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长江隧道建设左右线过半 进行39项技术改进
中铁十四局昨天通报了南京长江隧道施工进展:截至3月17日,左线隧道已掘进江中2242米,完成隧道总长3/4;右线隧道掘进1574米,完成1/2。
建设方大胆引进创新,对堪称“隧道施工鼻祖”的德国海瑞克设备,总共进行了39项技术改进,不仅保证了工程进度,也保障了长江隧道建成百年工程。
新刀具设计折服德国同行
长江隧道江底地形十分复杂。挑战这项世界级工程,建设方从德国海瑞克引进巨无霸盾构机,体重4000吨,5层楼高,全靠电脑操作,盾构、注浆、管片围护一气呵成。然而谁料到,这台融合世界顶尖技术的盾构机,刀头居然出了问题。
按照德方预想,盾构机掘进2000米后才需更换刀具。可去年8月,右线隧道突然出现故障。虽然德方起初不相信是自己的机器出了问题,但建设方反复论证后判定,刀具损耗太厉害导致了故障发生。长江隧道既要穿越淤泥、粉细沙,还要穿越砂砾层,尺寸、大小不一的鹅卵石,击碎后的碎石像子弹一样弹射出来,混合泥水传输上去。“原配”刀具显然不适应南京江底地质条件。
对德方技术,建设方相信但不迷信,敢于在“太岁头上动土”:组织力量攻关,对刀具进行了几代改进,刀具合金材料的弧度、厚度、尺寸重新设计,使之适应南京江底地质条件。新刀具试用后,掘进长度是德方数倍。“头撞南墙”,德方终于采用了中方技术。
有了“前车之鉴”,如今长江隧道每掘进一段就更换一次刀具,使隧道稳步向江南挺进。指挥部承诺,隧道今年洞通、明年通车的目标不变。
“防水条”使用100年弹性不变
长江隧道施工具有高透水、高水压的“双高”特点:水压高达6.5公斤/平方厘米,压力相当于冲击钻钻击地面,砂砾层的透水系数是粘土层的千倍。隧道既要抗压,又要防水,却做到滴水不漏,穹窿型的四壁很干燥。中国工程院钱七虎院士评价,南京长江隧道是国内隧道数一数二的工程。
中铁十四局总工程师郭信君介绍,南京长江隧道做到滴水不漏,主要依靠四壁管片间的橡胶条。因为四壁管片再合缝,拼接处允许有0.5毫米的误差,但粘在管片之间的胶条,遇水膨胀,把缝隙堵得严严实实。
据介绍,南京长江隧道“聚醚型防水条”是中铁十四局和西北化工研究院、北京化工大学联合攻关开发的新材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使用100年仍能保持原有弹性,能抗击14公斤/平方厘米的水压,超过南京江底水压一倍。
发生火情逃生口自动打开
隧道比大桥成本更省,可以全天候通行,但安全是其核心问题,尤其是防火、逃生、通风条件,长江隧道防范条件怎样?建设方介绍,南京长江隧道按照一级防火建造,一旦发生火灾,喷淋救火系统自动打开,隧道结构将保障2小时的抢救时间。乘客则可从隧道下方通道逃走。而紧急情况下帮助乘客逃生的,是自动开启逃生井盖的“细节设计”。
郭信君介绍,南京长江隧道充分考虑到防火通风要求。隧道四壁将安装防火板、耐火材料,保证2小时烧不坏,满足混凝土温度不高于380℃、钢筋不高于250℃的安全要求。隧道上部通车、下部逃生的设计,在国内隧道是首次使用,国外也只有日本东京湾隧道这样设计,发生火灾时,通风、灭火系统自动打开,通车道两侧每隔数十米有一下行出口,火情发生时,出口井盖自动打开,乘客滑行下去,从两边出口跑出,火势、烟雾不会马上影响到逃生通道。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