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建材引进大集团 推动建材工业大重组

中国建材报 · 2010-12-21 00:00

  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一五”以来,在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强力推动下,在我国建材工业“由大变强、靠新出强”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湖南建材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截至2009年年底,全省拥有规模以上建材企业1495家,从业人员19.36万人,资产总额达526.15亿元;建材工业总产值达931.87亿元,工业增加值达266.96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06.44亿元,实现利润49.96亿元。2009年,全省水泥产量7661万吨,居全国第八位,其中散装水泥供应量3041.61万吨,居全国第十位;平板玻璃产量1672万重量箱,居全国第十位;卫生陶瓷产量1067万件;新型墙材产量160亿块标砖,占墙体材料总量的60%。今年,全省建材工业总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大关,在“中部崛起”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车”,这一切要归功于“由大变强、靠新出强”战略的出色导航。

  引进大集团,推动大重组,带动大发展

  湖南省建材工业经历了“九五”较为艰难曲折的滞涨期,度过了“十五”由低迷走向回升的“爬坡期”,进入了“十一五”跨越式发展的增长期,在全国建材工业发展中实现了“弯道超车”,走上了一条引进大集团、推动建材工业大重组、带动行业大发展的道路。

  早在“九五”期间,湖南韶峰水泥集团公司斥资7.9亿元,全线引进国外技术和设备,建成日产2000吨新型干法生产线,跨入全国水泥行业先进行列。但受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这个“样板工程”没有产生预期的“示范效应”。到了“十五”期间,以湖南印山实业、益阳东方水泥、东江金磊水泥为代表的湖南本土民营企业,跻身干法水泥行列。2003年,海螺水泥进驻湖南,投资新建双峰海螺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成为湖南水泥工业发展的新标杆。发展相对落后的湖南水泥工业,开始从低迷中回升,进入了“爬坡期”。

  进入“十一五”后,湖南凭借其“中部走廊”的区位优势,一方面抢先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一方面以“长株潭两型社会”国家试验区建设为引擎发展社会经济,湖南顿成投资热土。湖南水泥工业也从此进入发展巅峰期: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能由2005年的555万吨,飙升至2009年的3990万吨,2010年预计达到5300万吨,“十一五”期末同比“十五”期末增长了8倍多。湖南水泥在技术与装备结构、组织结构、区域布局等方面都得到了提升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湖南水泥“大而不强”的落后局面,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发展势态良好。预计今年全省水泥“前十强”企业总产量将占全省总产量的70%以上。

  “十一五”期间,湖南散装水泥发展迅猛,发散量由2005年的1089万吨增加到2009年的3041万吨;散装率由30.8%增长到40.3%。中心城市基本实现预拌混凝土化,预拌混凝土产业向县级城市拓展。散装水泥工作重心开始由城市转向农村,农村推散方兴未艾。

  湖南新型墙材革新工作推进有力,形成了以加气混凝土、页岩烧结砖、混凝土多孔砖、混凝土空心砖、石膏砌块、轻质板材为主的产业格局。2009年,新型墙材产量折合标砖160亿块,位居全国第七位;新型墙材率达60%以上,居全国前列。

  近年来,湖南玻璃工业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通过引进宁波旗滨集团兼并重组原株洲玻璃厂,组建株洲旗滨玻璃集团。经过技术改造和投资兴建项目,企业产能由重组前的年产440万重量箱提高到现在的1200万重量箱,去年平板玻璃产量已占全省总产量的74%,成为名副其实的行业龙头企业。

  湖南建筑卫生陶瓷工业也取得了快速发展,通过引进重庆四维瓷业集团兼并重组原湖南省建筑陶瓷总公司,成立了湖南四维洁具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技术改造,形成了100万件洁具产能,目前已成为重庆四维瓷业集团的重要出口基地。在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中,新中源、东鹏等一批知名陶瓷企业纷纷落户湖南,形成了建筑陶瓷后发赶超的良好态势。

  靠新出强,转变建材工业增长方式

  靠新出强,就是通过管理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等手段,提升企业和行业核心竞争力,是我国建材工业发展战略的灵魂。

  湖南南方水泥集团有限公司通过管理创新,在旗下企业广泛开展经济技术指标对标竞赛,实施精细化管理,企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2009年,在南方水泥集团综合效益评比中,湖南南方水泥集团旗下的东江南方、长沙坪塘南方、祁东南方3家企业囊括了前三甲。

  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亚洲最大熔铸耐火材料生产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氧化法熔铸氧化铝系列产品,畅销全球50多个发达国家和地区。

  怀化金大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独辟蹊径拓展企业产业链,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在一个占地800亩的工厂内,建成了石煤发电—五氧化二钒提炼—白碳黑提炼—水泥生产(利用工业废渣)—预拌混凝土—余热发电等循环经济产业链,已成为湖南建材工业节能减排示范企业。

  株洲旗滨玻璃集团在做大做强浮法玻璃主业的同时,通过技术创新兴建了2条钢化玻璃生产线、3条中空玻璃生产线、1条夹层玻璃生产线和1条套丝网印刷玻璃生产线,形成了120万平方米玻璃深加工年产能。

  在行业技术创新方面,湖南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98%都作了余热发电配套设计,80%的生产线余热发电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水泥工业正在从传统的能耗大户,转变成节能大户。每家工厂的余热发电能够满足30%以上的生产用电量。

  通过对传统建材工业的创新改造,建材工业已成为湖南省重点培育的10个千亿元产业之一。2010年,全省建材工业总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成为带动湖南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用“两型社会”标准,规划湖南建材工业发展蓝图

  “十二五”期间,在湖南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将重点建设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加快长株潭城市群实质性融城,打造城市圈增长极;实施省内东、中、西部互动,加快“一点一线”地区发展,促进湖南中部崛起,推动湘西地区保护性开发,实现湖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基于此,建材工业作为一种资源型、耗能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如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节能减排,已成为湖南建材工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一是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高度,科学规划湖南建材工业布局。尤其是水泥和玻璃是国家重点控制产业,湖南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请中国建材规划研究院编制了湖南省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二是严把项目审批关,防止重复建设。对新型干法水泥、平板玻璃等项目进行严格控制总量,等量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尽快使行业上规模、上水平、提质量、增效益。

  三是大力发展新型建材,建立门类齐全的湖南建材工业体系。如卫生洁具、建筑陶瓷、装饰装修材料、化学建材及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等,这是湖南建材的“短板”,要运用“政策杠杆”引资引智,加以补齐。

  四是发挥资源优势,发展非金属矿产业。治理散(分散开采)、粗(加工粗放)、小(企业规模小),培育集(集中开采)、深(深加工)、大(企业集团)。

  五是按照节能减排要求,实现湖南建材工业发展提质提速。所有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平板玻璃生产线都配套余热发电和环保项目,把能耗降下来,把排放减下来。把散装水泥工作和墙体材料革新工作,作为湖南建材工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两翼,纳入到各地政府节能减排考核目标体系中,上升到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来抓落实。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3: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