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靠山吃山”到“点绿成金”
草木葱茏,百花竞秀。若非亲眼看到此景象,记者很难相信原本满目疮痍的乱石岗打造成了如今的花海。近年来,山东省嘉祥县在停止挖山凿石恢复生态后,一时间在山东省成为转变发展方式、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明星县”。
嘉祥县石灰石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石雕行业历史悠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们建起大量的石灰窑、石料厂、建材厂,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但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破坏。
据嘉祥县自然资源执法中队中队长高立明回忆,当时嘉祥县分布着各种石料加工厂有数百家,运输石料的货车穿梭于大街小巷。锯石、凿岩、磨砂产生的粉末,从厂区里一直绵延到周边的道路上,起风的时候更是到处弥漫。群众不敢在外面晾衣服、晒被子,不戴口罩不敢出门。
生态优先,实施封山禁采
2015年7月,全国地质环境管理暨矿山复绿行动现场会议在山东省济宁市召开。嘉祥县以此为契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山区绿色发展之路。
针对多年来山石资源粗放式开采造成的粉尘污染、环境恶化等问题,该县精准施策,科学编制规划,先后出台《南部山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关于加强南部山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意见》《嘉祥县南部山区“两线三区”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等,明确分期分批实施废弃矿山治理项目和重点工程。
划定完禁采区、限采区、重点保护区之后,该县不断加大整治力度,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工作。该县公安、自然资源、工商等多部门依法建立长效联动机制,组建南部山区综合治理指挥部和涉砂涉石治理工作专班,建立上山巡查、上路稽查、石材来源倒查动态巡查机制;推行“山长”负责制,对每座山体明确专人负责,实施镇村两级包保制度,按照区域划分网格,压实管护责任。2010年以来,嘉祥县累计封山65座,关停石灰窑97个,取缔无证采石场点178个,封停锯石机5000多部。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该县在打破原来固有的发展模式之后,开始引导开山采石向准采区集中,规划建设石雕石材加工区,吸引300余户石材经营者入驻经营,开辟下山转型“绿色通道”,出台《嘉祥县南部山区产业转型扶持办法》,建立“1+1”帮扶机制,5.3万名群众成功下山转型。
采石场没了,鸟儿回来了
长期粗放式开采,导致该县域内近2/3的山体遭到破坏。针对后期矿山生态修复,该县坚持综合施策,“引线绣花”推进山体治理,打出了一套生态修复的组合拳:“谁破坏、谁治理”,支持开采户开发治理;“谁治理、谁受益”,鼓励联户承包复绿;引进有实力的公司综合施治。
该县还大力出台复绿奖补政策,加大造林绿化力度,全面建立林长制,实施十万干群上山培土育林工程和万亩荒山绿化示范工程。在政策激励下,不断有个人以及有实力的公司加入生态修复的行列。几年下来,该县南部山区完成育林4.6万多亩,植树1000多万株。
嘉祥县自然资源局办公室的李良瑞介绍:“路上的石灰粉末没了,群众出门终于不用戴口罩,灰白相间的秃山没了,转而换之的是满山郁郁葱葱。生态环境好了,不时有叫不上名的小鸟从头上飞过。”嘉祥县的努力,见到了实效。
“点绿成金”,造福一方
嘉祥县根据多年采矿留下的地质条件,开始引入社会资本治理,支持开采户开发治理。在当地政府的鼓励支持下,一些原采石场场主成功转型为生态小镇“镇长”。他们利用采矿区形成的落差,建设了富山户外拓展基地、嗨皮小镇、丹凤山太阳人户外拓展等研学基地,修建嘉山绿道、旅游路、滨河路等多条旅游新干线。据介绍,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生态小镇累计接待游客超过15万人次,经济收入超350万元。
对于辖区内的居民,该县通过实施生态扶贫工程,以盘活闲置农房、提供就业岗位、土地入股等形式,促进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坚持为民惠民,“点绿成金”拓宽致富门路,发展林果经济。武翟山村党支部领办 金太阳杏种植专业合作社和砀山梨种植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576户。他们统一购置农资、统一技术管理、统一对外销售,使户均年增收达1000余元,村集体增收3万余元。
该县摒弃传统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不断与时俱进探索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让天更蓝,山更绿,老百姓的钱包更鼓。
编辑:周程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