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预拌混凝土产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预拌混凝土(预拌混凝土、混凝土制品、预拌砂浆)作为现代散装水泥产业的重要延伸,是现代建筑工程结构最重要的材料之一,是经人机加工合成的半成品胶凝材料,链接了生产和建筑应用两大领域,具有节约资源、清洁环保、高效运转、科技创新等现代产业的优秀特征。目前,混凝土产业已成为产量增长最快、产值位居第二的建材产业,正逐步成为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新兴产业力量。
建材产业是贵州省政府确定的“十二五”重点发展的十大产业之一,并制定发展目标和重点。我们处于资源与能源日渐匮乏、环境承载力日益加重的时代。面临着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新产业同时,传统产业混凝土现代化发展,必将要完成改造、升级、转型的结构调整,这直接关系建材产业能否完成省政府制定的目标。因此,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贵州省混凝土产业的发展,对落实贵州省“十二五”建材产业发展的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此,相关预拌混凝土专题调研组,在2011年11月30日召开的,《全省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及相关企业座谈会》的基础上,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全省范围内的调研。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对全省混凝土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核查(由于对混凝土产业无统计制度,所得数据一是核对企业填表、二是收集不完全统计。所有数据只能算不完全统计)。从相关预拌混凝土专题调研组的认识水平,初步剖析存在的问题,理清发展思路,探索发展途径,提出建议和对策。
一、全省预拌混凝土产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新时期的重大战略部署。2003年以来国务院相关部、委,以及贵州省、地州、市多次针对预拌混凝土生产、推广运用出台多个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必须使用预拌混凝土强制性文件,并制定省、市禁限和使用预拌混凝土时间表。尽管贵州省商品预拌混凝土行业起步晚、发展慢,1993年,省会贵阳市也只有二、三家预拌混凝土企业,经过18年的风雨历程。由于相关政策的助推和贵州省经济建设形成的强劲市场拉动作用。贵州省预拌混凝土行业近两年有快速发展。截止2011年11月,贵州省预拌混凝土企业有133家,拥有各型生产线(搅拌站)283个,从业人员近50000余人,预拌混凝土搅拌车3550辆、拖泵492台、臂架泵331台、各型车载泵、车电泵、车柴油泵计286辆,总计年生产能力达6565万立方米,实现产值可达200亿元。其中,贵阳市有54家预拌混凝土企业,150个站,年产能力可达3000万立方米;遵义市有25家预拌混凝土企业,33个站,年产能力达1320万立方米;安顺市有5家预拌混凝土企业,另在建2家,11个站,年产能力达625万立方米;毕节地区有7家预拌混凝土企业,10个站,年产能力达220万立方米;黔西南州有6家预拌混凝土企业,10个站,年产能力达300万立方米;黔东南州有3家预拌混凝土企业,6个站,年产能力达100万立方米;黔南州有5家预拌混凝土企业,11个站,年产能力达200万立方米;六盘水有15家预拌混凝土企业,30个站,年产能力达500万立方米;铜仁地区有11家预拌混凝土企业,22个站,年产能力达300万立方米(详见附表1)。
全省预拌砂浆产业的发展状况:2009年6月起,全省仅有二家,注册地均在贵阳,即贵州皓科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和贵州正和加气混凝土有限公司,其中,贵州皓科新型材料有限公司有两套干粉砂浆生产线,年生产能力30万吨,从业人员近100人;贵州正和加气块有限公司有四套干粉砂浆生产线,年生产能力100万吨,从业人员近200人。贵州省预拌砂浆属于刚起步,虽经省、市在财政资金上扶持,但由于缺乏市场,发展较困难,处于停产状态。混凝土制品行业目前则以生产混凝土电杆、混凝土管低端产品为主,规模小,数量多,难以形成规模效应。[Page]
以混凝土相关连矿物外加剂产业全省发展现状:固体废弃物治理和资源化综合利用产业作为一种具有节能减排、低碳环保、“三废治理”、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特征的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属于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的项目,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环保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是一个利国利民的新兴产业。但在贵州省起步晚,起点低。据不完全统计,水渣微粉、钢渣微粉、磷渣微粉企业全省有11家,22条生产线,年产能力可达150万吨矿微粉。矿微粉配制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不可缺少的掺合料。公路、铁路是其最大用量,其次,是用于混凝土行业。利用电厂的粉煤灰生产一级灰、二级灰,市场需求量大,但生产量小,其质量、品质有待提高,贵阳市预拌混凝土市场主要使用黔北电厂生产的粉煤灰。
