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混凝土泵车市场的发展及瓶颈
一、客观条件促使混凝土泵车的不断发展
1。大环境决定命运
混凝土究其是基础建筑材料的缘故,广泛应用在各种建筑物和构筑物。商品混凝土相较现场搅拌的混凝土而言,是指由水泥、骨料(主要指砂、石)、水以及根据需要掺入的外加剂、矿物掺合料等成分按一定比例,在搅拌站经计量、拌制后出售的混凝土拌合物,而后采用运输车在规定时间内(一般在3小时以内)运至使用地点。商品混凝土相较传统施工系统所采用现场搅拌混凝土具有诸多优点,其实质就是把混凝土这种主要建筑材料从备料、拌制到运输等一系列生产环节从传统的施工系统中分化出来,成为一套独立的建筑材料加工环节。商品混凝土的问世自然链接混凝土机械的诞生。混凝土机械主要指混凝土泵(拖泵、车载泵)、泵车、搅拌车和搅拌站等4类产品,据统计显示,这4类产品的市场需求随着商品混凝土使用量的不断扩大而增加。混凝土泵车历来以技术含量高、单价高、利润附加值高被称为混凝土机械的王牌产品,因此其发展占据了混凝土机械市场需求的核心。
混凝土泵车在建筑施工作业中,与混凝土输送车相互配合,完成混凝土输送和浇注任务。同样也具有诸多优点:混凝土泵车因其将混凝土泵安装在汽车底盘上或专用车辆上,把混凝土的输送和浇灌工序综合在一起,节省了时间和劳动力,减轻了劳动强度,保证了施工质量,减少了成品混凝土的无端消耗。
受益于我国商品混凝土的推广进度,商品混凝土的使用已由一线城市向2-3线城市及广大农村区域推进。交通运输、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市政建设、农林水利、国防等这些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发展,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南水北调、各大夸奖跨河桥梁以及各个城际高铁的相机开工建设带动了国内商品混凝土行业的飞速前进,施工规模和范围的不断扩大促进了混凝机械的腾飞,为混凝土泵车提供很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近年来混凝土泵车的市场需求量快速增加,增长幅度超过了100%。我国的混凝土泵车用户数量增加也十分明显。我国混凝土泵车使用单位的主体是合资股份公司和沿海发达地区的个体,团体用户主要是年生产能力在30万m3以上有资质的商品混凝土供应商、行业内规模比较大的建设施工单位、各类有一定经济实力和经营规模的施工机械租赁企业、从原建设施工单位分离出来的设备管理部门等;个体用户主要是沿海发达地区的个体搅拌站和个体机械租赁部。目前在国内团体用户约在1000家以上。工程对混凝土泵车的泵送排量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一些大型工程上更是如此,工程强度和进度在市场压力与市场需求下的进一步得到提升。国内商品混凝土行业和建设机械租赁业务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混凝土泵车的使用单位迅速增加,也加速了泵车生产企业和产量的不断增加,产品性能、质量都在迅速提升。
随着臂架等核心技术的研制成功,尤其是随着近年来混凝土泵送技术的产业化,我国的泵车市场,民族品牌的市场奋起直追,不断赶超国外品牌,由过去的10%转变为90%,从而主导了国内的混凝土泵车市场。
1998年以前,全国的混凝土泵车年销量不到200台;1999年-2002年,随着建设工程对生产效率的关注以及商品砼的大范围使用,混凝土泵车的销量迅速增长,年均增速在40%以上;2003年混凝土泵车的销量大幅上升,至2005年平稳增长;2006年混凝土泵车销量又开始大幅攀升,达1919台,2007年约为3885台,2008年则同比增长30%。2009年我国混凝土机械销售台数同比增长42。1%。2010年,相较以往,我国混凝土机械销售台数同比增长28%。[Page]
中国混凝土机械市场的持续火暴。2011年更是有某龙头企业混凝土泵车已创下月销量逾800台的新纪录,且这种火爆程度已经延伸到三、四线城市,因施工方式的改变、商混率的提升带来了需求的扩大。据悉,在内蒙古鄂尔多斯这座人口数量不足50万的小城市里,2009年下半年至今年六月初所销售的混凝土泵车超过都已400台;建成投产的搅拌站达260家,加之在建和准备建设的搅拌站,预计超过400家。
2。“禁现”促进发展
如何节能环保是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遇到的重大考验,混凝土泵车也不例外。受到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自2003年以来我国开始逐步禁止在城市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简称“禁现”),到2011年我国各省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不断推出相关“禁现”政策,将这种政策由农村拓展至城市,监督并执行,予以违规违纪单位及个体相应力度的惩罚。这使得商品混凝土有节有序的发展,混凝土机械的普及率不断升高,混凝土泵车的发展更是有利可寻,应运市场需求不断推陈出新,不断拓宽市场占有率。
二、几家欢喜,几家忧,国内混凝土泵车市场何时均衡发展
混凝土泵是20世纪的产物,德国于1907 年第一次提出了混凝土泵的专利。美国于1920年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机械式混凝土泵,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液压混凝土泵。众所周知,意大利CIFA于1968年研发并制造了全球第一台混凝土泵车(1968年,16m),CIFA研发、创新的历史就是国际混凝土搅拌、运输和泵送机械的开端。
