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双控”难题怎么答?浙江湖州推出“碳效码”破题求解

浙江新闻 · 2021-11-23 17:10

湖州工业碳效码平台监测到的该市碳减排数据。湖州市经信局供图

“双碳”和能源“双控”背景下,如何精准提升产能效率、把握好产业升级节奏,是一道难题。

在湖州,一个从年初开始试点,为达成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而开发的数字化改革应用——“碳效码”,正在尝试求解。

这个“码”,依托电力、统计等部门信息,集成企业生产经营用电、用气、用煤、用油等数据,设计合理的碳效评价体系,为全市3700余家规上工业企业精准画像、赋分。“码”的背后,更有一个“碳平台”,直接监测381个细分行业和区域整体碳效情况,加载了绿电交易、绿色金融、绿色技改、绿色工厂评价等功能,助推高质量绿色发展。

目前,这一“碳效码”已在“浙里办”“浙政钉”上线,正式升格为省级数字化应用,全省及其余10个地市4万多家企业信息数据同步接入。“碳效码”里的节能降碳、产业转型密码,值得一读。

碳平台

一屏监测3700余家规上企业

“点进‘区域碳监测’模块,市本级和五个县区节能降碳情况,大屏上一目了然。”湖州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一边在“浙政钉”上操作,一边为记者解析数据,以吴兴区为例,今年前三季度,工业单位增加值碳排放量相较2020年度下降0.36吨CO₂/万元,水泥、纺织等高耗能企业集聚的长兴,下降0.39吨CO₂/万元。

这意味着,短短半年多,湖州区域经济运行绿色程度和企业整体竞争力,均有一定程度提升。

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著称的湖州,一度压力很大:工业规模不大,但因纺织、化纤、非金属矿物等产业占比较高,全市工业能耗水平高于全省平均,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任务繁重。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公布,“减碳排”也需进入加速期。

“从能耗角度测算,规上工业耗能占社会总耗能一半以上,高耗能行业和高碳行业目录也基本吻合,‘减碳排’的关键主体就落到企业和行业上。”湖州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为探索实现工业领域“双碳”目标,年初湖州就率先试点,组建市级专班,运用数字化技术开发工业碳平台。

然而,统计、经信、电力、燃气等部门协同不足,数据统计各有各的口径,规上工业企业用能、排碳底数不清晰。此外,全国范围内,还没有关于碳排放效率和水平的评价指标,企业和产业低碳转型缺少科学标准。

工业碳效码平台可进行区域碳监测。湖州市经信局供图

可靠数据究竟从哪儿来?经多次调研排摸、联席会议,大家的目光最终指向电力部门。“每家企业用了多少电,火电占比多少,清洁能源占比多少,系统平台都能看到,但以前这些数据是闲置的。”国网湖州供电公司营销部主任卢峰介绍,工业碳平台,以国网新能源云平台为基底,打通绿色金融服务平台、湖州数字经信等,实现数据互通共享,解决了企业能耗底数不清问题,也避免数字化应用重复开发。

新问题随即浮现,企业用能水平怎样衡量?“我们选取两个最关键元素,从能耗情况推导出的碳排放总量、以及工业企业增加值,创新构建了碳效指标评价体系。”湖州市统计局周少南处长说,根据碳排放总量,他们先进行水平对标,分清企业到底是“高碳”还是“低碳”;再按单位增加值碳排放量,即碳效,进行效率对标,辨别企业到底是“高碳高效”“高碳低效”,还是“低碳高效”“低碳低效”;最后对比企业碳效与行业平均碳效水平,衡量企业低碳改造轻重缓急。

今年3月,这一指标体系,得到了清华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专家认可,以及省里专项认证。4月初,工业碳平台1.0版本正式上线。

眼下,打开平台,进入湖州频道,已有3700余家规上企业碳效数据可在线监控、季度动态更新。点击“行业”或“区域”按钮,381个行业和市县两级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产品附加值水平、经济运行绿色程度等一系列信息也能同步获取。重点企业低碳转型、区域产业绿色发展,有了清晰方向和目标。

碳效码

一码指引企业低碳绿色转型

最近,位于安吉梅溪镇的中策橡胶(安吉)有限公司数字化工厂内,投入1000多万元引进的国产高效率汽轮机、进口离心式空压机正式启用。这一设备,减少了传统汽轮机、发电机与空压机之间的能量转换、损耗,能源使用效率大幅提升35%左右,正式开启了节能减碳之路。

“对湖州来说,建立碳工业平台的根本目的,不是监测,而是引导企业转型、推动绿色制造升级。”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平台1.0版上线后,他们立刻着手开发“碳效码”,实现企业码、碳效码“双码融合”,“企业碳效如何,手机一扫一查就能知道。”

