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09年预拌混凝土行业发展报告

江苏省建筑钢结构混凝土协会 · 2010-03-26 00:00

  该报告的统计数据是根据全省各混凝土企业填报和各地级市散装水泥办公室及混凝土行业协会统计汇总,经省建筑钢结构混凝土协会将几方数据核对、修正后得出,涵盖全省建设系统的542家预拌混凝土企业,其中,二级资质企业173家,三级资质企业359家。

  一、回眸2009,发展超过预期

  回眸2009年,虽然受到全球性金融危机波及,江苏混凝土行业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却依然没有停下向上攀升的步伐。在经历了1-4月份的U型谷底之后,5月份全行业进入调整恢复期,而从7月份开始,逐月急速增长的势头直到12月底也没有减缓。纵观全年,发展超过预期,令人欣慰。

  (一)行业规模、效益再上新台阶

  1、据不完全统计,至2009年底,全省建筑系统混凝土搅拌机年设计生产能力达3.53亿立方米,增幅为13.36%;全年实际供应混凝土方量1.2731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6.03%。已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

  2、全年累计实现销售产值338.3亿元,比上年增长0.24%;全年全行业实现增加值0.81亿元。

  3、全行业劳动生产率95.84万元/人,比上年增长7.26%。

  4、全行业实现利税总额 34.522亿元,占销售产值的10.2%。其中,上交国家税收22.28亿元,全行业平均税率为6.58%;全行业形成利润12.7245亿元,比上年增长8.27%;全行业平均利润率为3.76%,比上年增长0.28百分点。

  5、全行业年未从业人员共43760人,比上年增加15.9%。

  6、全省建筑系统混凝土企业对混凝土主要生产装备的投资共21.38亿元,比上年同比增长31.41%;技术装备率29.93万元/人,比上年增长9.36% 。

  7、全省混凝土企业的水泥仓储能力累计达147.8万吨,比上年度增长16.83%。

  以上数据表明,江苏混凝土行业的规模和效益在2009年实现了同步增长,发展态势好于年初的预期,进一步巩固强化了江苏混凝土行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并与整个江苏建筑业的稳步发展保持了一致。

  (二)苏南、苏中、苏北同步发展,差距继续缩小

  近几年,苏南各地混凝土生产整体依然保持增长势头,虽然增长幅度有所减缓,但仍占据江苏混凝土市场板块的绝对主导地位。苏北、苏中后势勃发,产量逐年递增,市场占有量不断放大,与苏南的差距继续缩小。(见表1)[Page]

近三年江苏三大区域混凝土市场发展态势表        (表1)

  2009年,苏南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五个市的混凝土搅拌机年设计生产能力累计达20947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9.72%;五个市完成的混凝土供应量9214.5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3.45%,占全省总方量的72.37%。无锡地区保持了持续增长的势头,全年完成混凝土供应量2156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4.81%,首次超过南京,位居全省第二;常州地区混凝土供应量首次突破1500万方大关, 全年完成混凝土供应量1560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2.39%;镇江地区以660万立方米,增幅达71.43%,成为全省增幅最大的地区。上年度排名我省第一、第二位的苏州和南京两个区域分别出现了负增长,其中,苏州地区全年累计完成混凝土供应量2981.5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74%;南京地区累计完成混凝土供应量1857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7.67%。(见附表1)

  苏中的南通、扬州、泰州三个市2009年完成了混凝土方量3517.08万立方米,占全省总方量的27.62%,比2008年净增了725.57万立方米,增幅达26%。其中,南通地区预拌混凝土供应量达714.2万立方米,比2008增长28.25%;扬州地区2009年混凝土供应量为529.3万立方米,比上一年度增长3.55%;泰州地区完成混凝土方量438.8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83%。(见附表1)

