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泰水泥东北发展态势
近两年国内水泥行业兼并扩张风生水起,以海螺为首的大企业集团迅速崛起,生产规模急剧扩张;以拉法基为首外资企业也纷纷抢滩登陆,大举进入。大企业集团与外资企业跑马圈地,划定目标区域,抢占区域市场。一时间,跨区域扩张成为水泥企业发展的主旋律。
与全国市场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东北地区显得较为平静,市场供需平衡,企业运行照旧。直到2005年9月,亚泰集团出资1.54亿元成功收购哈尔滨水泥厂,这一平静局面才被打破,也从此拉开东北地区跨省大规模扩张的序幕。此后,亚泰集团不断有惊人之举,牵手世界500强企业CRH,投资17亿元建设3条5000 t/d生产线……。
目前,亚泰集团水泥熟料生产能力已达到600万吨,水泥生产能力达到700万吨,稳居东北地区最大水泥生产基地的龙头地位。亚泰集团的快速崛起,开始引起同行和业内人士的关注,也使人们不禁联想起扩张之初的海螺,亚泰集团似乎正在“复制”海螺,称雄东北市场。
秣马厉兵 蓄势待发
亚泰集团自1993年公司成立以来,仅用了短短10多年时间,总资产就由最初的不到3亿元,增长到70亿元,10年间总资产增长了24倍,成为房地产、水泥、医药、证券、商贸5大产业齐头并进,年利税近5亿元的大企业集团。
亚泰集团的水泥业是后起之秀。
1997年,当时的双阳水泥厂资产为9.7亿元,负债却达到了11.4亿元,企业连年亏损,经营难以为继。当年的亚泰集团实力远没有现在这样雄厚,但是却上演了“小鱼吃大鱼”的经典好戏。他们以承担债务方式,整体兼并了双阳水泥厂,并充分发挥上市公司直接融资的资金优势、上下游产业链的行业优势、规范动作的管理优势,激发了企业的活力,实现了当年兼并,当年盈利。之后,公司又投资12亿元,先后兴建了2000 t/d、2500 t/d和5000 t/d的三条新型干法生产线。1999年,亚泰集团又收购了长春跃进水泥厂,注入资金3,000多万元。这两次收购盘活了国有存量资产,奠定了亚泰集团在本省水泥市场的领跑者地位。而且,拓展了集团的产业链,产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经过多年的经营,亚泰集团以水泥为主业,向上游发展煤炭产业、向下游发展地产产业,逐步形成了煤炭开采、水泥生产和房地产开发纵向一体化的产业链,形成了优势互补的协同效应。因而具有了其它同类企业难以比拟的优势。
在规模上,亚泰集团水泥产业目前共有3个熟料生产基地、6个水泥生产基地,产量位居东北前列,规模效应明显。
在资源方面,亚泰水泥业拥有“羊圈顶”、“杨木顶”和“新明”三大高品位石灰石矿山,总储量达15亿吨,为公司水泥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
煤炭、房地产业务完善了公司产业链,资源和成本优势将更加明显。亚泰集团拥有两个储量分别为2,571万吨和12,074万吨的煤矿,年产煤171万吨,公司两大煤矿满足了亚泰集团的原煤需求,为公司水泥产业提供了稳定的燃料基地,使成本优势更为突出。
在销售网络上,亚泰集团的水泥销售实施“统一管理、分区营销”的营销管理模式,拥有销售公司、驻外办事处、经销商三位一体的销售网络,具有突出的网络优势,目前销售公司下辖长春、吉林、黑龙江三大销售区域,销售网络覆盖了吉黑两省经济发展较快的大中城市,如长春、吉林、松原、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等城市,为下一步市场拓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资本运作方面,亚泰集团是上市公司,具有良好的融资渠道。上市以来通过4次配股,共募集资金14亿元。另外,公司持有东北证券42.62%的股权,成为东北证券第一大股东。公司控股东北证券,一方面,将充分分享资本市场发展带来的丰厚的回报;另一方面,将优化多元化经营模式,在做大做强水泥主业的基础上,形成实业与金融业互动的双主体的经营格局和盈利模式。
几年来亚泰集团在省内快速扩张,秣马厉兵,蓄势待发,为其走出本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运筹帷幄 果断出击
1994年亚泰集团在注册“鼎鹿”牌水泥商标时,“鼎鹿”二字就被赋予“问鼎关东,逐鹿神州”的寓意,可见亚泰集团在发展初期,就有称雄东北之心。
为实现这一目标,亚泰集团管理层运筹帷幄,制定出了“一线、两带、北进南扩” 的市场发展战略。“一线”指哈尔滨—长春—沈阳铁路线;“两带”指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经济带和长春、吉林经济带;“北进”指向黑龙江北部及内蒙东部挺进;“南扩”指向四平及辽宁中北部拓展。计划到2010年形成两大中心市场(长春市场、哈尔滨市场)、四大主导市场(吉林市场、大庆市场、牡丹江、绥化市场、四平、辽源市场)、四大新开发市场(沈阳市场、齐齐哈尔市场、延吉通化市场、松原市场)。