从整体上分析,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生产供应是:电子计量、集中预料、搅拌车运送、泵送入模,机械化自动程度高,是建筑工程领域突破性的技术革命,是建筑业现代化重要环节,并具有如下特征:
1、有利于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2、有利于环境保护;
3、有利于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的提高;
4、有利于加快建设工程速度;
5、有利于推动混凝土技术进步。
二、当前贵州省预拌混凝土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要)
(一)、产业发展不均衡,地区差异较大,大部地、州、市产能严重过剩。与周边邻近省、市相比,差距较大;
(二)、准入门槛低,管理部门认识和重视不够、支持力度较差,导致职能缺失;
(三)、无序竞争、拖欠款现象非常严重,行业经济效益欠佳;
据调查了解,贵州省混凝土行业普遍反映经营困难,生存环境不良,经济效益不佳:
1、受原材料价格涨价影响大;
2、产能过剩,企业恶性竞争;
3拖欠款居高不下;
4行业亏损面扩大,影响行业整体效益。
(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五)、企业技术人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三、贵州省预拌混凝土产业下一步发展的基本目标、趋势及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贵州省预拌混凝土产业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为主题,以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主线,积极引导、培育和开拓预拌混凝土新的市场领域,建立通畅的市场运行机制和合理的产业发展模式,提高行业整体竞争能力,为加快我市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目标
建材业是省政府“十二五”规划中所确定的重点发展的十大产业之一,《贵州省“十二五”建材工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全省建材产业总产值达到400亿元以上,累计完成投资250亿元以上;水泥产量达8000万吨以上,水泥散装率达45%左右,其中,预拌混凝土产量达2000万立方米。很显然,建材业在贵州省的经济发展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十二五”期间,基本建设投资项目持续加大,正是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为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贵州省预拌混凝土行业在十二五“期间发展的基本目标是:“以建筑节能减排为重点,以技术进步和创新为支撑,加大政府监管力度,加强行业发展指导,实现绿色可持续、产业升级和科学、合理规模化发展。到‘十二五’未,预拌混凝土产量达2000万立方米、预拌砂浆150万吨;同时,生产场、站,砂、石料等材料仓逐步建成全封闭,废水、废料全回收利用;粉煤灰等工业废弃掺和料利用率,由20%提高到30%;高性能混凝土普遍生产应用,重要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达100年目标”。[Page]
(三)、“十二五”期间贵州省混凝土产业发展思路
1、走绿色发展之路
“十二五”期间,贵州省混凝土行业生产总量的增长仍然是发展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总量增长的空间以满足需求为主。以提高技术水平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淘汰落后产能,以节能减排,节约资源,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化环境保护和治理为重点的绿色发展模式,将是贵州省混凝土行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2 走技术创新之路
(1)以人才为关键,通过建立激励创新的机制和制度,做好创新团队建设。
(2)要科学大胆的使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优化新配方,尤其要加强对再生材料的试验研究,从而真正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共生多赢。
(3)构建创新平台,创建技术中心。
3 走管理创新之路
(1)以成本管理为出发点,以经营和社会效益为最终目的,制定符合本地区、本单位特点量身定制的混凝土企业管理新模式。(2)以混凝土质量管理为核心,努力实现监、管、控一体化。(3)以流程管理为基础,量化考核为手段,有效控制营运成本,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4 以市场需求谋发展
(1)要抓住机遇求发展,寻找机遇求发展,创造机遇求发展。(2)妥善应对混凝土发展环境所发生的重大变化,积极转变经营思路,在混凝土质量和品种上下功夫,加大科技研发力度,优化产品结构,依托自身优势,不断开发新产品和开拓新领域,向市场提供生产差异化、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混凝土产品。(3)推动有序市场化竞争,实现优胜劣汰,逐步改变目前混凝土企业多、布局不合理,小、散的混乱局面。
四、对策及措施
1、加强县区级管理机构建设,大力扶持预拌砂浆产业和混凝土矿物外加剂产业。
2、加强行政执法力度,坚决遏制现场搅拌混凝土、现场搅拌砂浆行为的发生。
3、预拌混凝土企业要积极开拓市场,引进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加大产业整合力度,把企业做大做强。