  苏北的徐州、连云港、盐城、淮安和宿迁五个市的地方政府已相继发布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和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的法令、法规,使预拌混凝土在大部分城市的主城区得以推广,混凝土产量逐年提高。2009年苏北五市的混凝土方量达1834.78万立方米,增幅为50.34%,占全省总方量的14.41%,同比上升4.25个百分点。其中,盐城地区全年完成混凝土方量479.12万立方米,增幅达55.22%;徐州地区完成混凝土方量655.32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7.61%;淮安地区完成混凝土方量310.91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7.44%;宿迁地区完成混凝土方量153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5.54%;连云港地区完成混凝土方量236.43万立方米,出现-20.44%的负增长。(见附表1)

  全, , , 省542家混凝, 土企业,苏南地区有274家,占全省50.55%;苏中地区有80家,占全省14.76%;苏北地区有156家,占28.78%。混凝土生产和供应已覆盖全省城乡,完全满足了本省建设工程的需要,已成为一支拉动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建设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Page]

  (三)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2009年,涌现了一批混凝土强势企业和企业集团,通过一企多站或收购、兼并等形式实现规模经营,成为我省混凝土企业加快发展和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发展趋势。全省混凝土年供应量超过300万立方米的企业有1家;200万立方米以上,300万立方米以下的企业有6家;100万立方米以上,200万立方米以下的企业有21家。全省2009年混凝土供应量前10名的企业销售量达2227.37万立方米,占全省供应量的17.37%。这10家企业2009年实现销售产值累计58亿元,占全省总产值的17.14%。(见表2)

  从区域分布看,实现混凝土销售200万立方米以上的企业3个在苏州,2个在南京,1个在徐州,1个在常州;100万立方米以上、200万立方米以下的企业,也主要集中在这些区域。徐州铸本混凝土有限公司在苏中、苏北地区一枝独秀,以260万立方米的销售量,位居全省第三。这些龙头骨干企业主要集中在混凝土市场仍然较为旺盛的苏南区域,并以其发展速度快、运行质态好的特点,形成了集中成片、连为一体的强势板块,与上年度相比,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另一方面,这些企业从企业治理,到业务结构调整,体量不断增大,再到自身对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审视和布设,已涉足到与混凝土相关的砂石开采、外加剂生产、房地产开发、工程施工等多个领域。

  2009年,国际性金融危机使国内经济增幅减缓,的确给企业造成了很大打击,产量一度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但是,危机也促使各企业在困境面前不断寻求创新,通过机构调整、人才培训,使人员结构得到优化。一批企业通过加强科学化、信息化建设与管理,通过采取一系列应变措施,使企业运行质量大幅提升,管理水平和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发展活力明显增强。有的企业利用服务对自身和用户双边价值的开拓,以及对市场、尤其是高端工程领域的引导和培育,使企业在管理运营、成长质量上具有更长远的后期效应。

  (四)科技进步展现行业新面貌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国家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预拌混凝土传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方式已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发展绿色混凝土、节能、减排、降噪、降粉尘已成为改善城市环境、树立行业形象的突出问题。为此,在各级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引导下,2009年我省混凝土行业在节能、环保、综合资源利用、信息化建设、新技术新装备应用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行业面貌正在逐步由量变向质变转移,由粗放型向技术及服务型转移。

  高铁、桥梁等重点工程对混凝土的高品质和高稳定性的要求极严,凡骨料裸露的混凝土生产企业一律被拒之工程之外。这一规定,推动了预拌混凝土全封闭或半封闭生产工艺在全省的普及,苏南沿线的混凝土企业纷纷按重点建设工程的要求对老工艺进行改进或建新站。无锡、南京等地已有多家企业对砂石料儲存、卸料、上料过程采取全封闭或半封闭措施,达到了建设方的要求,为京沪高铁等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项目作出了贡献。

  江苏于2005年就提出了混凝土无污染生产的发展目标。在经历了研发、试点、推广几个阶段后,到2009年底,全省已有360多家企业(占67%)按要求利用湿混凝土砂石清洗、分离、回收和污水净化循环使用(或达标排放)的技术与装备,大大减轻了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同时,节约了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苏南的很多企业通过对工艺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在降低粉尘和噪音污染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Page]

