、3号水泥窑位于黄石城区,在隧道建成前,每年360万吨石料和水泥熟料,都是用火车或汽车从磁湖边的石料山运来,成本高,还带来城市污染。1992年11月10日,隧道正式开凿。华新宣传部介绍说,由于是中国第一条湖底隧道,公司在国内招标,先后换了4家单位施工。
“在湖底建隧道,比在陆地建隧道困难得多。”曾参加隧道建设,现已退休的佘纪元工程师说。
佘工回忆:隧道于1996年11月22日贯通,1998年7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其间经历了太多的风雨。1996年8月6日,南口2044米断层区打眼遇水,每小时涌水量达120立方米,施工方采取了紧急措施,才未造成险情。1998年,刚投产的隧道突遇大洪水,工人们日夜抽水,很快恢复了生产。
据佘工介绍,隧道建成前,华新南北两片生产区的石料通过火车运输,每天只能运8趟,而隧道一年的输送量用火车输送需要2年零3个月。该隧道输送系统投入使用后,石料每吨运输成本由5元降至2元,每年可省下1400多万元。运转9年来,投资6000多万元的这条隧道,累计节约成本12亿多元。不仅如此,隧道运输还减少了环境污染,噪音及粉尘污染消失了,黄石居民再也不会因火车的鸣笛声夜不能寐了。
人行隧道如蒸桑拿 灯虽不少仍觉昏暗
本月12日,记者在华新传输车间主任张顺华带领下,进入隧道感受洞里风光。张顺华介绍,隧道高2.6米、宽3.3米,蜿蜒在地面之下50米深处。
隧道内热浪袭人。尽管隧道口有一台大风机往内鼓风,但身处其中如蒸桑拿,一行几人竟全身汗透。
张顺华笑着说,这还是在停产5个多小时后进来,如正在生产的话,温度大约在摄氏45度。
在隧道内工作多年的刘师傅说,一般地下隧道应是冬暖夏凉,但这条隧道里运送的是水泥熟料,皮带运输越往北走温度就越高,因而隧道内比地面更热。
隧道中央绵延的运输皮带望不到头。隧道壁是灰色的石岩,置身其中仿佛进入神话世界。隧道内共有150盏灯,平均每隔20米就有一盏,但人行其中还是觉得昏暗、阴森。
斜坡还没有走完,张顺华便劝我们返回:这个斜坡大约有200多米长,是以12度的坡度倾斜下去。如果再往前走,就到最底层了。
湖底隧道何去何从 规划部门尚无定论
随着生产线的关闭,斥巨资修建的湖底隧道会不会被遗弃?
黄石市人大副主任李声高说,他曾提出将此隧道与枫叶山防空洞连为一体,用于旅游开发。但有工程技术人员认为,隧道用于旅游安全性差,再加上维护、照明、抽水、行走、车辆通行等问题均需要较大投入,进行旅游开发的空间似乎不大。
也有人士认为,可将此隧道开辟成地下交通要道,引进类似轻轨、地铁之类的交道工具,再建成本也不高。对此,黄石市交警支队负责人称,此隧道用于交道运输显得狭窄,只能单行,并且通风、逃生等安全条件不具备。他认为此隧道倒可作为铺设燃气管道、电缆线、自来水管道等的通道。
华新技术中心工程师黄晓理认为,如果华新原址建成工业博物馆,建议在隧道内安装缆车,游客参观完老窑遗址后,可坐上隧道缆车到新窑区参观,十分快捷。
也有不少市民认为,可建一座“地下水族馆”,对青少年进行科普教育。如果将隧道扩建成湖底“水宫”,隧道上方用玻璃钢材料隔开湖水,孩子们置身茫茫水底世界,欣赏各种鱼类,那该多好。也有人摇头:这得花多少钱,钱从何来?
多数人认为,湖底隧道完全废弃可惜,应该进行充分的开发利用。如何开发利用?黄石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说,目前还没做最后定论。
(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zyj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