4、努力提高行业整体管理素质。
5、突出重点做好协调服务。
五、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早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就明确指出:“要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中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当前政府职能的转变,行业协会在行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作为政府和企业之外的”第三种管理力量“,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诚信经营、奉献社会、提供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保障。同时,行业协会作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和参谋助手,既是企业走向市场的向导,又是企业权益和社会经济秩序的维护者,为企业和会员提供优质服务是协会一切工作的核心。混凝土行业协会能用好自身聚集力,开展好企业诚信建设、维护权益、市场协调、质量管理、人才培训、反映诉求等方面的工作,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一)、积极协助政府开展行业调查研究,制定发展规划;(二)、优质高效地做好行业自律管理;(三)、引导企业增强质量意识,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四)、组织开展企业技术培训,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五)、协助政府主管部门抓好预拌混凝土站、厂家公司的资质等级审查和年检工作;(六)、积极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信息服务;通过行业主管牵头,利用协会这个平台,发挥协会联系面宽、人材聚集优势,做好行业上岗执业人员的培训,满足商混企业对技术上岗人员需求。根据贵州省预拌混凝土发展现状及企业的要求,拟计划近二年内在贵阳市混凝土协会基础上积极筹建全省预拌混凝土行业协会,规范预拌混凝土价格和签约程序,促进贵州省预拌混凝土产业有序快速发展。[Page]
六、对政府及主管部门的建议
1、严把审批关,制定行业准入制度
2、强化行政执法,取缔非法搅拌站,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现场搅拌砂浆,从政策上资金上大力扶持预拌砂浆产业和混凝土矿物外加剂产业,积极推广预拌砂浆和混凝土矿物外加剂在商品混凝土中的应用,培育市场环境。建议建立由散预、发改委、经贸委、工商、环保、国土等部门在搅拌站日常执法方面的联动机制,通过多部门、多层次的合作形成整体合力加大对混凝土产业的监管力度,履行监督力度。禁止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将资质证书转让、租借他人使用。未获立项核准的搅拌站,严禁挂靠生产销售,设立现场站必须在20公里的范围内无搅拌站,同时还须报批,建制齐全。
3、对已有生产资质商品混凝土企业,加强监管,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整顿。做好分类指导,手续不齐的、未做环评的,须在指定时间内,进行整改完善相关手续,确实达不到标准,帮助其关停并转,以达到净化环境、优化市场的功效。
4、积极扶持商品混凝土企业做大做强,提高集约化程度,加大对预拌砂浆产业和混凝土矿物外加剂产业的扶持力度。
针对贵州省商品混凝土企业发展已有18年历史,不少老企业从艰难环境中走过来,各方面都具备发展条件,由于市场等诸多因素,始终未能发展起来,规模仍较小,集约化程度也不高。要鼓励这些企业树立品牌意识,通过联合、兼并、收购等形式整合现有资源做大做强。扩大生产规模,加强技术创新和质量管理,降低生产成本,促进混凝土行业健康发展。
同时,加大对预拌砂浆产业和混凝土矿物外加剂产业的扶持力度,从政策、资金、标准化、技术规范、市场培育等方面着手,适时进行利用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络等进行宣传,为推广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努力使贵州省预拌砂浆产业和混凝土矿物外加剂产业朝规模、规范的目标迈进。
5、加强原材料管理,加大对高性能混凝土的研发和推广及运用,保证商品混凝土质量。
随着混凝土产业的发展,混凝土用原材料的品种和生产厂家越来越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为确保其质量,应制定原材料备案管理制度,要建立检查制度,对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材料禁止使用,确保混凝土质量。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加大对高性能混凝土的研发,积极推广高性能混凝土的运用,制定用于高性能混凝土的原材料地方标准与规程,适用高性能混凝土的工程条件和范围。
6、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多渠道、多形式拓展培训,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1)、举行多形式的在岗培训,提高人员队伍素质。