  江苏从2006年开始,在混凝土行业开展信系化建设与管理的试点和推广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取得一定成效。至2009年底,全省已有82家企业建立了混凝土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系统(ERP),信息技术正在全省逐步普及。利用GPS、GPRS车载设备和车辆管理系统解决车辆调度和管理的企业已达265家,占全省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总数的49%。

  为了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省行业协会提出了“节能、降耗、轻质、耐用”八字方针,引导企业对老(旧)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如对2001年以前生产的搅拌车和2006年以前生产的泵车采取改造一部分、置换一部分、淘汰一部分的方法,使混凝土单方油耗明显下降。其中,全省混凝土泵送油耗从2006年的平均油耗0.7升/立方米,到2009年已下降到0.61升/立方米,下降幅度达14.72%。

  随着高性能混凝土的普及和施工配套技术的日益完善,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双掺技术、自密实混凝土配制技术、中、低强混凝土高性能配制技术、再生骨料应用技术、外加剂复配技术等已在混凝土企业中逐步普及,使各种混凝土外加剂和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应用比例大幅度增加。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全行业使用磨细矿渣累计363万吨,比上年同比增长25.6%;使用粉煤灰627万吨,比上年同比增长29.28%;沸石粉年用量4.34万吨;使用各种混凝土外加剂69.8万吨, 比上年同比增长20.55%。机制砂等再生材料也已在大多数混凝土企业中使用。

  二、全行业运营状态

  (一)低开高走,实现年均增长

  2009年,江苏混凝土市场的特点是低开高走,结果出人预料。

  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房地产市场疲软等因素的影响, 1—4月份,全省混凝土供应量同比下降35%左右。5月份,随着国家和各地刺激经济投资计划的逐步落实,全省大部分地区市场开始回暖,产量逐月回升。据统计,1—6月份,全行业共完成混凝土供应量4584万立方米,与2008年同期5400万立方米相比,同比下降17.8%。7—9月份,除个别地区外,混凝土产量逐步恢复或超过上年度同期水平。至9月底,全行业共完成混凝土供应量8900万立方米,同比下降12.5%,降幅进一步缩小。而第四季度更是出现火山爆发般的井喷现象,一个季度就生产了3831万立立方米混凝土,平均每月达1277万立方米,同比增长达23.3%,使全年混凝土供应量达12731.58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了6.03%,实现了年均增长。

  (二)经济运行好于往年

  2009年,全行业实现销售产值338.3亿元,比上年增长0.24%。与混凝土产量相比,全行业混凝土平均价格(265.72元/立方米)与混凝土方量并没有同比增长,主要原因是原材料价格回落和掺合料的大量使用等生产成本降低,使混凝土平均价格同比下降了5.43%。

  2009年,全行业实现税后利润12.245亿元,比上年增长4.19%。平均单方利润率也有较大幅度增长,平均单方利润达到9.62元/立方米,为近三年新高,帐面亏损的企业大大减少。

  企业应收帐款和负债均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与往年相比有明显下降。据不完全统计,至2009年底,全行业历年累计应收混凝土材料款达173.15亿元,占2009年销售产值的51.18%,比上年增加1.7%。2009年全行业历年累计负债共143.15亿元,比2009年增加3.18亿元,增幅为2.27%。

  从以上数据来看,2009年,全省大部分地区经济运行好于往年。(详见附表2)[Page]

  江苏省2009年混凝土供应量前10名的企业名单    (表2)

排名

单 位 全 称

2009年产量

(立方米/年)

占全省比重

(%)

1

杭氏集团

317.97

2.5

2

永盛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276.3

2.17

3

徐州铸本混凝土有限公司

260

2.04   

4

南京兰叶混凝土有限公司

230

1.81

5

常州巨凝混凝土有限公司

217

1.7

6

亚州建国

215.3

1.69

7

南京恒基混凝土有限公司

201

1.58

8

镇江名和混凝土有限公司

194

1.52

9

国产实业混凝土有限公司

159.46

1.25

10

苏州德力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

156.34

1.23

      

