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水泥产量增长和结构变化综述

中国建材报 周鸿锦 · 2007-01-05 00:00

      截至2006年11月末,全国水泥产量已达到10.91亿吨,超过上年全年水泥产量。按月报统计范围预计,2006年全年水泥产量将达到12.2亿吨,比2005年增长18%。年增长速度与“十五”时期的最高增长年份2003年相当。

      水泥增长重心向中部地区转移。2006年1~11月,中部地区水泥产量增长29.2%,远远超过西部18.4%和东部16.4%的增长率。而2006年水泥生产高速增长和生产重心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显然是大中型水泥集团活动的结果。

      大型水泥集团已控制水泥生产的1/3

      根据2006年1~11月水泥生产企业情况预计,2006年在大型水泥企业集团中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的集团将有9户。水泥产量占全国水泥总量的13.83%,水泥熟料产量占全国总量的17.94%,预分解窑熟料产量占全国总量的35.79%。预计2006年年产量在300万吨以上的大型企业集团42户,水泥产量占全国水泥总量的25.5%,水泥熟料产量占全国总量的31.42%,预分解窑熟料产量占全国总量的60.59%。鉴于目前大多数大型水泥集团已将生产重点转向水泥熟料生产,年产量在300万吨以上的大型水泥集团实际上已控制了全国水泥生产的1/3,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2/3。

      大型企业增长远高于小型企业增长

      2006年大中型水泥企业产量增长率远远高于小型企业。

      由于浙江等地关闭淘汰立窑生产线,2006年年产量在20万吨以下的小水泥企业水泥熟料产量呈负增长,水泥产量增长3.74%,远低于大中型企业产量增长速度。

      在3735户小型水泥企业中,有793户水泥粉磨站或立窑企业改作粉磨站的企业,企业户数和水泥产量均占小水泥企业的1/5。预计2006年年产量在120万~300万吨的中型企业集团88户,水泥产量占全国水泥总量的15.88%,水泥熟料产量占全国总量的14.13%,预分解窑熟料产量占全国总量的22.22%。

      目前年产量在200万吨左右的中型企业集团是水泥企业中最具活力和成长性的群体,部分企业在2006年新增生产线,其实际年生产能力已达到或超过300万吨。2006年1~11月,这部份水泥集团水泥产量比上年同期增长35.2%,水泥熟料产量增长40.96%.产量增长速度居各种规模企业之首。

      2006年1~11月,42户年产量在300万吨以上的大型企业集团水泥产量比上年同期增长31.66%,水泥熟料产量增长25.45%。产量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06年1~11月全国累计生产水泥熟料7.68亿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8%。其中预分解窑熟料3.54亿吨,比上年同期增长31.4%;其他工艺生产熟料4.15亿吨,仅比上年同期增长8.54%。新型干法比例46%,比上年同期增加约6个百分点。是大中型水泥集团的迅猛发展迅速改变提升了水泥生产的工艺结构。

      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是2006年全国水泥生产增长最快的地区。包括东北三省和内蒙东部呼伦贝尔、通辽、赤峰、兴安盟。东北地区2006年1~11月水泥产量7225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34.99%。水泥熟料产量4829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23.33%。在东北地区中,2006年吉林省水泥生产增长最快,1~11月水泥和熟料产量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57.18%、31.92%,其水泥产量特别是水泥熟料产量已接近东北地区最大的辽宁省。内蒙东部的呼伦贝尔等地1~11月水泥和熟料产量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9.46%、20.09%。1~11月黑龙江水泥和熟料产量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4.41%、34.61%。辽宁水泥和熟料产量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0.56%、11.67%。

      东北也是2006年大中型水泥集团最活跃的地区。亚泰、冀东、工源、辽源金刚、大连小野田、宾州、海拉尔蒙西等大中型水泥集团水泥产量占该地区水泥总量的32.23%,水泥熟料产量占40.85%。其中亚泰、辽源金刚、宾州等集团产量和市场份额增长较快。

