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模:制造业迎来结构优化产业升级的历史机遇

CCPA 徐永模 · 2009-02-04 00:00

  新闻关注:

  ◎ 就世界而言,国际金融危机令所有目光指向美国;
  ◎ 就中国而言,“过冬”、“民工返乡潮”、“救市”……这些新流行语的背后,是人们深深的不安与惶惑。
  ◎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断向实体经济蔓延,2009年的经济寒冬是V字型,U字型,还是L型?4万亿扩内需促增长的宏观经济背景下,政策暖流能否立竿见影,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融资方略来保证比较充裕的资金供给,以投资带动需求,以消费促进增长?
  ◎ 危机与机会并存的时候,谁将成为最后的赢家?
  ◎ 我国制造业迎来新一轮的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正在悄悄进行……
  建材行业资深学者徐永模博士对于制造业相关政策的分析解读,为我国制造业迎来的结构产业化升级带来徐徐暖风……

  在2008年12月12日召开的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就当前国际国内外经济形势和2009年全国发展改革工作做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很多2009年的重点工作和政策措施。该讲话已摘要发表。本文就制造业(特别是建筑建材业)相关的有关政策要点进行解读。

  一、关于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形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科学研判。国际上,金融危机已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经济体蔓延到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从虚拟经济扩散到实体经济。影响程度之深、扩散速度之快前所未有,超出想象。国际金融危机什么时候见底,底在哪里还很难说。金融体系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经济运行的血液,一旦受到破坏,必然严重影响所关联的社会各方。

  身处全球化经济的体系之中,中国难以独善其身。实际上,金融危机开始后,我们对其影响的估计并不充分。逐渐地,我国沿海地区外向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出现问题,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倒闭,一些大型外向型企业也开始不敌寒意。现在有许许多多的人已意识到,我国经济下行风险可能比预想的要严重,经济下滑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多年来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为主,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已相当高,进出口总额相当于GDP的2/3左右,外部需求占总需求的比重很大。去年四季度,在全球经济下滑,市场严重萎缩的形势下经济发展已受到严重影响。国内经济下滑已从沿海向内地、从中小企业向大型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型企业向其他企业扩散,各种矛盾和问题凸显,例如外需下降也导致了内需的减少,投资的下降。而且,经济恶化的态势还在进一步发展。[Page]

  国家发改委张平主任指出:当前经济减速及其影响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投资增速下滑,投资后劲不足。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虽名义上比去年同期加快l.3个百分点,但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1%,同比回落5.7个百分点。在市场前景看淡、融资困难、效益下滑的情况下,企业投资意愿和能力下降。

  第二,工业生产增长放缓,能源原材料和运输需求下降。一是工业增速迅速回落。近几年,经济快速增长主要靠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工业生产速度适度回调,有利于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但下滑过快、幅度过大,会影响经济的正常发展。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仅增长8.2%,比上月又大幅回落3.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9.7个百分点。二是能源需求明显萎缩。特别是对电力的需求严重下滑,1—10月,全社会用电量增长8.3%,增幅同比回落6.7个百分点。三是原材料市场快速降温。钢铁、水泥、电解铝等市场价格大幅下降,企业大量减产,产能过剩问题明显暴露;四是运量急剧减少。

  第三,房地产和汽车市场低迷,消费热点降温。虽然今年以来消费增速持续加快,但值得关注的是,受收入预期下降、财富效应减弱等因素的影响,住房、汽车两大消费热点开始降温。

  第四,部分企业经营困难,财政收入形势严峻。随着经济减速、成本上升、外部需求萎缩,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出现停产、半停产现象,经济效益和财政收入明显下降。

  目前经济增速持续下滑使得国家解决一些重大社会问题的努力受到很大压力,一些矛盾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凸显,例如就业形势更趋严峻,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更难,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难度更大。

  因此,中央要求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的严峻性和复杂性的认识要不断深入,要把形势估计得严峻一些,把困难考虑得充分一些。要充分认识经济下滑的普遍性和持续性,才能应对变化莫测,险象环生的挑战。当前的确有些人认为此次经济下滑到底后会很快恢复,经济发展呈V型趋势,但是更多的人认为经济发展趋势将是U型,问题是什么时候下降到底以及在谷底要持续多长时间的问题,不能有任何侥幸的心理,要做好最坏的准备。