2227.37

17.49

  (三)设备增量加大,运营效率降低

  近几年,建设工程对混凝土企业装备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混凝土搅拌、运输、泵送机械随之大幅度增加,到2009年底,全行业技术装备率达29.93万元/人,为整个建筑业技术装备率最高的行业之一。

  2009年,建筑系统的混凝土企业新增混凝土搅拌机161台(套),拖泵(含车载泵)98台,长臂架泵车267台,搅拌车1762辆。用于这四项机械的投资约20.16亿元,加上其它装备的投资,总计约21.38亿元,用于设备的投资比上年增长了31.4%。

  但从设备的运营效率来看,设备的平均利用率呈持续下降趋势。

  至2009年底,我省建设系统混凝土企业混凝土搅拌机年设计生产能力达35303.25万立方米,比上年度增长13.36%,而实际供应混凝土方量为12731.58万立方米,只占设计生产能力的36.06%,比2008年又下降2.5个百分点。搅拌站产能过剩、资源浪费现象越加严重。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年平均运营效率1.055万立方米/台、年,比上年下降11.8%。混凝土运输租赁业务全年累计为1465.02万立方米,占总方量的11.5%,租赁业务量比上年增加3%。

  混凝土泵送设备年平均运营效率为4.22万立方米/台、年,较2008年下降了4.97%。全年混凝土泵送租赁业务量为1331.41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7.19%。(详见附表3)

  (四)高强度混凝土用量有所增加[Page]

  2009年,C10—C30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用量达76.27%,其中,C10—C25混凝土占30.1%,C30混凝土占46.17% 。C35及以上级混凝土用量占23.73%,其中,有四家企业生产的C80混凝土在工程中使用。C60及以上级别的混凝土已在多家企业生产,产量比上年度有所增加。

  三、展望2010,机遇大于挑战

  (一)发展机遇

  回顾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中央实施了一揽子“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计划,加上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全省纳入长三角一体化,给我省带来重大发展机遇,混凝土行业整体形势继续向好,产量稳步增长,效益明显回升。

  展望2010年,行业总体形势依然看好,整个行业面临一个有利的发展空间。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国家多次重申将继续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巩固经济企稳回升的势头,必将继续实施混凝土行业直接受益的刺激经济政策,无疑是混凝土行业持续稳定增长的有力保证。

  2、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渐过去,2010年,我省经济全面回暖,进入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上升阶段,将为混凝土行业发展提供更有利的环境。

  3、基本建设投资加大。江苏省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计划中的200个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达3200亿元。江苏在经济规模体量与发展速度上仍有持续而广阔的施展空间,为混凝土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4、2014年夏季青奥会在南京举办,使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并提速,加上与此相配套的奥运村建设,场馆建设或改造,环境整治等,使混凝土行业很可能迎来新一轮发展高潮。

  5、南通及苏中、苏北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禁现”范围进一步扩大,工业及民用建筑、市政、道路、桥梁等工程已普遍使用商品混凝土,正在追赶苏南的发展速度。可以预见,在今后若干年,这一广大区域对预拌混凝土的需求将逐年增加。

  6、南京、苏州、无锡等城市地铁工程和城际轨道交通工程,跨江通道工程,机场扩建工程,高铁及站台工程,公路、港口、桥梁工程等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对苏南地区混凝土行业的稳步增长将取到关健的支撑作用。

  7、房地产市场虽然受到高地价、高房价的炒作,社会反响很大,但是,因为关系到民生和经济,仍将得到持续发展。特别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住房需求的增加,国家在严格调控地价、房价的同时,仍将积极促进城市住房建设。尤其是安居工程,中央财政和各地都将相应加大投入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从长远看,房地产市场的正常有序、平稳健康发展,对混凝土行业是有利的,我们要继续抓紧抓好这一传统市场。

  综合各方面因素,建设领域对预拌混凝土的需求将依然保持旺盛,预计2010年全省混混凝土供应量将有一定幅度的增长,年产量将超过1.3亿立方米。

  (二)挑战与机遇并存

  目前,虽然混凝土行业发展的当期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但原有的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2010年行业销量虽然预计仍然保持高位运行,但是一些不利因素仍需我们高度关注。

