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抓住双碳带来的跨领域产业机会?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环保产业要应对哪些挑战?如何再定位、再出发?近日,在2021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围绕这一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不少专家认为,自主创新的关键技术、自主研发的核心产品不足仍是产业发展短板,很多传统细分环保领域的发展已经接近天花板。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仅给环保产业带来巨大市场增长空间,还将催生诸多环保产业新模式的诞生。要把握住机遇,有赖于环保企业尽早布局,尽快转型,其中,创新越发关键。
双碳带来更多跨领域、链接性的产业机会
催生环保产业新模式和相关产品、装备、工程的诞生和研发
“2004年-2019年,我国环保产业规模从606亿元增加到约1.8万亿元,增长约29倍,年均增长率达25.5%。市场竞争充分,集中度不断提高,10%的企业创造近90%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在环保产业布局上,北京、湖北、浙江、广东、江苏、陕西6省、直辖市企业营业收入均超过700亿元,6省、直辖市企业营业收入占全国的68.4%。‘十四五’时期,传统环保产业发展依然有比较大的空间和市场。”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严刚表示。
他认为,绿色产业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产业基础。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绿色产业重点包括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和国土空间绿化、能源资源节约利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清洁能源5个一级行业。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战略规划处主任柴麒敏表示,“碳达峰碳中和背后的巨大产业机会更多将是跨领域、链接性的,从供应链上产生越来越多的需求;同时,不仅是区域内,还涉及很多国际业务。其中,传统环保领域的重要板块如监测、水、气、土等,未来不仅要减排常规污染物,还要与低碳发展密切结合。围绕碳交易市场启动,更多高耗能行业加入,也会产生大量咨询、服务、设计、市场交易等机会,对第三方服务是很大的推动力。”
柴麒敏说,一系列新的政策、规划都在路上,既有约束性政策,比如重点行业会有新的排放标准,针对“两高”项目的碳排放影响评价等,也有激励性政策,如金融领域的信贷、债券,财政方面的奖励、税收减免、补贴等政策。环保企业应把握机遇。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曲久辉表示,碳中和将催生环保产业新模式的诞生,也将催生相关产品、装备、工程的诞生和研发,形成相关环保产业新领域。
技术创新依旧是环保产业短板
需要关键技术、重大装备和综合性解决方案
上海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安淼指出,“环保行业目前面临几方面共性问题:一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每个行业都面临发展方向和定位的问题;二是环保行业很多传统细分领域的发展已接近天花板,依靠投资和建设驱动的模式难以为继,下一步如何实现战略转型、开发新的发展模式,需要深入思考;三是环保领域很多技术尽管取得很大发展,实现设备国产化,但仍有许多核心装备和技术依赖进口。”
曲久辉表示,要把技术真正用在解决关键问题上,成果真正发力在环保产业支撑点上。高度关注怎样把企业的创新能力,作为支撑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的技术机制、市场要素和环节,打通技术向企业和市场转移的快速通路。
他认为,有5方面技术非常重要:废物资源化及循环型社会构建技术,环境健康与风险控制技术,基于自然过程的绿色能源水质净化技术,支撑绿色产业的现代生物、新材料和现代信息技术,支撑精准管理的智慧化产业技术。
安淼则认为,环保企业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创新:一是政策和产业创新。如全国碳交易市场全面上线等利好政策,对环保行业发展有很好的推动作用。二是思维方式创新。应在碳达峰碳中和大背景下,从系统性角度思考企业发展战略,不单企业自身减少碳排放,也要为客户提供绿色低碳的产品和服务。三是效益导向型、质量导向型的发展模式创新。上海环境在这方面已开展了一些探索,逐步把原来单一项目治理转为“环境治理+”,尝试EOD、低碳园区新服务模式。四是技术创新,数字化和环保行业传统技术结合,将进一步实现行业的高效发展。
柴麒敏建议,未来应建立行业碳中和创新中心,加强零碳智能技术产业转化,加强新型电力系统、储能、氢能、传统行业减污降碳协同、碳捕集利用等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投入,为工业、能源、建筑、交通、建材、电力、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提供优质、低成本的碳中和综合解决方案。
曲久辉同时提醒,环保产业要始终保持理性,“碳中和是环境治理、产业发展的目标之一,但并非全部目标。未来要引领产业发展、打造产业内核、服务产业需求,需要关键技术、重大装备和综合性解决方案,也是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未来。”
环保企业怎么定位、转型?
着眼低碳,立足技术创新,寻找新模式、新机制
柴麒敏认为,“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下,有条件的可以走在前面,先转型往往能够获得更大的市场竞争力。”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不少环保企业已经先行一步,将这一目标融入企业战略布局中。
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蒋勇介绍,北排的低碳实践较早开展,公司已基本实现碳排放总量和强度两个指标的双达峰。
他表示,下一步将分“三步走”瞄准碳中和:碳排放总量2025年“稳中有降”、2035年“持续下降”、2050年“近零排放”。经过评估,蒋勇介绍说,在降碳方面,北排集团低碳运行、使用前沿低碳技术的碳减排潜力分别约3.4万吨、10万吨;在替碳方面,即可再生能源的碳减排潜力较大,为38万吨;在固碳即生态碳汇方面的潜力为0.5万吨。
北京首创生态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总经理林甲介绍,企业未来碳中和主要举措是4方面:节能降耗、清洁能源替代、电气化进程加快、碳捕获技术发展。
“公司正制定碳中和、碳减排技术路线图,将不断加快项目绿色升级,积极参与国家绿色产业示范项目建设。”
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卫国说,公司定位很清晰,坚持做科技型企业。未来5年,准备把60%以上的资源投入到贵重金属回收利用,做到“技术领先、科技进步”。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殿常称,集团正不断探索行业发展新模式、新机制:一是与资本市场结合,打通资产证券化路径,盘活存量资产,拓宽资金渠道,实现资源、资产、资金良性循环、滚动开发的模式。二是对存量PPP项目实现提质增效,通过PPP绩效考核推动机制革新,特别是在重大跨区域、跨流域项目上有所突破。三是立足EOD开发模式。四是推动实现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价格机制改革和相应的配套政策体系。
编辑:周程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