  二、关于机遇的分析判断

  虽然经济形势十分严峻和复杂,中央指出,当前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例如:

  一是物质基础雄厚。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综合国力已今非昔比,按可比价格计算,目前的GDP相当于1978年的15—16倍;财政收入今年将超过6万亿元,并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外汇储备,为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是内需潜力巨大。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人民生活的小康水平进一步提升,蕴藏着扩大内需的广阔空间。

  三是动力充沛。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不断深化,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另一方面,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健全,调控能力和水平在实践中继续提高。同时,目前价格上涨压力明显减轻,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和调控余地得到拓展。

  四是比较优势明显。我国人力资源充裕,劳动力素质较高,技术进步加快,产业和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具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综合优势。

  五是国际环境依然蕴藏机遇。当前世界经济发展虽然遇到了困难和挫折,但和平与发展的主题、经济全球化和技术革命的趋势没有改变,未来的经济复苏、国际分工调整和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对我们既有挑战和压力,也蕴含着更好地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新机遇。特别是我国政治社会稳定,中央在改革开放中已经形成了符合国情和人民意愿的路线、战略和方针政策,全面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社会基础和思想保障。

  此外,当前外需下降,内需疲软,市场需求的这种变化为深化改革,调整经济结构,下决心解决那些长期以来想解决而不能解决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提供了机遇。例如,过去由于国际市场需求的拉动,外向型经济成为发展主要的驱动力,国内投资也出现过热,造成许多产业出现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和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严重不合理的现象。过去产业政策虽然明确了结构调整方向,但市场压力不够,利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功能来解决这些问题一时难以实现。然而,当前的经济形势恰恰提供了一个市场倒逼机制,一些弱小的落后的企业已经或将面临被淘汰。只要政府充分利用这种市场倒逼机制,在扩大内需中,着力促进自主创新,鼓励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的优化升级,鼓励企业优势互补,强强联合,通过兼并重组实现做大做强,不给落后企业、落后技术、落后产品提供生存空间,就一定能借这次金融危机实现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调整。例如,在经济增长速度偏快时推进增值税转型,担心会助长投资膨胀因而延期多年,直到这次才得以实施。又如燃油税费的改革也是准备多年未能实施,这次利用国际石油价格大幅降低及时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可以想象,社会普遍期待的难度很大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等都有可能利用这次机遇而择机实施。[Page]

  三、关于政策效力的关注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09年的经济工作要围绕“保增长、防风险,调结构、抓改革,重民生、促稳定”,坚持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经济增长,加快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不断解放思想、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稳定的基本原则。首要任务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2009年经济增长要达到8%;二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三是采取十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措施。从已公开的投资政策来看,2008年四季度到2010年要投资4万亿元,其中中央投资11800亿,2008年四季度已先投资1000亿,预期带动全社会投资4000亿。一些原来已经开工的项目正在加速进行,一些已通过论证立项的项目在加速启动,一些符合国家产业经济政策,符合当前扩大投资要求的项目在积极申报和论证。一些地区的水泥、钢材等基础原材料的需求开始回升,开始显示扩大投资措施的效应。

  但是,我们也看到,中央投资的项目要求地方政府配套资金,以确保4万亿投资落实。但是到底能拉动多少社会投资以及对经济的拉动会产生多大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项目与市场需求的关联度。社会普遍关注的是这些投资拉动的需求是否是有效的市场需求和是否能创造可持续的市场需求。如果符合市场发展需求,那可能带动的社会总投资也许会大大超过4万亿,而且会产生持续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此外,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资源环境禀赋不同,地方政府和社会在30年改革开放中积累的经济实力不同、实施扩大投资拉动内需政策存在不同的困难。东部地区不缺资金,但发展水平较高,土地、资源和环境容量有限;西部地区有资源、发展有潜力,但市场空间有限,吸引投资有困难,政府投资要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市场需求比较困难。有些投资可能不会产生理想的社会经济效益。这些问题都是当前全社会的关注重点,也是各级政府政策研究的重点。

  四、关于2009年的重点工作

  2009年的经济工作,国家发改委提出要把握好以下五点原则:

  一是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面对当前国际国内的严峻形势,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和出现大的波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是实现科学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也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在准确判断形势的前提下,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灵活性,及时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把扩大国内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着力点。要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把中央关于扩大国内需求的政策落到实处,并完善相关配套措施。重点是通过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发展服务业、改善消费环境等,促进居民消费尤其是农村消费;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作用,吸引更多的社会投资,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增强发展后劲。

  三是把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作为实现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更好地结合起来,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企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巩同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积极主动地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兼并重组,加快发展服务业,坚定不移地推进节能减排;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东中西部优势互补、良陆互动。在调整转变中形成更多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竞争优势。

  四是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动力源泉。在充分考虑企业和社会承受能力的前提下,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力度。增强市场主体的创造性和自身活力,以改革促发展、保稳定。同时,努力保持外贸稳定增长,优化进出口结构,积极有效利用外资,稳步开展对外投资,在更高层次上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五是把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重经济增长、轻社会发展的问题,着力解决城乡居民的实际网难,着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大对改善民生的公共投入力度,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努力化解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从这几点可以看出,发展是放在第一位的,没有发展就没有解决问题的基础。但是要实现科学发展、平稳较快发展难度不小。由于国际市场萎缩,发展就必须转向扩大内需,而扩大内需就必须保证就业,有工作才有收入才有消费。科学发展要求转变发展方式,解决之前发展中产生的资源环境问题。这就必须下决心淘汰落后,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同时科学发展是以人为本,不能见物不见人,因此,投资民生工程,加快解决过去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失衡的问题,才能实现和谐发展。

  国家发改委提出的2009年主要工作中与制造业相关的内容有以下四大方面:[Page]

  1. 在优化结构的前提下扩大投资规模

  在继续安排好在建重大项目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向“三农”、节能减排、社会事业、西部大开发倾斜,加快民生工程、生态环境、自主创新、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建设和启动一批上述领域的重大工程。

  (1) 建成一批大中型水利骨干工程,完成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任务。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加快农村沼气建设和农村电网改造,积极推进农村公路改扩建工程。

  (2) 加快实施城乡保障性安居工程。大规模开展廉租住房建设,加快城市棚户区和国有林区、垦区、煤矿棚户区改造工程,完成搬迁维修采煤沉陷区民房任务,扩大游牧民定居工程和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3) 重点解决交通运输“卡脖子”路段和优化能源结构。开展大秦线、神朔黄线、兰新线的扩能改造和兰渝铁路等建设,加强铁路客运专线、进出关通道和“三西”煤炭直达华中铁路建设。加快完善国家高速公路网和中西部机场建设。推进大型煤炭基地、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和城市电网改造工程建设。

  (4) 加大对节能减排、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支持力度。要继续控制“两高”行业盲目扩张,支持重点节能工程和循环经济重大示范项目,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增强国产支线飞机自主设计与规模生产能力,推动大型核电、风电装备和高速列车设备本地化,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建设一批重大产业化工程。

  (5) 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按照防灾减灾要求,实施中小学校舍改造工程。同时,严禁新上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坚决遏制追求奢华、大量浪费土地的城市建设。

  2. 着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企业转型升级

  (1) 大力支持重点产业发展。抓紧编制并组织实施钢铁、汽车、造船、石化、轻工、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9个支柱产业振兴规划。落实推动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开发重大产品、创新重大技术、布局重大项目、明确技改贴息重点等政策措施,保护和发展好支柱产业、骨干企业、重要产品和重要生产能力。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支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同时,要防止已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死灰复燃。

  (2)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落实中央关于促进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加快建设一批创新型城市和创新型企业,构建多层次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组织实施关键领域自主创新和产业化专项,继续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围绕节能减排、产业结构调整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继续组织建设一批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实施产业技术开发专项,制定重点产业技术政策,着力提升技术水平。

  (3) 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完善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继续建设一批产业基地和产业链。组织实施好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技术产业化专项。扩大创业风险投资试点范围,研究设立高技术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开发。 

  (4) 促进服务业改革与发展。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在税收、供地、金融服务、价格等方面加强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建设一批跨区域、跨行业、带动功能强、支撑作用大的服务业重大项目;启动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积极推进信息化应用试点示范工作。

