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国工程机械进出口情况与对策
2008年,在全球面临经济衰退、各国遭受金融风暴袭击的大环境影响下,资源类商品和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回落。但是由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具有连续性和长期性,因此对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工程与起重机械的需求在近期影响有限。
同时,由于全球面临不可再生资源日益紧缺和粮食安全战略地位受到重视的经济环境,工程与起重机械在开发矿产资源和发展粮食产业经济活动中都会有用武之地,因此对其需求有了更大的空间。目前,我国工程与起重机械进出口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工程与起重机械进出口特点
1.我国工程与起重机械连续第五年出口增速高于机电产品出口增速。虽然我国工程与起重机械进出口贸易占我国机电产品进出口贸易的比重低,约占2%,但是工程与起重机械进出口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比重较低;多数出口产品具有自主品牌和性价比竞争优势;得到国家政策支持,因此工程与起重机械具有出口高速增长的基础与潜力。
2.工程与起重机械连续第四年出现贸易顺差。工程与起重机械进出口贸易2004年之前都是逆差,2005年开始实现贸易顺差,而且贸易顺差率逐年提高。我国工程与起重机械产品知名度逐渐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逐年增加是产生贸易顺差的主要因素。外商投资企业的产品和企业创新产品替代进口是近年来工程与起重机械产品由贸易逆差转为贸易顺差的又一重要因素。
3.工程与起重机械制造商对零部件进行全球化采购。目前我国配套件行业尚无法满足整机制造商的需求,尤其在发动机、液压系统等核心零部件方面。因此,一些有资金实力的企业认识到自己原有供应链的不足,积极与国际顶尖零部件供应商开展合作,利用全球化采购来实现整机质量的提升,抢占国际市场份额。与此同时,工程与起重机械零部件出口也比较多,显示出零部件纳入国际制造体系的趋势。
4.工程与起重机械对新兴市场出口大幅增长。在世界经济不平稳的时候,广大发展中国家形势还不错,中国工程与起重机械产品相对档次较低,性价比较高,在发展中国家有很好的市场,反映在中国对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非洲和东盟等发展中地区的出口依然是呈高速增长态势。
5.工程与起重机械进出口代理制仍需提倡。我国工程与起重机械拥有一批基础雄厚、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出口主力军。这些企业拥有自主品牌产品、具有国际视觉的领导和特别能战斗的国际营销人才,经过近几年的开拓,已经在国际市场上逐渐显露。但是目前存在的出口企业分散经营状态不容忽视,大多数企业还存在经营不稳定、效益低下以及无法开展售后服务等经营弊端。少数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采取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也对“中国制造”造成恶劣影响。由于工程与起重机械进出口急需建立健全售后服务体系,并且在使用过程涉及人身安全因素,建议适当提高进出口企业的准入门槛。
[Page]
工程机械产业目前面临的风险
2005年以来,中国工程机械产业将进入国际市场作为重要战略。在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带动下,2007年中国工程机械产销突破2223亿元人民币,进口49.4亿美元,出口87.0亿美元,全年市场销售总规模为304亿美元,出口已占中国工程机械总产销量的28.6%。目前,我国工程机械国内市场总规模和出口总规模都已经位居世界重要位置。2007年~2008年以来,国内和国际经济环境出现新变化,中国工程机械产业如何应对再次成为重要课题。
目前,中国工程机械的产业风险主要体现在:
一是企业成本在多重因素的拉动下持续增加,出现了成本增加叠加效应和快速增加效应,工程机械产品成本上升30%~60%,企业出现经营风险,工程机械净利润已下降10%~20%;
二是因人民币升值,企业出口报价提高,国际竞争力下降;三是企业对目前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缺乏明确判断,部分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计划有所搁置。
“十一五”期间是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的重要转型期,由内需向国际型,由规模增长向核心能力增长,由产品向品牌转型,中国工程机械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型。
相关对策和建议
我国工程机械企业目前消化成本采取的措施,一是从产业链角度,把成本压力往上游转移,导致上游配套商压力增大甚至出现资金链断裂;下游方面,目前下游采购商接受涨价的程度有限,多数只能接受涨价10%,幅度再大就会出现外商询价、观望和不签单的情况。二是企业自我消化,加强内部管理虽然有助于提高竞争力,但过度消化可能会影响企业利润和长远发展能力。基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我国相关行业企业负责人应该采取如下措施来积极应对成本压力。