亚泰集团清楚,要实施“一线、两带、北进南扩” 的市场发展战略,实现到2010年水泥产量达到1,800万吨目标、登上“东北王”宝座,首先必须拿下哈尔滨及其周边的黑龙江市场,而哈尔滨水泥厂无疑是他们进入这一地区的最大障碍。为此,亚泰董事长宋尚龙曾在2002年找上门,主动提出要与哈尔滨水泥厂合作。可当时哈尔滨水泥厂日子过得正红火,根本没这想法。在与哈尔滨水泥厂“求婚”不成的情况下,亚泰集团开始着手实施“让开大路走两厢”之策:在海伦投资建了60万吨粉磨站,在哈尔滨市成高子镇租赁了一个粉磨站,还准备在江北再上粉磨站,打算用这些小厂一点一点“吃”掉哈尔滨水泥厂。
就在此时历史机遇降临了,颇具戏剧性变化发生了。受2005年宏观调控影响,哈尔滨水泥厂出现有史以来首次亏损,资金紧张,工人工资停发。为此,市政府将该厂列入市属6户重点改制企业之一,并明确了改制原则,通过产权转让,引进战略投资者。拉法基最先进入引资者视野,谈判耗时近一年,期间双方曾达成意向性协议,但最终拉法基因交易价格等问题而宣告退出。紧接着爱尔兰CRH公司与哈尔滨市某颇具实力的企业组成的投资联合体登场,可几轮谈判下来后,对方的态度始终不明朗。
亚泰集团趁此时机果断介入,迅速进厂考察后,双方在班子保持稳定、职工全部接收、生产经营保持连续进行的“三项原则”下,很快签订了意向性合作协议,同时排出了100天实现重组“时间表”。
就在双方按程序一步步往前走时,沉默已久的CRH与哈尔滨市某企业组成的投资联合体突然出现,再提重组哈水泥厂事宜。由于愿望迫切,他们答应了市国资委提出的所有条件。消息传出,志在必得的亚泰顿感危机。为公平起见,引资方决定由两个投资方到产权交易中心公平竞争,一决胜负。结果,亚泰按照约定如期将3,000万元保证金打到账户,没打过钱来的CRH的投资联合体自动放弃。CRH的出现促使亚泰集团提前45天签订了重组协议,完成了对哈尔滨水泥的闪电式重组。
重组哈尔滨水泥厂对亚泰集团水泥产业发展意义深远。黑龙江省水泥市场的年需求量约为1,300万吨,总产量约为1,100万吨,其中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经济带的市场容量占全省的60%,重组哈尔滨水泥厂对未来占领黑龙江省水泥市场是至关重要的。原哈尔滨水泥厂是国家建材行业的骨干企业,国家大一型企业,其“天鹅”牌商标为黑龙江省著名商标,在广大用户中享有非常高的声誉,平均售价高于市场同类产品50~60元,通过此次重组,亚泰集团把竞争对手转化成子公司,对于提高在黑龙江省的市场份额和盈利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收购哈尔滨水泥厂并在黑龙江海伦市建立粉磨站后,公司的销售半径迅速覆盖到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一线的黑龙江主要经济区域,不仅巩固了亚泰集团在东北水泥市场上的龙头地位,也为亚泰集团实现其发展战略和新一轮的资本扩张奠定了基础。
合纵连横 整合市场
亚泰集团收购哈尔滨水泥厂后,立即投入8,000万元,建设年产80万吨的水泥粉磨系统,改善产品质量和装车能力,预计2007年4月投产,届时亚泰哈尔滨水泥公司年产能力将达到230万吨左右。下一步,哈尔滨水泥公司还将逐步对现有生产线进行循环经济技术改造,降低煤、水、电的损耗,提高产能和经济效益。在未来三至五年,亚泰计划再斥资12亿元,通过实施多项技术改造,使哈尔滨水泥公司成为黑龙江省水泥行业的龙头企业,三年内年生产水泥达500万吨,销售收入16亿,利税近2亿元,成为东北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
正当亚泰集团踌躇满志,“一线、两带、北进南扩”市场战略进展顺利之时。2006年10月2日德国海德堡水泥集团抢先进入辽宁市场,高价收购辽宁工源水泥集团80%的股权。工源水泥集团水泥产能为300万吨,是辽宁最大的水泥企业,并且位于长春与沈阳之间的铁岭,是亚泰南下沈阳的必经之路。海德堡收购工源,挡住了亚泰南下之路,使亚泰南扩战略暂时受阻。
收购哈尔滨水泥厂失利的CRH,仍不放弃黑龙江市场。2006年10月10日CRH出资3.2亿收购哈尔滨小岭水泥厂。小岭水泥厂为哈尔滨市郊的一家大型水泥生产企业,年产水泥达65万吨。其实早在两年前,CRH就开始与小岭水泥和亚泰同时进行接触。然而,CRH收购亚泰非但没谈成,反而在收购哈尔滨水泥厂上败给对手。于是CRH使出杀手锏,通过收购小岭,迫使亚泰就范。无论在是技术实力,还是在资金实力上,亚泰的都弱于CRH,亚泰与CRH在哈尔滨市场交锋,很难占据上风,亚泰北进战略因此而面临着威胁。