由于行业人才流动性大,企业对持证人员是”一证难求“(如试验工、操作工等),企业强烈反映,省建设行政主官部门每年举行的上岗培训,远满足不了企业人才需求,要求能多提供上岗培训机会。为此,可充分利用相关院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装备和检测手段,从及贵州省相关的专业协会和退休的工程技术人员,不定期开展各类基础培训工作,如上岗证、专业技能上岗证、混凝土基本知识、法律法规和标准培训、安全培训、管理人员培训和技术再教育证的培训等,满足企业的生产经营需求,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
(2)、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针对混凝土专业的人才匮乏,企业招聘难的状况,建议主管部门与协会共同充分利用省内大中专院校师资力量,与学校(化工、建材、职业技术学校、建材中专)挂钩和合作,以定向培养、代培等方式,培养企业亟需的各类专业人才。
(3)、加强人才队伍管理、制订行业人才培训中长期计划,为行业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主管部门和协会要共同建立行业人才档案信息库,把握行业人才流向和需求情况,向教学、培训单位反馈人才需求信息、及时培养和输送人才。同时,通过加强人才队伍的管理,杜绝“一证多挂”、“虚岗少配”的现象,对于达不到资质条件的企业,将依法责令其立即整改,甚至撤销其资质证书。
“十二五”规划已进入开局之年,贵州省经济建设又进入到了一个新的上升发展阶段,混凝土产业发展潜力大,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广,企业发展前景一片光明。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紧紧抓住难得的行业发展机遇,增强忧患意识,自觉地推动行业结构调整,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组织开展企业技术培训;加强行业自律,努力规范市场经营秩序,积极转变经营发展方式,以规模发展为目标,努力为建设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混凝土行业而继续努力﹗(后附贵州混凝土及相关产业调查表:全国部份省、市近年加强混凝土企业管理规范性文件目录) [Page]
一、预拌混凝土企业 | ||||||||||||
地区名称/项目 |
企业数量/个 |
生产线 (搅拌站)/条 |
搅拌车/辆 |
拖泵/台 |
臂架泵/台 |
车载泵/台 |
年产能/m³ |
实际产量/m³ |
从业人员/人 | |||
贵阳市 |
54 |
15 |
1800 |
220 |
143 |
124 |
3000万 |
600 |
21000 | |||
遵义市 |
25 |
33 |
720 |
90 |
60 |
68 |
1320万 |
264 |
10800 | |||
安顺市 |
7 |
11 |
115 |
18 |
13 |
11 |
625万 |
125 |
1875 | |||
六盘水市 |
15 |
30 |
230 |
50 |
35 |
32 |
500万 |
100 |
4882 | |||
铜仁地区 |
11 |
22 |
210 |
42 |
28 |
20 |
300万 |
60 |
2197 | |||
毕节地区 |
7 |
10 |
150 |
24 |
17 |
10 |
220万 |
44 |
1785 | |||
黔南州 |
5 |
11 |
120 |
16 |
13 |
8 |
200万 |
40 |
1718 | |||
黔东南州 |
3 |
6 |
70 |
10 |
7 |
4 |
100万 |
20 |
426 | |||
黔西南州 |
6 |
10 |
135 |
22 |
15 |
9 |
300万 |
60 |
1090 | |||
合计 |
133 |
283 |
3550 |
492 |
331 |
286 |
6565万 |
1313 |
45773 | |||
|
|
|
|
|
|
|
|
|
| |||
二、预拌砂浆企业 | ||||||||||||
贵阳市 |
2 |
6 |
|
|
|
|
130万吨 |
|
300 | |||
其他地州市 |
无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混凝土矿物外加剂产业 | ||||||||||||
|
11 |
28 |
|
|
|
|
190万吨 |
|
1200 |
全国部分省、市近年加强混凝土生产管理规范性文件汇编
目 录
1、北京市建委《关于停止(暂停)预拌商品混凝土、混凝土预制构件资质受理、审批事项的通知》(2008年)
2、北京市住建委、发改委、环保局关于印发《北京市预拌混凝土搅拌站治理整合专项工作规划》的通知及《预拌混凝土搅拌站治理整合专项工作规划》(2009年)
3、北京市住建委《北京市预拌混凝土专业承包企业分站资质管理办法》的通知(2010年)
4、北京市《预拌混凝土生产管理规程》(2009年)
5、重庆市城建委《关于印发重庆市预拌混凝土商品混凝土行业2011年—2015年发展规划的通知》及《重庆市预拌商品混凝土行业2011年—2015年发展规划》(2010年)重庆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关于进一步加强预拌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扬尘控制工作的通知》(2010年)
6、成都市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预拌商品混凝土行业管理意见》(2010年)
7、天津《暂停预拌商品混凝土专业资质审批》(2011年)
8、宁夏、广州暂停混凝土企业审批和无资质站将被叫停(2011年)
9、郑州市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郑州预拌商品混凝行业管理的通知》(2009年)
10、贵州威宁自治县预拌混凝土配送管理办法(2011年)
11、江苏省混凝土绿色生产管理规程(2011年)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