1.加强对国内外经济和市场走势的分析。目前国际经济因受美国金融危机连累而放缓,美国正面对一场最严重的金融危机,我国工程机械企业应加强对当前国际金融形势变化和国际市场需求走势的密切跟踪研究。发展是硬道理,中国是世界上最具活力和最大的市场之一,但人均GDP低,内需和投资都是拉动经济发展的必需动力。国内工程机械市场主要靠投资拉动,2008年的冰冻和地震灾害,以及奥运会的成功举办都将进一步促进包括基础设施、新农村、城市化、西部开发和环保项目等重大项目的投资,因此,我国工程机械产业目前首先需要把握好国内市场。国际方面,虽然世界经济面临种种下行风险,但中东、亚洲等国经济发展仍然前景乐观,我国工程机械产业应对国外市场充满信心。
2.加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建设。工程机械产业属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国内和国际经济环境放缓从某种程度而言对于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是重要机遇。企业要积极进行资源整合,在竞争中形成和整合优质资源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中国工程机械品牌企业在发展核心资源的同时,应积极整合国内外的研发、技术、标准、产品、销售、资金等资源,扩大技术进口“引进来”和对外投资“走出去”,在并购中我国企业需重视风险分析和防范。应坚持科学发展观。企业应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品牌建设、加强自主研发等方面增加技术和资金投入,这在短期内虽然会增加企业成本,但这是在目前中国经济走势下,工程机械企业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3.建议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建议政府调整出口退税政策,改善融资环境,提供信用保险支持,提供信息、培训等公共服务,改善贸易环境,帮助企业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引导企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目前国家已降低贷款利率和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
4.建议行业组织发挥更大作用。行业组织应强化行业协调、自律,加强与政府的沟通,积极反映企业诉求,组织技术辅导和交流,加强对外宣传,树立行业形象,提供信息服务,开展义务培训,组织会员企业应对贸易摩擦等。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同时,由于全球面临不可再生资源日益紧缺和粮食安全战略地位受到重视的经济环境,工程与起重机械在开发矿产资源和发展粮食产业经济活动中都会有用武之地,因此对其需求有了更大的空间。目前,我国工程与起重机械进出口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工程与起重机械进出口特点
1.我国工程与起重机械连续第五年出口增速高于机电产品出口增速。虽然我国工程与起重机械进出口贸易占我国机电产品进出口贸易的比重低,约占2%,但是工程与起重机械进出口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比重较低;多数出口产品具有自主品牌和性价比竞争优势;得到国家政策支持,因此工程与起重机械具有出口高速增长的基础与潜力。
2.工程与起重机械连续第四年出现贸易顺差。工程与起重机械进出口贸易2004年之前都是逆差,2005年开始实现贸易顺差,而且贸易顺差率逐年提高。我国工程与起重机械产品知名度逐渐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逐年增加是产生贸易顺差的主要因素。外商投资企业的产品和企业创新产品替代进口是近年来工程与起重机械产品由贸易逆差转为贸易顺差的又一重要因素。
3.工程与起重机械制造商对零部件进行全球化采购。目前我国配套件行业尚无法满足整机制造商的需求,尤其在发动机、液压系统等核心零部件方面。因此,一些有资金实力的企业认识到自己原有供应链的不足,积极与国际顶尖零部件供应商开展合作,利用全球化采购来实现整机质量的提升,抢占国际市场份额。与此同时,工程与起重机械零部件出口也比较多,显示出零部件纳入国际制造体系的趋势。
4.工程与起重机械对新兴市场出口大幅增长。在世界经济不平稳的时候,广大发展中国家形势还不错,中国工程与起重机械产品相对档次较低,性价比较高,在发展中国家有很好的市场,反映在中国对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非洲和东盟等发展中地区的出口依然是呈高速增长态势。