1977年,建机院和原浦沅(现中联重科工程起重机事业部)设计并生产了中国第一台泵车,拉开了中国混凝土泵车的市场。
自此,国内泵车市场不断推陈出新。尤以三一和中联为首在混凝土泵车市场的发展更是突出。三一重工在泵车制造上拥有无可比拟的丰富经验与领先优势,随着2008年12日31日由三一重工自主研制的世界最长72米臂架混凝土输送泵车的成功下线,三一目前已形成了25m-72m全系列混凝土泵车的强大供给能力,能充分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中联重科16m臂架长到2011的CIFA最新研发的62米超轻碳钢技术的长臂架混凝土泵车,及200m3 / h超大方量泵送系统同样在泵车市场拥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中联集团起草并制定的《混凝土泵车》行业标准于2005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此外中联还研发了泵车远程维护与定位系统,并于2008年6月25日公布收购意大利赛法公司,混凝土机械技术上的相通性必然使其产品质量再上新的台阶。
山东鸿达建工集团,作为山东省建设机械重点企业集团,不断开拓创新,先后从全国聘任8名机械行业专家,成立科技研发中心,不仅在国内率先推出14方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满足了大型混凝土工程快速高效的需要,还成功试制出国内第一台采用国产底盘的48米泵车,成为山东省第一家、全国第三家泵车生产厂家。 徐工56米、52米、48米等高米数泵车在该市的销售情况较好,客户的认知度也普遍较高。福田重机形成制造生产22米-48米混凝土泵车的能力。37M到39M、42M、47M,直到今天的52M,星马股份泵车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攀登新的高峰,不断为星马泵车品牌增加新成员,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 山推目前已具备26m-51m混凝土臂架式泵车7个产品系列的研发、制造能力,形成了当前混凝土行业的全系列产品,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实力。 全进重工根据客户的需求全面推出48米和52米奔驰底盘混凝土泵车产品,产品一经推出就大受新老客户的欢迎。
目前我国混凝土泵车生产制造企业有十余家,国内混凝土机械行业集中度高,国内生产能力最强的企业是以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徐州重型及福田重机为代表的第一梯队,第二梯队中辽宁海诺、安徽星马、上海普斯特、山推、全进重工和山东鸿达建工集团,它们的产量占了全行业的90%以上。其中,三一和中联的泵车就占据了国内市场的大半份额,成为国产泵车的一线品牌和全球瞩目的长臂架、大排量泵车制造企业。 成为这个行业里的垄断者,目前,这两公司的混凝土泵车的国内市场占有率约为80%。[Page]
混凝土泵车是三一与中联混凝土机械的主要利润来源。2008年全年国内混凝土泵车销量近4000台,三一中联两家的市场销售总和为3017台,占比混凝土销售市场的75%,两大集团逐渐形成垄断之势。09年中联公司的泵车销售量已经同比增加了60%,三一重工的泵车、车载泵、搅拌站、搅拌车等混凝土机械产品的销售额在2010年都保持了90%以上的增长速度中联。2010年中联泵车较往年销售额同比增长280%。
多家实力型企业,在专用车领域有着成熟的运作经验,看好泵车利润率高的特点,期望利用自身的制造实力和营销网络,在泵车产品上有所伸展。但进入泵车制造领域后,却难以取得品牌与销售数量上的突破,甚至淡出并退出泵车市场,这其中一方面缘于难以突破制造工艺的瓶颈,另一方面就在于服务,用专用车的理念来做工程车,在服务领域不能保持高度投入,不能为用户提供融资平台,起步时就已经慢半拍。
三、混凝土泵车的发展瓶颈
1。客观环境制约生产技艺
混凝土泵车的作业范围受臂架长度的制约,臂架长度越长其作业范围越大,适用范围也越广。然而随着臂架长度的不断增加,行驶中的车辆尺寸也越长,混凝土泵车在市区行驶以及在工地上施工时往往因其这边的客观环境受到一定的制约。大型化使得产品的泵送压力越来越大。
这就向混凝土泵车的输送缸及臂架的液压支撑机构设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臂架长度每延长一米,液压系统所要承受的压力就会大幅提高,单纯的几何式放大是不行的。三一重工66米泵车在参加慕尼黑宝马展时意外折断,就有业内人士对其液压系统的设计提出了异议。随着臂架式混凝土泵车臂架越做越高,车型越做越大,其使用的输送缸的缸径也越做越大,目前国内使用混凝土输送缸的缸体直径较大的已达260毫米。输送缸越大,工作起来的不稳定性也越高,再受制于整机重量和体积,缸体不可能越做越大。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提高输送效率,是企业在产品研发的重点。 由此可看出三一重工72米臂架长度的混凝土泵车的成功研制与问世,确为不易。
结构布置是混凝土泵车产品研发的难点之一。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合理布置产品结构,一方面要强化各部件的强度和效能,另一方面也要在结构设计上实现创新。由于经常在公路上行走,混凝土泵车会受高度限制,臂架收起时顶部高度要尽量低,目前国内常见的臂架折叠结构多为R形或Z形。5节以上臂架则需采用两种折叠形式相结合来实现臂架的展开、收拢。支腿结构也是如此,如何使支腿结构保持稳定性又轻松收缩,各生产厂家对此也下足了功夫,目前较普遍的形式仍是X形和双摆动式。
