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 助推“矿山城市”向“公园城市”转变

振兴司 · 2021-11-18 17:35

  年来,淮北市加大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力度,累计投入治理资金近140亿元,治理沉陷地20.6万亩,搬迁村庄472个,妥善解决27.6万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绿化模范城市和中华环境优秀奖,在不断摸索中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转型之路。

  第一,做精“保护水”文章,破解沉陷深浅不一治理难题。一是“浅造田”。把复垦耕地放在首位,对沉陷深度在0.5米以内的浅层区域,“推高填低” 、平整土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约8万亩沉陷土地重新变成沃土良田,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二是“深改湖”。利用黄淮海地区地下潜水位高的特点,沉陷深度2米以上的约5万亩沉陷区深挖造湖,建设绿金湖、南湖、碳谷湖、乾隆湖等生态公园,全市湿地保护率达39.1%,彰显出“一带双城三青山、六湖九河十八湾”的城市特色风貌。三是“不深不浅种藕莲”。对沉陷深度在0.52米以内的区域,采用“挖深填浅”的方法,挖塘发展种养业,约3.4万亩沉陷废弃地变成“聚宝盆”。

  第二,做足“利用地”文章,破解沉陷时间不一用地难题。一是“稳建厂”。对已稳沉区域,利用粉煤灰、煤矸石等废弃物充填造地,建成近10平方公里的市高新区,入驻企业60余家,保障城市建设和发展土地需求。二是“沉修路”。对采煤沉陷区域采取柔性路面设计,修建过渡路面及时养护维修,目前已修复路网51.3公里,有效解决因沉陷造成的路桥断阻现象。三是“半稳半沉栽上树”。在采煤沉陷区域内,采取充填粉煤灰、覆土等技术措施,种植林苗两用林,累计复垦造林5000余亩,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已达44.4%。

  第三,做活“科学治”文章,破解沉陷模式不一修复难题。一是“覆岩隔层注浆充填技术”。在已稳沉的采空区上,利用高压浆液对地下采空区裂隙、离层进行充填,提高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在充填后的煤矿采空区上建成建筑面积 8.4万平方米、21层、高达97米的现代化办公大楼。二是“超高水材料充填技术”。采用中国矿业大学研发的超高水材料,对采空区进行填充开采,降低耕地沉陷量和沉降度减少采煤沉陷地近2000亩。三是“膏体充填技术”。使用由石灰、水泥、粉煤灰等原料混合成膏体充填采空区,在不搬迁村庄情况下实现高效安全开采,节约搬迁村庄资金2.2亿元。

  第四,做优“服务人”文章,破解沉陷区域不一安置难题。一是城市社区型。对临近城区的沉陷村庄,投资约5.7亿元,按城市居民住宅小区标准,新建6层农民新村108栋,安置群众1.2万人,失地农民实现安居梦。二是依镇建村型。在城镇周边统一规划新村,投资8.5亿元建成51万平方米的多层住宅楼154栋,安置5个行政村1.8万村民。三是矿村结合型。依托矿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和医院、学校等优质资源,把8个搬迁向矿区集中,地矿合作安置群众3000余人。四是中心集聚型。对人口较少的分散村居实行小村并大村,将194户、778名村民搬进集中规划建设的22幢新居,配套建设学校、超市、浴池、卫生所、老年活动中心等设施,提升搬迁群众幸福指数。

  第五,做好“筹措钱”文章,破解沉陷投入不一保障难题。一是以财政资金为杠杆的政府主导型。以国家和省级矿山地质环境和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资金为支持,带动市级财政投入20多亿元,矿山企业投入资金40多亿元。二是以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基金为基础的企业主导型。全市11家地方矿山企业支取保证金3963万元,完成治理面积1238亩;两大矿业集团获省级下拨保证金1.54亿元,完成治理面积3800亩。三是以社会投资为主体的市场主导型。以绿金湖采煤沉陷区治理项目为例,采用PPP模式融资22.3亿元,解决资金缺口问题。该项目治理后恢复土地2.45万亩,形成面积达1.16万亩、总蓄水库容达3680万立方米的城市中心水库沿湖周边土地潜在价值约300-500亿元。被列入全国首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案例,成功入选国家第三批PPP示范项目。

  (安徽省淮北市人民政府供稿)

编辑:Octopus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5 19:2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