      由于大中型水泥集团的成长,东北地区水泥生产新型干法工艺比例已超过50%。

      中原地区

      在中部地区中,河南、湖北两省水泥生产增长较快。其中河南省在2005年就呈现高速增长态势,2006年1~11月水泥和熟料产量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7.71%、29.9%。湖北省1~11月水泥和熟料产量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8.4%、21.87%。河南是以往大型水泥集团的空白地带,随着天瑞、同力、豫龙、孟电、安阳湖波等大中型水泥集团崛起,加上中联南阳分公司,河南大中型水泥集团水泥产量已占全省总量的22.56%,水泥熟料产量占30.27%。河南省新型干法水泥发展迅速,2006年1~11月全省预分解窑熟料产量139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90%,新型干法比例从上年同期的14.32%提高到2006年的32.02%。华新、葛洲坝、武汉亚东、湖北世纪新峰4家大中型水泥集团占据湖北水泥市场38%的份额。

      山东省

      山东是我国最大的水泥生产省份,截至2006年11月末,山东水泥产量已超过1.5亿吨。水泥产量比上年同期增长22.2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水泥熟料产量比上年同期增长15.3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06年山东水泥工业发展呈现两极分化趋势。济青铁路沿线和以北地区由于山水的快速扩张水泥产量高速增长。1~11月济南、淄博、烟台、泰安、潍坊等地水泥产量比上年同期增长26.79%,而枣庄、济宁、临沂等鲁南地区水泥产量只比上年同期增长16.73%。

      山水和泰山两大集团占据山东北部和中部水泥市场1/3的份额。沂州、大宇、中联鲁宏、安厦、榴园、金鲁城、莒县城阳等水泥集团水泥产量占鲁南地区水泥总量的28%。

      长三角地区

      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水运、海运、公路运输方便,上海、江苏、浙江一市两省连同安徽南部的沿江地区和江西九江已形成密切相关的大水泥市场。

      长三角地区的水泥产量和消费量约占全国总量近1/4.由于能源和人工成本及资源的制约,上海、江苏、浙江已不适宜发展水泥工业。2006年1~11月,长三角地区水泥和熟料产量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6.58%、14.59%,其中上海市水泥产量比上年同期增长1.08%,水泥熟料产量下降22.4%;江苏水泥和熟料产量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3.99%、10.35%;浙江水泥和熟料产量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4.62%、12.22%。上海、江苏、浙江一市两省的水泥增长速度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作为长三角地区水泥熟料和水泥生产基地的安徽皖南地区和江西九江产量高速增长,2006年1~11月安徽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巢湖、池州和宣城等地水泥熟料产量比上年同期增长23.74%,水泥产量增长40.77%.江西九江1~11月水泥熟料和水泥产量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5.52%、20.36%.长三角地区水泥生产集中度较高,竞争激烈。海螺、三狮、中联、红狮、嘉新、磊达、金峰、盘固、浙江、中利达、兆山建材、江西亚东、上海建材、华新、虎山、尖峰、上峰等大型水泥集团占据水泥市场50%的份额。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水泥主要出口地区。2006年前三季度长三角地区水泥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量的45%,水泥熟料出口占55%。

      两广地区

      广东、广西水泥市场容量相对稳定,水泥工业的发展主要在于结构调整。2006年广东、广西水泥产量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因海螺、华润、台泥、中材科工在两地兴建大型熟料生产基地,两地水泥熟料产量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广东水泥生产新型干法工艺比例从上年的20.83%提高到2006年的33.47%,广西水泥生产新型干法工艺比例从上年的30.83%提高到2006年的45.29%.在广西,华润、海螺两大集团占据水泥市场37%的份额。在广东京广铁路沿线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海螺、越秀、中材科工、台泥占据水泥市场34%的份额。而在粤东地区,广东塔牌独占水泥市场40%的份额。

      2006年河北和京津两市除天津市水泥产量比上年同期增长24.4%以外,北京、河北水泥产量仅比上年同期增长10.71%和12.01%。西南地区的四川、重庆水泥增速2006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云南、贵州两省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西北地区除陕西、宁夏和内蒙古西部地区水泥增速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外,甘肃、青海、新疆水泥增速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新疆水泥产量比上年同期下降。

      2006年前三季度全国水泥产量保持着20%以上的高增长。从2006年第四季度来看,水泥产量增速已经趋缓,10月和11月全国水泥当月产量同比增长速度分别下降到16.8%、16.4%。从水泥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来看,由于银行贷款减少和企业自筹资金不足,水泥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已呈下降趋势,部分项目施工进度延缓,有些已经停建。

      展望2007年,全国水泥生产不可能再保持2006年的高增长,预计2007年水泥产量增长速度将保持在13%上下,水泥工业进入平稳发展期。


(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guest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5 22: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