2。技术水平、技术创新能力不及国外先进企业
中国混凝土泵车市场,早期由国外产品一统天下(德国普次迈斯特、施维英),约占90%的市场份额,近几年来则以三一重工、中联重科为代表的国内品牌,占据了混凝土泵车市场的90%以上的市场份额,外资品牌已下降到仅占市场份额的10%(德国普次迈斯特、施维英)。
但普茨迈斯特机械作为进入中国市场最早的欧洲顶级品牌,在国内泵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形势下,仍然保持稳定的市场占有率。之所以可以长时间占据中国泵车市场是因为其拥有过硬的技术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而在中国,除个别集团在混凝土泵车领域拥有长足发展,其他尝试踏足的生产企业进进又出出,中国混凝土泵车市场仍然存在很大一块空白领域。[Page]
我国从1982年引进日本技术开始批量生产混凝土泵车,经过20余年的发展,泵车的设计水平、制造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据统计,目前我国混凝土输送泵制造商已达100多家,虽然混凝土泵车这些年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无论是制造商的技术水平、制作工艺、生产能力等都与国外先进企业有不小差距。
混凝土泵车技术升级的途径主要以外部引进消化吸收为主,原始创新很少,集成创新更有待大力加强。而与主机产品迅速发展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基础零部件和基础工艺发展严重滞后。与主机配套的发动机、变速器、驱动桥、高压大流量的泵、阀、密封件、高强度紧固件等基础零部件质量可靠性差,品种规格不全,特种原材料等长期依赖进口。
此外,和许多工程机械产品一样,混凝土泵车的核心零部件也难以实现国产化。比如泵车的三大部分--底盘、泵送系统和臂架中,国内产品几乎大部分采用进口件。底盘几乎都是进口的,我国多采用的是五十铃、奔驰、沃尔沃等进口产品。也有不少厂家使用的是国产汽车底盘,配以国产的驱动装置,但相对而言,其故障率仍较高。臂架系统过去也是基本上采用进口产品,目前除三一重工的泵车臂架已基本实现国产化外,其它各厂大多采用进口意大利或德国臂架。除此之外,液压件、泵、阀、电器控制系统等产品也受制于国外产品的制约。
除个别企业拥有自制臂架等相关混凝土泵车技术,新产品开发的种类各厂家大体相似,很多是学别人的,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较罕见。如果再不重视自主技术的开发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人自己的泵车相对于国际大市场的变迁会越来越少,甚至会成为外国公司的技术附庸。
那么问题的根源究其何在?
首先,技术来源上存在问题。在工程机械制造业企业的技术一般有三个来源:社会的公共技术研究平台提供;企业通过引进技术及消化吸收后所形成的技术;企业自主创新技术。随着科技体制的改革,原属于产业部门公共性质的研究机构越来越多的转制成了企业,性质的改变、经营性身份的确定使其没有义务和多余能力再从事共性技术研究。那么,原来为广大企业提供共性技术,为行业提供技术来源的功能就逐渐消失了。同时,从国家整体创新系统上来看,产业的创新体系构成缺席,导致在结构上共性技术研究也跟着缺席。那么,要解决这一难题,还要仰仗于公共资源的介入与支持。
其次,自主创新主体上存在问题。最活跃的企业在创新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与带动性明显不足。目前,国内混凝土泵车相关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的强度偏低。虽然较往年有明显增加,但与国外这一行的竞争对手相比,差距甚远。比如,缺乏高性能实验基地及试验方法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国内企业普遍缺乏高精尖技术,关键就在于实验和检测平台的投入力度远远不够。实验做得少,导致提取技术经验的数据积累偏少,没有庞大的数据库支撑,创新及成功的典型就无法成立。
“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事实上,所有非自主发明的技术后进国家都是从引进、采用和吸收进从而实现超越的。但成功者可以有足够的底气保证,当它们被原有的市场领先者视为威胁时,不被排挤出局,继续向国际技术前沿迈进。只因其企业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自主创新能力。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技术从模仿开始,但也要从模仿延伸发展并成立自己的特色,做出自主产品。
服务的高壁垒、关键零部件的研制、整套解决方案的提供、二手设备再制造和营销资源的整合、技术创新的要求等对混凝土泵车企业都是极大的考验。但创新才是混凝土泵车发展的灵魂所在,只有不断积累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发展,才能满足客户需求,帮助客户实现性价比最优化,具有独特的竞争力,才能助推泵车企业在此行业的不断前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并且使得我国混凝土泵车市场越来越有活力永葆青春。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