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绿色建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中国建设报 · 2011-01-27 00:00

  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已成为全球共识。建筑物在建造和运行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能源,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目前,人类越来越认识到建筑及其运行对气候和环境的巨大影响,掀起了世界范围内发展绿色建筑的高潮。

  我国2006年发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绿色建筑作出如下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从概念上来讲,绿色建筑主要包含三点:一是节能,这个节能是广义上的,包含了上面所提到的“四节”,主要是强调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二是保护环境,强调的是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三是满足人们使用上的要求,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发展绿色建筑意义重大

  1.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消耗多、能源短缺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危及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问题。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城乡建设规模空前,伴随而来的是严峻的能源资源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每年新增建筑面积达18 20亿平方米,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1/3,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二至三倍,同时建筑还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原材料等,无论是能源、物质消耗,还是污染的产生,建筑都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绿色建筑在建筑活动及建筑物全生命周期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高效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因此,发展绿色建筑是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2.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

  气候变化是全球关注的问题,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我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并在2009年12月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郑重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下降40% 45%。建筑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对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绿色建筑符合以低能源消耗、低温室气体排放为特点的低碳时代要求,切合节能减排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题。《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第四部分“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中提出:“积极推广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和绿色建筑,新建建筑严格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不但对实现2020年绿色经济减排目标具有关键性作用,而且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也将有重要影响。

  3.实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绿色建筑是引领建筑技术发展的重要载体,绿色建筑的发展将改变我国建筑业技术含量低、产品质量不高、品质低的现状,转变建筑业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引领建筑业摆脱传统落后的局面,使建筑业向注重科技含量、注重循环经济、重视质量和效益、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

  绿色建筑活动不断推进

  我国推行绿色建筑战略是在国家战略发展的背景下逐步进行的。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等国家相关战略的背景下,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完善。此外,随着政府推动力度的加强和人们对绿色建筑概念的逐渐了解,相关人士依据绿色建筑理念展开了大量的建设实践活动。

  1.列入国家科技发展规划

  2005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 2020)将“城镇化与城市发展”作为11个重点领域之一,在“城镇化与城市发展”中,“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是五个优先发展的主题之一。

  2.初步确立法规标准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和实施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时,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初步建立,《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规划设计部分)》及《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等技术标准与技术规范相继发布,建立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制度,正式启动绿色建筑评价工作,结束了我国依赖国外标准进行绿色建筑评价的历史。

  3.搭建绿色建筑交流平台

  2005年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有关部委每年召开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大会主要交流、展示国内外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的最新成果、发展趋势和成功案例,研讨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技术标准、政策措施、评价体系和检测标识,分享国际国内发展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工作的新经验,促进我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的深入开展。大会已成为推进绿色建筑发展,传播交流新技术、新产品、新经验,加强国际合作的宣传、交流和示范的平台。

  4.创新绿色建筑技术研究

  2004年,原建设部设立了“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绿色建筑创新奖分为工程类项目奖和技术与产品类项目奖,为推进我国绿色建筑及其技术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07年7月,“百项绿色建筑与百项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项目”启动,旨在通过这项工程形成一批以科技为先导、节能减排为重点、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和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

  近年来,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有了长足的发展。到2009年底,绿色建筑面积累计达到2000多万平方米,全国城镇新建建筑设计阶段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比例为99%,施工阶段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比例为90%。北方采暖地区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共计10949万平方米,可形成年节约75万吨标准煤的能力,减排二氧化碳200万吨。

  发展绿色建筑存在的问题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时间较晚,无论是理念还是技术实践与国际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虽然目前发展势头良好,在政策制度、评价标准、创新技术研究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各地也出现了一批示范项目,但我国绿色建筑发展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地区发展不平衡、总量规模比较小,现有的绿色建筑项目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以及大城市。目前,推动建筑节能、发展绿色建筑已成为社会共识,但绿色建筑的推广仍存在很多困难。

  1.认识理念仍有局限

  一是不少地方尚未将发展绿色建筑放到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缺乏紧迫感,缺乏主动性,相关工作得不到开展。二是由于发展起步较晚,各界对绿色建筑理解上的差异和误解仍然存在,对绿色建筑还缺乏真正的认识和了解,简单片面地理解绿色建筑的含义。如认为绿色建筑需要大幅度增加投资,是高科技、高成本建筑,我国现阶段难以推广应用等等。关于绿色建筑真正内涵的普及工作仍然艰巨。[Page]

  2.法规标准有待完善

  绿色建筑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相应的政策法规和评价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国家对绿色建筑没有法律层面的要求,缺乏强制各方利益主体必须积极参与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缺乏可操作的奖惩办法规范。

  绿色建筑与区域气候、经济条件密切相关,我国各个地区气候环境、经济发展差异较大,目前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没有充分考虑各地区的差异,不同地区差别化的标准规范有待制定。因此,结合各地的气候、资源、经济及文化等特点建立针对性强、可行性高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和实施细则是当务之急。

