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生生不息 航道流金淌银

中国交通新闻网 · 2021-10-09 09:40

走进京杭运河苏北段的扬州邵伯船闸,在闸门启合之间,一艘艘满载货物的船舶缓缓驶向远方。从最初东晋“召公筑埭”到民国时期的新式船闸,再到如今屹立于河畔之上的三座大型现代化船闸,历史层层叠叠的堆积,不经意间为邵伯船闸增添了一抹独特的韵味。

悠悠运河水,奔流两千余年。京杭运河江苏段纵贯南北687公里,其中苏北运河占475公里,是京杭运河可通航河段中通航条件最好、航闸设施最完善、船舶通过量最大、经济社会效益最为显著的航段。

这条黄金水道既滋养了沿岸亘古不灭的人间烟火,也孕育出了饱含运河韵味的文化记忆。9月27日至30日,由江苏省交通运输厅组织的“沿着运河看江苏”苏北段主题宣传活动来到扬州、宿迁、淮安和徐州,探访生生不息的大运河所焕发的充沛活力。

致富河惠民利民

客来运河两岸,货畅大江南北。无论是古代的漕运要道,还是当下“流金淌银”的内河航道,大运河最突出的功能就是“运”。随着通航环境的优化,苏北运河内河航运快速发展,不仅解决了数以万计的船员就业,也让沿线企业的获得感越来越强,真正成为一条致富河、幸福河。

水运优势在于价格低廉,以2020年苏北运河651亿吨公里的货物周转量计算,与铁路运输相比,可直接节约物流成本近20亿元;与公路运输相比,可直接节约物流成本近246亿元。江苏苏盐井神股份有限公司营销总公司物流管理部总调度李顺喜说:“公司紧邻运河,以船运到苏州核算,与汽车运输相比,每吨能够节省运输成本50元,每年能节约运费超2亿元。”

在京杭运河江苏省交通运输厅苏北航务管理处宿迁航务中心的船闸处,鸣笛声不时响起,河道中间停着数艘货船,相互间隔约几十米,依次延伸开来。正在甲板上晾晒衣服的船民刘师傅跑船将近10年,对运河上的变化了如指掌。“以前1000吨的货需要分几次才能运完,如今一次绰绰有余,过去过船闸得上岸登记缴费,现在我们都用‘船讯通’,在手机上几秒钟就可以办理过闸手续,如果行程有变还可以申请暂不过闸,真的很方便。”刘师傅说。

京杭运河江苏段去年货运量达5.3亿吨,相当于8条京沪高速公路的货运总量。作为江苏省干线航道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苏北运河宿迁段试运行集中调度系统,以提升船舶通航效率。“以前分散调度,船民每次都要向船闸申请一次,现在对区域内12座船闸集中调度,改变了人工登记审核、人工逐条调度、船员守候高频等状况,提高了调度效率和闸室利用率。”苏北航务管理处宿迁航务中心副主任张跃介绍说。

运河文化熠熠生辉

夜幕低垂,徐州窑湾古镇被各色灯光点亮。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或静坐于茶馆里听浅唱低吟的民间小调,或泛舟水上在悠扬琴声中感受扑面而来的人文气息。曾经有“水道金三角,苏北小上海”之称的窑湾古镇,历经千年变迁,依旧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流淌千年的大运河,除了肩负运输重任,文化属性亦不能被忽略。2014年,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大运河文化带作出重要指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如何让大运河更有尊严地“活”下去、如何让积淀千年的运河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

2020年,《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决定》开始实施,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纳入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作为首个颁布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地方性法规的省份,江苏在保护中加强利用,不断彰显大运河文化的时代价值。

在高邮盂城驿,驻节堂、马神祠、鼓楼等古建筑虽历经沧桑,但古风犹存,被誉为中国邮驿的“活化石”。在徐州的运河支队抗日纪念馆,接暇而至的实景、雕塑,宛如徐徐展开的历史长卷,让更多人走进英雄辈出的战争年代。在宿迁的水利遗址公园,园区内用多媒体的方式展现因运河水而兴的历史,浇筑起一座人水和谐的文化泵站……在江苏,这些会说话的文化遗产,不断延续着生生不息的运河文脉。

2024年全面建成美丽中轴

在扬州建成会呼吸的护岸,在淮安推动航道景观与城市风景交融,在苏州打造花香航道……近年来,江苏交通加快推进京杭运河江苏段绿色现代航运综合整治工程建设。到2024年,京杭运河江苏段将全面建成一条安全畅通、经济高效、绿色智能的“美丽中轴”。

9月28日,京杭大运河江苏段绿色现代航运综合整治工程高邮先导段开工,围绕环高邮湖风景廊道、内河应急搜救中心、城南停泊锚地展开整治。苏北航务管理处规划计划科科长刘军介绍,整治工程将把运河原有的水泥护岸变为网箱,并在内放置碎石,微生物、水生生物通过内部空隙达到一定交互,护岸方式更加生态环保。

运河之美,核心为水,不管是现代航运功能还是生态服务功能,水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作为交通强国首批建设试点省份,江苏全力建设顺畅、高效、安全、绿色的内河水运体系,打造品质通航、绿色生态、文化自信的运河名片,为千年运河历久弥新奏响时代最强音。

编辑:Octopus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5: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