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建材企业整合良机已到

第一财经日报 · 2008-12-25 00:00
  随着中央4万亿投资政策以及各级政府敲定的投资规模陆续公布,在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宋志平看来,大型建材企业的发展良机已经来到。“结构调整和联合重组仍将是中国建材下一步的主要发展方式,短期的困难更是企业发展的机遇。”宋志平告诉记者。 

  “建材不是周期行业”

  “我不赞成建材行业是周期行业的说法。”宋志平表示,以在建材行业占据70%份额的水泥为例,每一轮经济周期中,最先调整的是有色金属,其次是钢铁,最后是水泥。而当经济转为上升行情时,水泥又是第一个呈现出拉动经济的作用。

  同样,尽管房地产市场呈现了萎缩局面,水泥所受的影响也并不明显,因为需要水泥的并不仅仅是房地产。“房地产对水泥的需求只占到一小部分,大量的城市基础建设、农村城镇化和公共事业等都需要水泥,这种需求是刚性的,完全能够抵消个别行业萎缩带来的负面影响。”宋志平说。

  今年上半年,水泥平均价格随着煤电等价格飞涨而有一定涨幅,煤电成本压力得到一定程度释放。地震和雪灾造成了受灾地区基础设施受损,灾后重建也将进一步拉动水泥的需求量。

  对中国建材在今年8月份之前的经营状况,宋志平自言“十分满意”,因为中国建材此前在行业内的并购整合重组收到了实效,又在新型材料市场空间大有所为。近几个月来,由于有色金属和钢铁等原材料价格迅速下挫,建筑材料也被波及,宋志平评价为“有一定影响,但不严重”。

  尽管第四季度水泥价格有所下调,但由于煤炭价格也在下调,煤炭占水泥生产成本的35%左右,这意味着水泥的生产成本也在同时降低,从而弥补了价格下降对利润的影响。宋志平预测,随着煤炭价格的探低,水泥价格还会有下调空间,但并不影响上市公司业绩。

  谈及中国建材集团旗下的几个上市公司今年业绩,宋志平认为都会在正常范围。北新建材先后在宁波和太仓建设了两条大规模生产线,增强了华东地区的市场控制能力;肇庆和广元还将有两条生产线投产,明年在武汉和铁岭也有投产,这样,石膏板产量将在明年实现翻番。

  另一个经营复合材料业务的中国玻纤在今年达到了产能90万吨,成为全球第一。中国建材目前也有很好的金融支持和很好的现金流。“目前,尽管有不利的宏观环境影响,但我们预计全年效益还是令人满意的。”宋志平说。

  加快整合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其中包括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将在两年内扩大投资4万亿元。宋志平预测,这4万亿将拉动6亿吨水泥的需求,并且这6亿吨是在原有的建材市场上的增量。

  2007年9月,中国建材联合浙江尖峰集团、江西水泥等组建了南方水泥,一年后,南方水泥年产能已经达到1.5亿吨。近几年来,通过对水泥企业的联合、并购和重组,中国建材集团所拥有的水泥年产能已经达到1.85亿吨,成为国内老大,世界排名第二。

[Page]
  在宋志平看来,这除了是中国建材的业务良机,更是加大整合重组的良机。

  2007年中国水泥产量13.6亿吨,占世界水泥产量的二分之一以上,但这些水泥产量是由全国6000家企业完成的,排在前十位的企业产量仅占其中的20%。企业数量过多、过于分散、恶性竞争不断的局面长期困扰着建材产业发展,更是建材价格偏低的主要原因。

  目前,水泥在国际上的平均价格是100美元/吨,而中国水泥只有30美元左右。国际上通行的定价规则里,钢铁和水泥的比价是3∶1,而在中国这个比例一度达到了15∶1,宋志平认为,建材的价格不太公允,只有价格结构合理了,才能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

  宋志平认为,水泥行业价值没有充分体现的原因是新兴干法水泥投资过于分散,相当数量的小立窑水泥没有取缔,行业内也缺少像钢铁业中宝钢那样的负责任的大型企业集团,从而“没有实现整体上的价值觉醒”。

  所以,在中国建材整合南方水泥后,南方水泥所在区域在一定程度实现了价格恢复性上涨,这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挽救了区域内很多企业。

  在国家发改委曾经出台的《2007~2010年全国分省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计划表》中,四年间共需要淘汰落后水泥产能2.85亿吨,每年淘汰7000万吨以上。

  中国建材一直在坚持“大水泥战略”,在宋志平看来,“大水泥战略”除了要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升级以外,还必须坚持联合重组的道路。“我们不能只考虑自己的企业情况,而是要考虑在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如何合理布局,以大规模联合重组的方式把大家联合起来。”

  在重组南方水泥的效果已经显现后,宋志平透露,除了目前已经占据主动地位的淮海和东南沿海地区,中国建材也在布局其他区域,在北方和西部市场都有自己的扩展计划,作为央企,中国建材要成为国资委多次强调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排头兵企业”。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7:5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