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数字经济优势,培育聚能工厂、链主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云端工厂 杭州制造向“未来”

浙江省人民政府 · 2021-06-22 10:45

作为数字经济先发城市和千万级人口特大城市,杭州如何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  

省委十四届九次全会指出,要打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组合拳,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  

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无疑是题中之义。过去十年,杭州第三产业占比从2010年的48.7%增加至2020年的68%,第二产业占比从2010年的47.8%下降至29.9%。与数字经济产值、增加值均占到全省60%形成对比的是,杭州规上工业的一些数据指标仍低于不少省内外先进城市。  

杭州一直在寻找破解之道。2019年部署实施“新制造业计划”之后,杭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明显,最近又全面启动“未来工厂”建设,希望推动制造业实现新的飞跃。  

值得关注的是,杭州这次特别把重点放在打造组织型制造新模式、锚定智能化制造新方向上,提出培育“聚能工厂”“链主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云端工厂”这五类“未来工厂”形态,推进企业组织形态变革重构。业内人士认为这是杭州发挥数字经济长板,与制造业有效协同的一组重大举措,同时也为杭州这类特大城市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这次杭州推进制造业之举,到底与之前有何不同?杭州为何选择这条路径?近日,记者深入杭州政府部门、企业、研究机构,一探究竟。  

建设五类“未来工厂”  

用数字技术引发深层次变革  

站在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全球智能指挥控制室”内,仿佛置身于一个蓝色的数据海洋。  

三面墙上,大大小小的电子屏上,实时滚动材料采购、设计开发、生产管理、用户画像等信息,整个生产链的流动和互联清晰可见。  

由春风动力构筑的产业链协同运营平台,已为上游300余家供应商、下游3000余家经销商提供服务。  

正是凭借如此高效的协同能力,春风动力此前成功入选浙江省首批12家未来工厂名单。而在最近发布的2021年杭州市“未来工厂”体系培育企业名单中,春风动力又以“链主工厂”的“身份”与其他206家企业一起上榜。  

在这份详细的名单中,杭州把“未来工厂”根据不同的生产模式,划分为平台型的“聚能工厂”、冠军型的“链主工厂”、示范型的“智能工厂”、效率型的“数字化车间”,以及轻量化的“云端工厂”五类。  

“可以说这是杭州对未来制造的一次深刻理解和推动。”有业内人士指出,这既是对智能制造2.0版的再次升级,也是对制造方式创新、企业形态重构、要素资源重组的一次全新探索。  

事实上,早在2019年9月,杭州就召开过全面实施“新制造业计划”动员大会,提出招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项目,鼓励企业实施重大技术改造,新出让工业用地占年度出让土地比例不低于30%等具体措施。  

在“新制造业计划”支撑下,杭州制造业已呈现一定“复苏”趋势。日前由省经信厅、省统计局印发的《2020年浙江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估报告》显示,杭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总指数已连续两年领跑全省;2020年数据显示,杭州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由降改增,净增300家,总量达6016家,实现5年来最好水平;工业投资增长6.9%,为近7年来最佳成绩;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达197.1万元/亩,居全省第一……  

但同时也要看到,杭州制造业不少重要指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杭州要实现“赶超标兵、甩开追兵”,必须在制造业发展上狠下功夫。杭州作为数字变革策源地,必须在探索建设“未来工厂”方面大胆探索,作出示范。  

“与之前举措不同的是,此次杭州发展制造业,不仅要运用数字技术推动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全环节技术升级,发展智能制造;还要运用数字技术支撑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的深层次变革,发展全新的生产组织关系。”杭州市经信局副局长尤荣福说。  

作为本次杭州“未来工厂”建设架构全程参与者之一,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产业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宋婷也指出,杭州的优势在于数字经济,以及作为电商之都、市场大市的巨量订单牵引,如何发挥这些“长板”优势,成为破题关键。  

进一步解析五类“未来工厂”的架构,她特别能体会到,杭州一方面希望通过新技术导入探索更多新业态、新场景,提高数字化改造覆盖面,实现制造业“存量”的降本增效以及产业链提升;另一方面,在产业数字化基础上,也鼓励龙头企业打造成平台型企业,在全国、全球构建大规模、分布式、多品种制造能力,以订单牵引实现制造业产能回归。  

“这为像杭州这样城市空间越来越稀缺、市民需求不断提升的特大城市,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宋婷说。  

破题中小企业升级难  

让数字化改造变成“日用品”  

风起于青萍之末。不少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的数字工程服务商们,已经感受到了变化。  

“去年一年我们才做了10个项目左右,今年一季度意向订单就有近10家了。”杭州集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明茂告诉记者,他们春节之后就没歇过,很多企业主动找上门来。  

不止集控科技,今年一季度,其所在的杭州临平新城工业互联网小镇超半数的数字工程服务商,订单额实现同比正增长,更有4家企业同比增长超100%。  

“其实去年开始,企业拥抱数字化的步伐就在加快。”蔡明茂介绍。  

不过在企业数字化改造热度背后,一些问题仍然突出。面对短时间内投入较大、收益无法立竿见影、迭代升级成本较高等情况,就算在杭州这样产业数字化基础较好的城市,在绝大多数中小制造业企业眼中,数字化改造仍是“奢侈品”。  