  (5) 大力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优势企业兼并重组落后企业、困难企业,充分利用有效资产,稳定生产和就业;鼓励优势企业强强联合,提高规模效益,实现优势互补;鼓励关联企业、上下游企业联合重组,实现一体化经营.提高抗风险能力。重点是抓好钢铁、汽车、煤炭、电力、水泥等行业的兼并重组。对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的企业,在项目核准、土地、信贷、税收、企业债券发行等方面予以支持。

  (6) 继续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新开工一批西部开发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推动东两部共建产业园区和东部向西部产业转移。组织实施资源型城市吸纳就业、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接续替代产业专项。发挥区域规划和区域政策的引导作用,搞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衔接,积极推进珠三角、成渝经济区、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和江苏、辽宁沿海经济带等区域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3. 千方百计促进外向型经济稳定发展

  综合运用税收政策、外贸发展基金等手段,支持拥有自主品牌、核心技术的产品以及农轻纺等优势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加强出口企业资质管理,提高出口产品质量。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积极扩大国内需要的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的进口。

  修订并组织实施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做好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工作,引导外资投向高技术产业和高端制造、研发环节,投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严格限制外商投资高耗能、高污染产业。[Page]

 4. 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工作

  (1) 加大重点工程实施力度。支持一批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工程和节能减排管理能力建设。加大对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和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强化“三河三湖”、渤海、松花江、丹江口库区及上游、三峡库区、黄河中上游等重点流域、区域水污染防治力度,支持规划内城镇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流域综合治理等设施建设和重大环保技术示范。

  (2) 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督促各地严格执行产业政策,促进电力、水泥、钢铁、铁合金、焦炭、造纸、酒精、大豆油脂和乳制品加工等行业落后生产能力有序退出。建立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公告制度,落实限制类和淘汰类企业实施差别电价的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

  (3)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抓紧完善《循环经济促进法》相关配套法规。组织编制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研究制定鼓励余热余压上网发电和“零排放”经济政策,抓紧研究建立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建立健全科学的循环经济统计制度。深化第二批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和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支持建设一批循环经济重点项目。推进灾区建筑废弃物等资源化。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4) 完善政策法规。出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条例》,加快制定或修订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和主要用能产品强制性能效标准。提出支持节能环保型汽车、高效节能空调、高效节能电机推广的经济政策。扩大节能产品政府采购范围。落实企业购买节能设备和节能减排投资项目的所得税优惠政策。继续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

  (5) 严格考核监管。进一步完善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增加对各地区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进度情况的量化考核。组织开展节能减排督查行动。抓紧组建国家节能中心,健全省级节能监察机构和节能技术服务中心。

  从上述政策和工作重点可以看出,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举措为制造业提供了一个优化调整结构,实现产业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大历史机遇。笔者认为,以大规模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扩大内需只是解决当前经济下滑的一时之需,基础设施建设会逐渐完善,国家政策导向的真正目标是要实现经济发展从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使我国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和提升,为经济的平稳、较快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具体到包括建材业在内的制造业,就是要解决当前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以创新为主导的核心竞争力问题和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全面提高我国企业和产业参与不可逆转的全球化经济中的竞争力。企业要抓住这个机遇,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各项鼓励政策。例如,增值税改革后,企业应积极加强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淘汰落后技术与产品,提升核心竞争力。又如,有实力的大中型企业应利用金融资本和国家鼓励政策,积极开展兼并重组,做大做强。还有一些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企业,应该考虑走出国门,整合国际资源,收购兼并发达国家陷入困境但有技术和品牌的中小企业。建材行业例如水泥行业的工程技术产业,可以考虑在一些新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市场中发展时,充分利用我国制造业这些年积累的资源,特别是较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积累(例如新型干法水泥企业),在输出技术与装备、总承包建设时也输出企业的生产运营和管理等。

  总之,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不仅暴露了我国制造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但也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健康发展的途径和机遇,而且是难得的历史机遇。希望我们的企业能在这一经济发展时期实现去病强身,健康稳定发展,更好地迎接后续要到来的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的全球化竞争,迈向中国经济强盛发展的新里程。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8: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