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的支柱产业地位是这样形成的
建筑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从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到如今的“国家名片”“世界之最”;从缺资金、没技术的窘境,到如今“高、深、大、难”工程质量技术水平位居世界前列;从满目疮痍、捉襟见肘的基建“荒漠”到如今公路成网、铁路密布、大坝矗立的基建“狂魔”,建筑业为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九鼎重器,百炼乃成。纵观建筑业的发展路径,建筑业支柱产业地位的确立并非一朝一夕。数十年来,无数建筑人在探索中不断追寻着答案:如何改变建筑行业高速发展的现状与相对落后的管理与生产水平之间的矛盾?如何从实现人力“替代”走向更深层次的脑力“增强”?如何推动工程建造走向更加高级的智慧未来?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与成功,让人们意识到只有通过动力变革、效率变革,才能实现建筑业更加令人期待的未来。
建筑业改变中国面貌
1980年4月,邓小平同志对长期规划中的建筑业的地位问题和住宅政策问题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他指出,在长期规划中,必须把建筑业放在重要地位。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振兴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和建筑业,使它们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17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一直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建筑业发展规模、综合实力、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
飞速发展中的中国,建筑工程是最直接的表达。从“北京十大建筑”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会场“鸟巢”工程,从三峡大坝、南水北调到青藏铁路、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从中缅油气管道、蒙内铁路到摩洛哥穆罕默德六世大桥……这些令国人自豪、令世界震撼的超级工程,向世界彰显着中国力量。
除了超级工程,建筑业还完成了一系列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基础建设工程,改善了人民住房、出行、通信、教育、医疗条件。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9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32.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7.3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39.2平方米。2018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3.1万公里,是1978年的2.5倍。全国光缆线路总长度达4358万公里,移动通信基站648万个。建筑业还在脱贫攻坚上取得决定性成就,全面完成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任务,全国2341.6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已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了力量。
当前,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其支柱产业地位逐步确立并日益稳固,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突出。2020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规模已经突破20万亿元大关,达到263947亿元,同比增长6.2%。“十三五”期间,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6.6%以上,带动了上下游50多个产业发展,为全社会提供了超过5000万个就业岗位。
70多年来,建筑业从“计划”走向“市场”,从国内走向国际,从手工绘图走向三维设计,从肩扛手抬走向以绿色建造、智慧建造、建筑工业化为标志的新型建造方式,“中国建造”已成为国家名片,改变着中国的面貌。
惟改革者进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建筑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创新的奋进史,建筑业支柱产业地位的持续稳固离不开制度创新产生的强大内生动力。
在行业主管部门“自上而下”的全面深化改革下,建筑业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新型建造方式得以推广,工程建设标准、工程造价改革持续推进,建筑市场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建筑施工质量安全监管得以加强,在项目审批、招投标、市场准入等方面均有大的变革。近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前所未有的气魄和力度,拉开了建筑业系统性全面深化改革序幕。从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到建立健全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从加快绿色发展步伐到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作为建筑强省,江苏省是建筑产业现代化先行先试的践行者。“我们建立了由15个部门(单位)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成品住房和绿色建筑‘三位一体’融合发展以及精益建造、数字建造、绿色建造、装配式建造‘四个协同’联动发展。”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总工程师、二级巡视员陈晨表示,“建筑产业现代化,是江苏省实现从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转变的重要部署。”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上海市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17年以来,我们推动了3轮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市4700多个工程建设项目享受到了改革红利。”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建筑市场监管处处长沈红华表示,“上海市改革的独特之处在于,始终坚持‘整体政府’理念,通过跨部门的数据共享、流程再造和业务协同,政府服务方式从‘碎片化’转变为‘一体化’,实现了群众和企业办事从找‘部门’到找‘整体政府’的转变。”
在山东,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已颇见成效。“我们全面建立了容缺受理机制,减少了前置审批,加大了事中、事后的监管力度,使建设单位用时更加合理,真正压缩了审批时间。”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政策法规处处长李晓军表示,近年来,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会同22个成员单位,梳理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事项和环节,通过“减、放、并、转、调”等方式,大幅精简审批环节,为项目落地节省了大量时间。
……
像这样的改革举措不胜枚举,在富有成效的政策指导下,各地区不断探索实践,使顶层设计从“纸上”落地“现场”,走出了一条不断改革、不断创新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科技创造奇迹
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兴则国家兴,建筑业支柱产业地位的强化离不开科技创新。
在科技的推动下,建筑业创造了许多令人惊叹的奇迹:10天10夜,武汉火神山医院交付使用;20天水立方“水冰转换”完成;31天,国家会议中心二期2.6万平方米钢屋盖成功合龙;45天,国家速滑馆968吨重的马鞍形“天幕”编织成形……如今,中国“高、深、大、难”工程质量技术水平已位居世界前列,BIM、绿色建造、装配式建筑等先进适用技术得到大力推广,工程建设工业化、信息化、绿色化技术水平明显提升,科技创新彰显出中国建造的力量。
在山西建筑产业现代化晋中园区PC车间综合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在赶制订单产品。在这里,见不到传统建筑工地上尘土飞扬的场景,一个个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墙板、楼梯及阳台等建筑构件均采用流水线生产,然后被运到施工现场,由现场工人按图组装。“我们在努力改变社会对建筑行业技术含量低的印象。”山西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波表示,近年来山西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入上亿元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密切合作,使建筑业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摆脱“劳动密集型”的标签。
在美丽兰州的黄河之滨,伫立着一幢“融旧纳新”的绿色办公建筑——建研大厦。它是兰州市唯一一幢同时获得国家“绿色”+“健康”双认证的既有办公建筑,获得了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成为了“黄河之滨也很美”的新名片。甘肃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永志表示:“我们对建研大厦进行了绿色化、智能化、健康化改造,关键技术涵盖建筑智能化管理平台、环境监测管理平台、能耗监测管理平台、结构健康监测平台四大管理平台系统以及20余项绿色建筑新技术。”近年来,甘肃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着力开展绿色建筑关键技术攻关,为有效推动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促进绿色建筑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
从劳动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从能源消耗大户到绿色节能低碳,科技创新引领建筑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成为我国从“建造大国”向“建造强国”迈进的重要保障。
辉煌凝结着奋斗的艰辛,成就映射着时代的变迁。建筑业的跨越式发展投射出的是中国建造的奇迹,展现出了大国崛起的伟岸身影。如今,一个繁荣昌盛、日新月异的泱泱大国正不断向世界呈现着中国精彩。
编辑:李佳婷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