“我们这次推进制造业存量升级,就是要把数字化改造,从‘奢侈品’变成‘日用品’。”杭州市经信局产业数字化推进处处长黄若飚告诉记者,对不同体量企业因企施策,创新培育数字化改造方向,正是这次“未来工厂”建设的着力点之一。  

当前,浙江正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是其中核心业务场景。在数字经济“产业大脑”总架构下,杭州正培育“链主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层次分明的数字化企业梯队。  

其中后面两款“未来工厂”主要对象正是中小企业。记者了解到,“智能工厂”是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营销服务等全业务流程实现了数据闭环的“工厂形态”;而“数字化车间”则是在计划调度、生产工艺、物料配送、精益制造等方面实现了数字化管控的“车间形态”。  

今年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未来工厂”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还特别提到支持中小企业嵌入“聚能工厂”生态圈和“链主工厂”配套链,剥离设计、销售、服务等环节,实施企业整体“车间化”转型。  

根据计划,杭州准备用5年时间,培育120家以上示范性“智能工厂”、1000个以上效率型“数字化车间”。“这是杭州必须要做的,大量中小企业前端改造不完成,它们今后就无法加入整个制造业数字化系统,也就失去了未来。”宋婷说,提高覆盖面,是这次杭州推进制造业存量升级的关键。  

当然,推动大企业继续迭代升级也刻不容缓,“链主工厂”便是方向。作为浙江化工产业智能制造的标杆企业,新安化工此次入选了杭州“链主工厂”培育名单。最近,该公司就和中控股份合作成立了一家专门从事智能制造业务的公司。“一方面纵深推进集团内部的智能制造水平;另一方面面向行业和产业链企业输出我们的智造能力,帮助提升浙江化工行业的整体竞争力。”该公司IT与流程管理部总经理郑捷告诉记者。  

根据《意见》,“链主工厂”需要在产业链、供应链中处于核心或支配地位,通过发展行业协作、供应链协同,整体带动产业发展、提升行业竞争力。围绕省市标志性产业链,杭州正以“雄鹰企业”“单项冠军”“小巨人”为重点,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和供应链控制力的“链主工厂”。到2025年,力争培育冠军型“链主工厂”30家以上。  

重塑生产消费循环模式  

把市场优势转化为订单优势  

杭州不仅把推动新制造业发展停留在智能制造层面,更致力于以“未来工厂”为切入口,通过数字优势重构企业形态,重塑生产与消费循环模式。  

此次入选杭州“聚能工厂”培育名单的杭萧钢构就是典型之一。  

目前,杭萧钢构在全国27个省拥有超120家控股和参股的钢结构企业,已基本实现全国性产能布局。同时,借助旗下产业互联网平台为整个行业提供数字化供应链整体解决方案,通过信息化手段重构生产组织模式。  

“我们统一接单后,可以根据订单交付地域、各工厂的生产能力进行派单,打破了钢结构工厂300公里服务半径的成本限制。”杭萧钢构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杨亮告诉记者,目前,一个集营销、设计、制造、物流为一体的“钢结构聚能工厂”生态圈已经形成,可以实现分布式共享化制造,“瞬间提升了我们的产能和接单能力”。据悉,今年一季度,杭萧钢构密切追踪的目标订单就达4000亿元。  

不只是杭萧钢构,梳理目前5家入选杭州“聚能工厂”培育名单的企业可以发现,虽然企业本身形态各异,如网易严选是头部电商,华东制药是老牌药企,但这些企业目前都具备强大的资源组织能力、订单导入能力和生态赋能动力。  

如何把市场优势转化为制造业的订单优势?作为消费互联网强市的杭州,正尝试从“未来工厂”体系建设中破题。  

据介绍,具体操作就是在供给侧,结合组织型制造体系建设,组织一张巨大的“优质制造资源网络”,打造巨量订单的先进消化能力;在需求侧,以好的产品、好的价格、好的服务导入巨量订单。根据这一解决方案,杭州正积极培育“聚能工厂”和“云端工厂”。  

“我们希望通过培育‘聚能工厂’,实现杭州制造业产能的回归;培育‘云端工厂’,为实体工厂导入订单。从而从根本上突破杭州资源要素瓶颈和产业链发展思维定式,让制造业未来发展更具想象空间。”黄若飚说。    

记者在采访中深刻感受到,一个共识已经越来越明确:当前制造业数字化目标任务已经由过去的更多追求生产制造的提质增效,向追求更大范围的要素配置、更高水平的分工协作、更加快速精准的市场响应转变中。  

虽然“未来工厂”的最终形态无法一蹴而就,但借助创新,杭州目前的制造业走势已经发生了一系列积极变化。未来如何,拭目以待。

编辑:孙蕾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3: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