在我国历史上,无论是战国年代还是三国时期,只要有多个势力同时期并存,合纵与连横就是大势所趋。亚泰集团收购并增资哈尔滨水泥厂前后耗资合计超过3亿元,资金紧张是亚泰目前的软肋,而这正是竞争对手的强项。在南有海德堡,北有CRH,腹背受敌的形势下,亚泰选择了合纵连横,牵手CRH来整合东北市场。
2006年10月16日亚泰与CRH 公司签署了合作意向书,CRH 拟购买亚泰所属全部水泥企业26%的股权,并将拥有在3年以后进一步收购公司所属全部水泥企业股权至49%的选择权。亚泰水泥类资产的净资产合计约16.5亿元,26%股权的转让价格应在6.44~8.58亿元,股权转让收益约2.15~4.29亿元。与CRH的合作不仅可以解决亚泰发展新产能的资金问题,同时可以借助CRH的技术发展水泥下游的高毛利产品。
至此,东北市场竞争格局已初现轮廓,海德堡、冀东水泥分占辽宁,亚泰与CRH占据吉林、黑龙江。
冀东水泥从2000年开始实施其“三北”战略,在吉林、辽宁已经盘踞多年。冀东在吉林省有两条3000t/d 生产线;在辽宁省有鞍山5000 t/d、辽阳3000 t/d两条生产线和沈阳年产100万吨粉磨站,具有较强的实力。
但是,冀东的“三北”战略战线拉得过长,出现资金短缺。为融资2005年9月冀东水泥向海德堡出售其陕西扶风公司的45.77%股份和泾阳公司的40%股份。唐山曹妃甸和天津滨海开发区的大规模投资建设,使冀东水泥发展重心重新转向华北市场。预计短期内冀东水泥不会在东北进行大规模的投入。
海德堡近几年利润增长放缓,急于拓展中国市场。收购冀东陕西公司后,欲出资13亿元收购冀东水泥29%的股份,后因海德堡提高收购标地,要求取得控股权,遭到冀东水泥的回绝,双方没有谈成。海德堡方面曾称,未来几年内将在中国市场投入超过100亿元进行产业并购。其并购得第一目标应该是冀东水泥,如果对冀东水泥的并购成功,在华北市场拥有超过20%市场份额的冀东水泥无疑将成为其进入中国的整合平台。海德堡收购工源与冀东在辽宁形成对峙,除抢占东北市场外,与CRH收购小岭有异曲同工之意。
由此看来,海德堡与冀东在辽宁的对峙局面不会太久,双方重新走向联合的可能性很大。这样东北市场有可能演变成海德堡——冀东与亚泰——CRH两大集团南北对峙局面。
但是,这种局面也难以持久,其中存在着较大的变数。
首先,亚泰与CRH的合作有可能会像海德堡与冀东那样,围绕控股权发生争执,最终使联盟破裂。此次亚泰合作的底线是绝对不会让CRH控股,而CRH本身也是产业资本,控股权对CRH来说非常重要,之所以要保留股权至49%的选择权,就是要尝试进一步控股亚泰的可能性。
其次,吉林、黑龙江地区规模相当企业还有辽源金刚水泥、牡丹江水泥、浩良河水泥、宾洲水泥等。特别是金刚水泥拥有两条5000 t/d水泥熟料新型干法生产线,熟料生产规模达到350万吨,水泥400万吨,总资产13亿元。公司在建、拟建2条5000 t/d、4条4000 t/d生产线,建成后熟料产能将达到1,085万吨,是目前东北地区最大的水泥熟料生产基地,实力不容忽视;黑龙江宾州水泥也具有较强实力,熟料产能达到180万吨,拟建第2条5000 t/d生产线。这些家企业会对亚泰构成一定的威胁,有可能会改变局部市场的竞争格局。同时,也不排除国内大水泥集团或外资借道它们进入东北市场的可能性。
应该看到,目前东北市场的形势对亚泰集团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亚泰集团作为东北水泥业龙头、国内水泥业规模排名第六的企业,东北唯一一家第一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和国家环境友好型企业,将首批进入国家发改委推荐的50家国家重点支持企业,存在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公司将利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进一步实施,水泥产业的前景非常看好的有利时机,进行大规模地扩张。预计到2010年,亚泰水泥业将达到1,800~2,300万吨的生产能力,在东北水泥市场占有率达到三分之一,稳居东北地区最大水泥生产基地的龙头地位。
但是,亚泰集团要想像海螺水泥那样超高速发展,在短期内遥遥领先竞争对手,需要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及巨额资金的支持。
目前,亚泰集团资产负债率已达68%,银行借贷融资空间有限。公司另一大产业房地产业务正处于投入期,公司开发的亚泰花园三期、四期等几个楼盘,要到2009年至2010年才大规模产生效益,近期很难为水泥业提供资金支持。资金是制约亚泰集团高速扩张的瓶颈。如何利用资本市场、引进战略合作者、股权转让等融资方式,建立起更多的融资渠道,解决公司高速扩张带来的资金不足问题,是亚泰集团当前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guest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