  1、经济发展中仍有不确定因素。一旦经济出现较大回升,新增货币投放增幅将会下降,造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放力度减弱;对混凝土行业影响很大的房地产市场,在国家连续加大调控力度后,目前走向尚待观察。尤其是下半年以后,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将可能影响到混凝土市场的走势。

  2、产能过剩问题越加突出。在扩内需的推动下,市场需求有所增长,但是产能增长更快。供大于求的格局短期内不可逆转,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

  3、结构不合理问题突出。全行业二级资质企业仅占48.1%,三级资质企业中,仍有一批工艺较为落后、装备不配套、规模小、能耗高、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这些落后产能亟须淘汰或整改。

  4、人力资源匮乏,制约行业发展。随着新上马企业的不断增加,他们纷纷以高薪从老企业挖掘人才,造成职业经理人和试验室主任等高管人才的严重短缺,人才梯队已跟不上行业的扩张速度。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管理手段的日益电子化,使原有的一批企业管理者已难于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

  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试验员、泵工等专业技能岗位人才也严重不足,已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营。所以,人才队伍不足已成为江苏凝土行业发展的瓶颈。[Page]

  5、在江苏,混凝土市场仍为买方市场,建设单位恶意压价和拖欠混凝土材料款的现象较为普遍。由于供求关系在较长时间内不可能有大的改变,行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不可避免。部分地区混凝土市场价格混乱的局面,需要及时有效遏制。

  6、天然砂石原料日益短缺,砂石供应商与混凝土企业的供求关系正在发生变化,逐步由买方市场转为卖方市场,砂石原料的价格上涨及涨幅难于预料。

  7、混凝土外加剂生产企业日益增多,一些技术、人才、装备均不足的作坊式生产企业,不仅自产自用,而且以低价投放市场,扰乱市场秩序,对混凝土质量和行业声誉造成伤害。

  (三)思考和建议

  1、在当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复杂环境下,我们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在保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抑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建议有条件的市、县行业协会会同建设主管部门建立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公布混凝土产能和最新建设投资项目情况,客观分析市场容量和产能利用率,评估已核准混凝土项目产能规模与分布,引导企业谨慎决策,规避投资风险。

  2、推进节约生产、清洁生产等有利于节能降耗、减排治污、提高质量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造,逐步淘汰落后工艺和产能。目前。重点要实施“三废”零排放、降低油耗、降粉尘、降噪音等完善环保设施方面的技术改造。

  3、支持和鼓励具有技术、人才、资金、市场优势的混凝土企业通过资产并购、重组或联合,淘汰一批落后小企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

  4、通过技术创新、人才创新和组织创新,探索适合本行业、本地区特色的混凝土企业管理模式,建立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机制,加快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和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产品的附加值。

  5、省、市行业主管部门应采取措施,尽快制定“混凝土绿色生产达标考核办法”,提高预拌混凝土的市场准入门槛,逐步推进生产能力的调减和空间布局的调整,减少愈演愈烈的资源浪费,力求混凝土供求趋于平衡,生产布局趋于合理,企业生产能力能充分发挥,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使混凝土生产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

  6、行业协会在维护行业利益,减少同行恶性竞争等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当前,有效建立符合区域环境,满足社会和企业自身利益的行业自律、互律制约机制,是行业协会的首要任务,是体现“服务”功能的试金石。

  7、应根据混凝土行业的特点和行业发展需要,组织好人才培训工作。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应积极支持和指导行业协会在专业培训中发挥主导作用,由行业协会制定中、长期和近期的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解决企业急需的短缺人才,以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良性发展。

  附表:

  1、《2009年度江苏省各市县混凝土产量与设备统计汇总表

  2、《2009年江苏省各市县混凝土行业主要经济指标

  3、《2009年江苏省各市县混凝土企业主要生产设备运营状况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5 23:3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