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类政策奖励超926万元,宁波市一地区将打造新时代制造业工匠队伍
2020年以来,宁波市镇海区针对制造业存在的人才供应不足、能力薄弱、流动性大等突出问题,采取人才引进、培养、激励等多种措施,成功打造一支人数多、能力强、稳定性高的制造业工匠队伍。截至目前,全区技能人才总量达11.6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3.6万人,占比达31%,每万名从业人员高技能人才近千人。
一、“政、校、企”协同,加快定向引进专业技能人才
一是创新设立“雄镇强匠”培育奖学金。面向西南石油大学、吉林化工学院、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等全国10余所石化类专业院校,每年设立总额不少于100万元的“雄镇强匠”培育奖学金,用于在校学生培育、奖励等,以吸引石化制造专业优秀毕业生到该区实习就业。2020年以来,已成功招引3000多名省外院校毕业生来该区相关企业工作。
二是积极打造校企合作实践基地。积极推动120余家重点企业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等10余所院校建立合作关系,搭建高校青年师生镇海行社会实践平台,举办“四地十校”百企千岗进校园系列活动,定期组织优秀学生到镇海实习,让学生了解掌握镇海石化企业发展前景和高技能人才就业的优惠政策。截至目前,通过校企合作,共引流921名学生,为76家石化企业537个岗位招纳专业人才。
三是深化“校中厂”建设。进一步加强企业与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镇海职教中心学校合作,在全省率先创办“校园汽车4S店”等“校中厂”,鼓励企业与职教中心开展科研项目和教学合作,职教中心学校毕业生本土企业就业率已提升至20%。未来两年,职教中心还将在校内建设产学研一体化中心,预计明年初建成后每年可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40名。
二、“育、赛、带”贯通,全面提升产业工人技能水平
一是构建“1+X”实训平台。分两期建设总面积11000平米的公共实训中心,可满足钳工、数车、焊工、智能制造等20余个工种的实训需求。目前,一期项目已建成投入使用,累计培训技能人才4000余人次。同时,以公共实训中心“1”为引领,建设“X”个与化工、机械产业特色相适应的公共实训分中心。目前,已建立实训中心浙江纺织服装技术学院分中心,并积极推进石化建安公司和宁波工程学院合作建设实训分中心项目,预计10月底前完成,2个实训分中心投入使用后,每年可新增培训人员2000余名。
二是坚持以赛提技。每年平均举办各类技能赛事30余场次,吸引2000余名选手参与比赛。取得优异成绩的直接认定为高技能人才,并发放2500元至100万元不等的奖励资金。2020年以来,已有500余名参赛选手被直接认定为高技能人才,并获得奖励资金50余万元。
三是注重发挥企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动作用。鼓励企业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并引导工作室带头人到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加快培养一批青年技能技术骨干。组建技能大师联盟,建立健全每月服务企业、每季开展科研教学制度,促进高技能人才融合提升,发挥大师的引领辐射作用。目前,共建有各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3家,其中国家级2家。
三、“奖、保、评”激励,切实鼓励能工巧匠扎根一线
一是建立完善奖励机制。建立健全人才公寓租赁、安家补助、购房补贴、岗位补贴、特殊津贴、工作津贴、荣誉奖励等六位一体的政策奖励机制。将企业生产服务一线紧缺职业(工种)高级技师每年1.2万元的补贴期限,从原来的3年延长至退休前。2020年以来,累计兑现6类政策奖励资金超926万元,惠及生产服务一线岗位人员1520余人次。
二是强化子女就学服务保障。针对技能人才尤其是外籍技能人才子女就学实际需求,重点加大就学政策倾斜力度。对部分规模以上、“三领”企业中层及优秀高技能人才子女,实行“政策性借读”办法,并优先安排就读优质公立学校,有效提升外籍技能人才的获得感。2020年以来,共有63名优秀外籍人员子女享受到优惠政策。
三是优化技能人才认定方式。出台《镇海区“技能强区”建设三年(2020-2022)行动计划》,为各级各类企业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提供政策支持。2020年以来,共完成一线员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876人。
编辑:孙蕾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