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耗能行业增长快节能减排须紧跟

湖北环保产业网 · 2011-12-08 00:00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平稳趋缓,但高耗能行业增长呈持续加快之势,不可小觑。

  高耗能行业生产增速加快,能源供求趋紧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3%。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分别为15.1%、19.1%、9.4%,增速分别比1-5月提高0.4、0.4、0.5个百分点。水泥、粗钢、钢材等高耗能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9.6%、9.6%、12.8%,增速分别比1-5月提高0.3、1.1、0.5个百分点。

  高耗能行业发展过快,给我国能源供应带来巨大压力

  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的用电量数据显示,1-6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2.2%。高耗能行业仍是全社会用电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

  一些地方发展的愿望强烈,高耗能行业投资热度不减

  上半年,地方投资同比增长28.1%,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25.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gesep.com延加工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6.9%、14.8%、30.7%,增速分别比1-5月提高4.2、7.7、3.9个百分点。

  地方政府对高耗能行业扩张冲动是今年以来高耗能行业反弹、能源需求快速增长的主要推手。

  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为完成节能减排任务指标,一些地方临时抱佛脚,对高耗能企业采取拉闸限电等非正常手段,甚至对居民生活用电设限。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地方政府加快发展地方经济的愿望强烈,对“两高”企业监管松动甚至网开一面,去年一些被叫停的高耗能项目在今年上半年又重新上马。

  专家分析,因为找不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新兴产业又没有区位、科技、人才等优势,为了快速拉动经济增长,只能习惯性地走过去粗放型发展路子,千方百计地使一些不符合国家政策的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合法化。

  其实,高耗能行业之所以在一些地方能够大行其道,关键还是GDP崇拜的发展观念在作祟。很多高能耗行业收益高见效快,能够在短期内提升GDP增速,满足地方政府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诉求,给政府官员带来立竿见影的政绩。另外,在中国目前财政“分灶吃饭”的体制下,高耗能行业还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为了在刺激经济增长、维持地方的高财政收入、官员政绩等方面获取更大收益,一些地方政府对高污染、高耗能项目欲罢不能、大开绿灯。

  节能减排形势不容乐观,建立长效机制迫在眉睫

  从深层次看,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屡禁不止,很大程度上是经济结构不合理、依靠重工业拉动经济增长的惯性仍在,发展方式粗放、过多依赖能源资源消耗等问题所致。高耗能行业再次抬头,使节能减排工作难度更大,更具挑战性。

  日前,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敲定了“十二五”时期节能减排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方向。

  大政方针已定,关键在于抓落实。加快建立健全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标本兼治的节能减排长效机制势在必行。要使这项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必须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

  第一,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继续淘汰落后产能。此外,还要转变外贸发展方式,限制高耗能产品出口。工信部圈定了今年炼铁、炼钢、电解铝、造纸等18行业2255家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人们普遍认为,完成节能减排目标、遏制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任务依然艰巨。

  第二,完善对地方政府的考核制度,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区发展考评体系。目前,对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主要还是以当地的经济发展作为考核指标。必须淡化GDP考核,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追究决策者的环境污染和能耗严重的行政责任。避免像“十一五”时期,一些地方节能减排工作前松后紧,最后临时搞突击现象发生。可喜的是,今年一些地方如北京市主动减速,摆脱GDP崇拜,在转变发展方式上迎难而上,节能减排继续领先全国。承受一时阵痛为了长远更好地发展,这种做法值得借鉴。

  第三,大力实施能源价格改革,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这是抑制高耗能企业不合理用能需求、破解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难题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国务院6月底批准国家发改委《关于2011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推进成品油、电和天然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择机实施居民用电阶梯电价提上日程。扩大资源税改革试点方案已上报国务院。

  第四,多管齐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的核心是提高能源效率,降低单位产值能耗。目前,我国能源利用效率总体水平还不高,进一步提高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需要完善相关政策,加大对能源科技投入,鼓励节能技术的研发应用。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节能减排作为调结构、扩内需、促发展的重要抓手,必须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更有力的措施强力推进。只有打好这场攻坚战和持久战,才能从根本上遏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我国经济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7:2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