位于安吉梅溪镇的中策橡胶(安吉)有限公司,通过技改让能源使用效率大幅提升。湖州市经信局供图

以往觉得“能耗不高不用改”的企业、认为“投入太大不想改”的企业,纷纷坐不住了。“事实上,2008年开始我们一直在实施技改,去年还调整了能源体系,上马屋顶光伏等五六个节能项目。但一查碳效竟是5级,处于行业中下水平,说明做得还不够。”浙江富钢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士成说,“碳效码”鞭策他们进一步加大节能低碳改造力度。

半年来,富钢多举并进,一边引入石墨烯电机、改造加热炉,减少能源消耗,一边与宝钢、华兴、永兴等头部企业合作,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提升单位增加值水平。6月底,他们的碳效等级已提升至4级。

除了企业主动做减法,湖州市经信局也与电力部门、第三方服务公司等组团为企业“精准把脉”,免费为碳效等级4级、5级的“高碳低效”企业节能诊断服务,精准制订降碳减量计划,并按10%比例补贴企业节能增效项目。

首批入选的100家企业,大多为水泥、钢铁、橡胶企业等“用能大户”。以生产大型车胎、摩托车胎等为主的中策橡胶公司,就名列其中。“拿到‘诊断书’后,我们仔细算了笔账,虽然设备投入不小,但每年节电1749万千瓦时,折算标煤4950吨,减少碳排放量约1.26万吨,不仅节约了生产成本,综合效益也同步提升。”企业办公室主任杨建平说,“诊断书”上的意见正逐项变为生产线上的实践。

改造过的中策橡胶(安吉)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湖州市经信局供图

节能减排以外,一些企业顺势启动转型升级计划。今年以来,位于长兴的湖州槐坎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就陆续关停两条老生产线,新建了一条智能化生产线。“新生产线采用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术,每吨水泥熟料标准煤耗为93.8公斤,相比以前下降10%以上。生产过程还实现了余热循环利用,每年节约标煤约2.57万吨,减少碳排放量12.7万吨。”企业相关负责人说。

截至目前,湖州已完成绿色化改造项目81个,累计节约用能2.4万吨标煤,为实现能源“双控”目标提供助力。

但至此,“用能大户”们的烦恼,却还未完全解决。就富钢来说,尽管企业已大力推进节能降碳,但限于钢铁生产特性,后续碳效提升空间不足,很难有质的突破。

“这些行业虽属于高碳、高能耗,却也是经济社会运行的基础行业。为此,我们梳理出‘高碳高效’类别企业,允许通过购买绿电、碳汇等方式,抵消部分能耗和碳排放,并纳入碳效评价指标。”据卢峰介绍,全国绿电交易启动后,富钢等5家企业列入首批名单,参与绿电交易电量1892.5万千瓦时,防止“一刀切”,保障企业发展机遇公平。

眼下,湖州还在谋划一项新计划,将企业光伏项目发电“剥离”出来,用于抵消能耗。

“光伏发电目前主要用于支持行政、办公运行,企业自身消纳不了的电,并网后变成火电,按照标煤消耗计算碳排放量。”卢峰告诉记者,借助“碳平台”“碳效码”开发,目前,他们的后台已能精准监测企业清洁能源供给、使用情况,若“剥离”计划顺利推进,将进一步激发企业建设屋顶光伏项目的热情,助力全市能源结构转换。

湖州槐坎南方水泥有限公司的新生产线,可实现生产每1吨水泥熟料耗煤量下降10%以上。湖州市经信局供图

N个应用

牵引区域产业结构优化

之于工业,更彻底的节能减碳办法,是产业结构变革——高碳低效企业和行业减少,低碳高效企业和行业增多,社会经济才能朝着绿色高质量方向快速迈进。

作为浙江第一批低碳试点区县和湖州“碳效码”综合应用试验区,湖州吴兴区率先开启这一探索,将碳效等级与准入退出机制挂钩,加快盘活低效企业,推进产业提质增效。

湖州织里互通枢纽南侧的三友印染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棉布、化纤织物漂白及染色。此前一直是环境治理中的“老大难”问题,存在违建、废气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碳效码”上线后,三友归属“高碳低效”企业,被列入吴兴区首批重点整治企业名单。前不久,三友印染3000吨熔喷布生产线正式腾退,节能、治污一举两得。

据统计,今年以来,吴兴已腾退类似高能耗、高排放项目7个,其余22个项目也在加紧整治。吴兴区经信局副局长曹国良说,清理“两高”项目的同时,他们还在全力推进低效土地收储工作,目前已累计收储3190亩,其中高碳、低效企业用地面积占比20%以上,“这些腾出来的空间和指标,挪给优质企业、重点项目,为后续发展带来新可能。”