5.工程与起重机械进出口代理制仍需提倡。我国工程与起重机械拥有一批基础雄厚、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出口主力军。这些企业拥有自主品牌产品、具有国际视觉的领导和特别能战斗的国际营销人才,经过近几年的开拓,已经在国际市场上逐渐显露。但是目前存在的出口企业分散经营状态不容忽视,大多数企业还存在经营不稳定、效益低下以及无法开展售后服务等经营弊端。少数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采取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也对“中国制造”造成恶劣影响。由于工程与起重机械进出口急需建立健全售后服务体系,并且在使用过程涉及人身安全因素,建议适当提高进出口企业的准入门槛。
[Page]
工程机械产业目前面临的风险
2005年以来,中国工程机械产业将进入国际市场作为重要战略。在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带动下,2007年中国工程机械产销突破2223亿元人民币,进口49.4亿美元,出口87.0亿美元,全年市场销售总规模为304亿美元,出口已占中国工程机械总产销量的28.6%。目前,我国工程机械国内市场总规模和出口总规模都已经位居世界重要位置。2007年~2008年以来,国内和国际经济环境出现新变化,中国工程机械产业如何应对再次成为重要课题。
目前,中国工程机械的产业风险主要体现在:
一是企业成本在多重因素的拉动下持续增加,出现了成本增加叠加效应和快速增加效应,工程机械产品成本上升30%~60%,企业出现经营风险,工程机械净利润已下降10%~20%;
二是因人民币升值,企业出口报价提高,国际竞争力下降;三是企业对目前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缺乏明确判断,部分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计划有所搁置。
“十一五”期间是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的重要转型期,由内需向国际型,由规模增长向核心能力增长,由产品向品牌转型,中国工程机械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型。
相关对策和建议
我国工程机械企业目前消化成本采取的措施,一是从产业链角度,把成本压力往上游转移,导致上游配套商压力增大甚至出现资金链断裂;下游方面,目前下游采购商接受涨价的程度有限,多数只能接受涨价10%,幅度再大就会出现外商询价、观望和不签单的情况。二是企业自我消化,加强内部管理虽然有助于提高竞争力,但过度消化可能会影响企业利润和长远发展能力。基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我国相关行业企业负责人应该采取如下措施来积极应对成本压力。
1.加强对国内外经济和市场走势的分析。目前国际经济因受美国金融危机连累而放缓,美国正面对一场最严重的金融危机,我国工程机械企业应加强对当前国际金融形势变化和国际市场需求走势的密切跟踪研究。发展是硬道理,中国是世界上最具活力和最大的市场之一,但人均GDP低,内需和投资都是拉动经济发展的必需动力。国内工程机械市场主要靠投资拉动,2008年的冰冻和地震灾害,以及奥运会的成功举办都将进一步促进包括基础设施、新农村、城市化、西部开发和环保项目等重大项目的投资,因此,我国工程机械产业目前首先需要把握好国内市场。国际方面,虽然世界经济面临种种下行风险,但中东、亚洲等国经济发展仍然前景乐观,我国工程机械产业应对国外市场充满信心。
2.加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建设。工程机械产业属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国内和国际经济环境放缓从某种程度而言对于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是重要机遇。企业要积极进行资源整合,在竞争中形成和整合优质资源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中国工程机械品牌企业在发展核心资源的同时,应积极整合国内外的研发、技术、标准、产品、销售、资金等资源,扩大技术进口“引进来”和对外投资“走出去”,在并购中我国企业需重视风险分析和防范。应坚持科学发展观。企业应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品牌建设、加强自主研发等方面增加技术和资金投入,这在短期内虽然会增加企业成本,但这是在目前中国经济走势下,工程机械企业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3.建议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建议政府调整出口退税政策,改善融资环境,提供信用保险支持,提供信息、培训等公共服务,改善贸易环境,帮助企业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引导企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目前国家已降低贷款利率和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
4.建议行业组织发挥更大作用。行业组织应强化行业协调、自律,加强与政府的沟通,积极反映企业诉求,组织技术辅导和交流,加强对外宣传,树立行业形象,提供信息服务,开展义务培训,组织会员企业应对贸易摩擦等。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