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散装水泥发展滞后今人忧

2000-11-20 00:00
   山西省散装水泥事业起步于1966年,三十多年来,全省累计推广、使用散装水泥1300余万t,节约木材42.9万m3,节约煤炭10.14万t,节约电力9360万kWh,减少水泥损失653t,实现综合效益5.2亿元。但与全国相比山西省发展散装水泥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宣传不力,认识不高,重视不够。由于没有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进行广泛的宣传报道,群众不了解散装水泥的好处,甚至不知道散办是干什么的。各级政府部门对此项工作认识不够,重视不足,没有把此项工作摆在议事日程上,使各级散办形成“上面不管,下边不间”的状况,难以发挥其宏观调控的职能作用。 

   二是归口不一,管理不顺,协调不力。省各地市散办有的挂靠在物资部门,有的挂靠其他部门,归口不一,致使在该省范围内统一调控管理有很大难度,而且地市散办大多人浮于事,仅仅能维持生存,根本谈不上发展。生产企业的发散积极性。事,仅仅能维持生存,根本谈不上发展。 

   三是政策不力。该省以前出台的一些政策,起到过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随着市 场经济的发展,体制的改革,原有政策如不适时调整,势必造成徘徊不前,不进则退的局面,有的企业认为散装水泥就是收费,认为是政府管理部门平调企业资金。导致专项资金征收中出现的“顶”、“拖”、“欠”、“转”现象时有发生。再加上税制改革,原有的差别税率被取消,相应的削弱了水泥生产企业的发散积极性。 

   四是专项资金挪用、漏征严重。由于种种原因,87年省经委、省计委、省财政厅、省建材局、省物价局、省工行、省物资局和省散办人家的联合通知精神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出现了该收取的收不来,该上交的交不上,导致散办有名无实,直接影响了该省散装水泥事业的发展。事,仅仅能维持生存,根本谈不上发展。 

   五是设备陈旧,基础设施薄弱,矛盾突出。散装水泥设施设备是发展散装水泥的基础。该省散装水泥设施设备底子薄、规模小,即使全部满负荷运转,年综合发散能力也仅能达到80万t左右,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更与该省快速增长的水泥生产形成突出矛盾。因此,加快山西省散装水泥发展,应加强各个方面的工作,特别是制定强有力的政策,依靠法律、法规振兴散装水泥事业,把这一工作干好。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8: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