眼下,随着低效项目淘汰、存量企业转型、新兴行业培育,整个吴兴,纺织、化纤等为主传统产业结构,正向物流装备、金属新材料、美妆等为主的全新产业结构转变。今年前三季度,湖州市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8%,领先全省1.2个百分点。

湖州全市,一个“碳效码”还为一系列改革注入能量。以“亩均论英雄”为例,原先100分的总分中,能耗指标仅占4分,而今年制定的新评价体系中,碳效指标占到15分。标准和分值变化,引发337家企业评价结果变化,其中,173家企业评级下降,164家评级提升。若评级从C类降到D类,将引发差别化用电、用地等“多米诺骨牌”效应,一家家企业绷紧了弦,区域要素资源配置也更加精准。

湖州槐坎南方水泥有限公司绿色化厂区。湖州市经信局供图

同样的变革,也在绿色工厂评价体系中发生。“绿色工厂建设已覆盖九成以上规上企业,但以往我们评价侧重污染处理、工艺绿色化程度、量化等,新增碳效要求后,评价体系更全面科学,‘含金量’同步提升。”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他们一边全力推进绿色工厂建设全覆盖,一边启动300家绿色工厂“提质升级”攻坚行动,目前231家已完成。

采访中,多个部门也提及一个“注意事项”:绿色技改和绿色工厂升星,均以激励为主,鼓励企业主动申报,除了相应补贴,针对绿色工厂等级达4星以上的,分别给予10到100万元不等奖励,同时推出多种“碳效贷”金融产品,支持实施绿色低碳重点工程、降碳减排项目和低碳企业发展,以避免“运动式”减碳。

“凭借‘碳效码’拿到了700万元低息信用贷款,设备改造、技术研发不愁钱了。”湖州一家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的工艺在整个驱动电机制造行业都算数一数二,拥有10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碳效码”推出后,企业也一直属于“低碳高效”类别,“之前觉得这个码主要用来监测高碳企业,对我们没大用处,一对接才知道还有这么多应用。”

“目前,碳效等级、绿色工厂星级等已成为额度审批关键因素,除了保证、抵押和质押担保,还能给以信用授信。例如,碳效1、2级且绿色工厂三星级(含)以上企业,可获得最高350到1500万元不等的信贷,在正常利率基础上,按企业碳效评价结果高低,可给予10至40个基点优惠。”中国银行湖州银行绿色金融部主任周靓说,截至8月底,他们已累计向6家企业提供合计3650万元的信货支持,近20余家首批储备客户正在陆续收集材料审批办理中,帮助企业缓解短期资金压力的同时,也发掘了一批高质量发展“潜力军”。

今年以来,湖州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2.7%、18.3%、25.9%,分别快于全省2.4、0.5和1.5个百分点。

据悉,接下来,湖州还计划碳汇、碳数据交易等更多应用。这个“码”牵引而出的变革,将不断持续。

【专家点评】

一“码”撬动绿色发展

(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国际合作处处长 毛涛)

对地方政府来说,实现碳中和目标,落实能耗“双控”责任,推进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痛点在于有效的碳管理。在这方面,湖州“碳效码”是一个很好的改革创新案例。

通过“碳效码”,政府实现对企业碳排放的有效管理,企业也能及时找到病灶、对症下药,不搞运动式减碳,而是以精细化服务促进节能减排。例如,“碳效码”可精准识别企业到底是“高碳高效”“高碳低效”,还是“低碳高效”“低碳低效”,对比单个企业碳效与行业平均碳效水平,衡量低碳改造轻重缓急,进而精准施策,让“低碳高效”企业享受绿色制造的“福利”,让“高碳低效”企业产生“危机感”,加快脱碳步伐。

依托“碳效码”,将碳排放水平作为核心要素纳入绿色制造评价体系中,形成可持续正向激励。“高碳高效”企业可通过购买“绿电”来降低碳效等级,避免“一刀切”……这些经验都值得借鉴。

当前,越来越多的高端制造和互联网商业巨头,纷纷作出零碳或减碳承诺,并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打造绿色供应链。比如,华为表示供应商企业应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碳排放违规严重的供应商将暂停合作;苹果公司提出2030年将实现供应链和产品100%碳中和;美国福特汽车、德国大众汽车宣布将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此外,欧美欲推出碳关税等贸易措施。这些布局,正在重塑国际贸易投资格局,低碳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热点。

目前,湖州“碳效码”主要针对单个企业。我认为,未来,碳效评级可以向供应链进一步延伸,“碳效码”可以继续衍生新的运用可能。比如,针对某一产品,实现从零部件生产、组装等各环节碳效监测,建立产品碳足迹溯源机制。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工业经济全领域、工业生产全过程、企业管理各环节,对工业产品进行全生命周期的低碳管理,有利于突破绿色贸易壁垒,形成工业竞争新优势。

编辑:敖思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3:5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