  3.激励政策相对滞后

  相对于各种法规、标准和规范的不断出台,激励优惠政策配套相对滞后。尽管目前已经实行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的财政补贴政策,但支持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的财政税收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对绿色建筑缺乏补贴或税收减免等有效的激励,很难提高企业开发绿色建筑的积极性。制度与市场机制的结合度有待提高。

  对于企业来说,虽然绿色建筑更加节能与环保,从长远来说更加经济,但绿色建筑的设计与建造本身可能会增加一定的成本,加上目前消费者偏重商品房的价格、位置与安全,对于绿色建筑所体现的节能、环保、健康价值认知不够;尽管政府不断加大绿色建筑的推广力度,但企业在法律不强制、政策不优惠、受众没要求的客观环境下,限于急功近利的心态和责任意识的不足,同时考虑绿色建筑所带来的初期投资增加,多数没有自觉开发绿色建筑的动力。对于消费者来说,由于绿色建筑的建造成本通常高于普通建筑,这部分附加成本往往会转化成用户的负担,在相关税收优惠不足以抵消购房成本的增加额时,绿色建筑难以赢得绝大多数市场。因此,在绿色建筑发展初期,政府如何通过制度建设,运用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是目前面临的一大挑战。

  4.技术选择存在误区

  在绿色建筑的技术选择上还存在误区,认为绿色建筑需要将所有的高精尖技术与产品集中应用在建筑中,总想将所有绿色节能的新技术不加区分地堆积在一个建筑里。一些项目为绿色而绿色,堆砌一些并无实用价值的新技术,过分依赖设备与技术系统来保证生活的舒适性和高水准,建筑设计中忽视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等措施,直接导致建筑成本上升,在市场推广上难以打开局面。

  国外发展绿色建筑的启示

  国外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实践开始得较早,发展绿色建筑是从建筑节能起步的,在建筑节能取得进展的同时,伴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产生和健康住宅概念的提出,又将其扩展到建筑全过程的资源节约、提高居住舒适度等领域,将原有节能建筑改造成绿色建筑的活动越来越广泛。绿色建筑由理念到实践,在发达国家逐步完善,渐成体系,成为世界建筑发展的方向,成为建筑领域的国际潮流。

  发达国家法律法规体系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主要通过法律和经济作为调控手段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环境保护、建筑节能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并通过提供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奖励、免税、快速审批、特别规划许可等措施大力推动和扶持绿色建筑的发展,促使绿色建筑被社会广泛关注和认可。

  推行绿色建筑较为成功的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有一套科学、完备、适合本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规范管理和指导绿色建筑的发展。如美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能源与环境设计导则》,政府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强制和引导发展商申请绿色建筑认证。一些州与地方政府采取命令的方式要求政府投资以及超过一定面积的新建筑(包括私人建筑与政府投资建筑)符合绿色建筑标识的要求。一些州与地方政府对绿色建筑设计、建造者、业主减免、扣除税收,对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新建筑给予快速审批并降低审批费,还根据建筑获得评价标识的级别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

  发展绿色建筑的对策建议

  1.理念先行引领绿色建筑发展

  绿色建筑代表了世界建筑未来的发展方向,推广和发展绿色建筑有赖于绿色理念深入人心,需要全社会观念与意识的提高,要向全社会宣传普及绿色建筑的理念和基本知识,提高民众的接受度。绿色建筑不等同于高科技、高成本建筑,不是高技术的堆砌物,因地制宜地选择适用的技术和产品,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和建筑设计,并不需要增加过多的成本。

  2.完善法规保障绿色建筑发展

  推广绿色建筑需要政策法规的引导和制约,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现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的内容,对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及环境保护做出补充要求,增加奖惩条文。要加大强制执行新建建筑节能标准的力度。对于符合一定条件的政府投资建筑应要求符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发挥政府示范作用,增强绿色建筑的社会影响,起到更好的引领作用。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生活水平与社会习俗都有巨大的差异。作为未来建筑发展方向的绿色建筑与区域气候、经济条件等密切相关,需要加快绿色建筑标准的编制,使标准能够覆盖不同的气候区及不同类型的建筑。完善绿色建筑地方标准体系,建立适合各地特点的标准。

  3.激励政策促进绿色建筑发展

  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建立有效的激励政策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目前,完善各种财政税收刺激政策已刻不容缓。借鉴国外经验,政府应制定一系列符合国情的激励政策,建立市场机制和财政鼓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提高相关行业、企业和消费者的积极性。对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建筑投资者、消费者实行一定的政策优惠,采取经济补贴、低息贷款、税收减免等激励政策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4.适用技术推动绿色建筑发展

  在绿色建筑的技术策略上要因地制宜。绿色建筑技术研究在国外开展得较早,已有大批的成熟技术,在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适用绿色建筑技术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选择与创造适宜本土的绿色建筑技术,走本土化绿色之路。大量建筑在建造过程中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选择最适用的技术与产品,把适用技术合理地集成在建筑上,尤其是自然通风和天然照明技术要得到强化应用。可以推广且成本不高的技术与产品才是绿色建筑技术与产品的重点。

  面对全球能源危机和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在发展低碳经济、力推建筑节能的大背景下,绿色建筑将成为未来建筑的趋势和目标,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5 21:3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