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2008-05-20 00:00

  为了加强城市建设的管理,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加快工程建设速度,改善城市环境,减少工程施工对生活环境的影响,过去现场拌制混凝土的小型搅拌机已无法满足施工的要求。随着行业的发展和国家严禁政策的出台,大中城市建立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的热潮纷纷兴起,这样集中的搅拌方式便于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同时,预拌混凝土的原材料供应稳定,计算机的精确配料和强制拌和,以及快速的运输和浇注方式,对提高工程整体质量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在商品混凝土品种方面,过去的混凝土都是大众化的普通混凝土,随着混凝土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可以提供多种特殊混凝土,比如高强度、高性能、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低标号混凝土已无法满足施工要求,而且现在一年四季都可以施工,外加剂、粉煤灰的使用,使混凝土从单一材料到复合材料,这些无不反映混凝土生产技术的一大进步。

  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的管理由过去不规范的单一型市场管理,发展成为今天规范化管理,管理人员进而也成为技术、经营、生产等方面的复合型管理人员。

  随着我市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的迅猛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商品混凝土的使用几乎覆盖了全市的建筑施工现场,所以商品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建设工程的质量,目前我市现有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九家,还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有时会出现现场混凝土坍落度不符合规定要求、混凝土强度不满足要求等问题,如淮南财富中心桩芯混凝土强度不足,给建设工程的质量带来一定的隐患,经过对我市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的现状进行调研,对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一个简要分析,以使生产企业和相关管理部门制定相应的措施与对策。

一、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的发展趋势、现状

  1. 混凝土生产企业的发展要素和趋势:我市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的发展已有几年,而真正进入规范化只有1~2年的时间。在这几年中,商品混凝土由小规模发展到较大规模,从不规范发展到逐步规范化,使混凝土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得以大幅度的提高,解决了高质量和高性能商品混凝土的供应,这些对于城市环保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大大降低了水泥粉尘和噪声对城市的污染。同时也大量节约了水、电和人力成本,保证了混凝土在工程使用中的质量稳定性。

  混凝土行业在我国虽然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但是整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和许多发达国家相比还属于初级阶段。我市商品混凝土的应用无论在实验技术、生产技术还是施工技术等方面仍处于发展阶段,

  商品混凝土企业的人才引进和培养、质量控制状况、商品混凝土价格水平、利润率、工程资金回笼情况等要素是确保投资回报发展前景的重要依据。另外,选择品质高、售后服务好的混凝土机械设备也是确保企业后期顺利经营的关键。这些也都极大地影响着混凝土生产企业的后续发展。

  2. 质量管理体系及运转控制:各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基本建立了质量保证体系和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并加以落实;管理机构较健全,基本符合相应等级标准要求;标准规范基本齐全,使混凝土产品的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检测仪器设备基本能满足材料试验和混凝土过程质量控制的需要;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混凝土28天强度记录基本齐全;抽查现场混凝土结构、实体检测基本能满足要求;有水泥、砂石原材料试验台帐;混凝土生产过程控制资料基本齐全;但质量控制记录缺口较大,特别是质量体系内部审核资料等;有的管理体系流于形式,可操作性不强;过程控制未严格按程序执行,缺乏规范性;有的试验人员技术能力不能满足上岗的要求,试验过程控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混凝土标养室不符合要求;有的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试验室管理制度只表现在文件化,贯彻实施不严,如在某公司搅拌控制室发现混凝土配合比调整通知单未履行签字审批手续,某公司混凝土配合比调整通知单与搅拌控制室电脑记录不符,未履行签字审批手续;进场原材料检验基本都存在检验批次不足的问题(如水泥、砂石),粉煤灰和外加剂仅有出厂检验合格证,未经过复试直接使用;有的企业计量器具台帐管理不规范,有计量器具台帐和在用计量器具不符的现象,还有按《计量法》规定的强检计量器具未进行鉴定或校准的,计量器具标识不统一;基本无不合格试验报告台帐和质量回访记录。

 3. 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生产工艺条件:各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均具备了生产所需的工艺试验设备,有混凝土搅拌系统、混凝土运输车和混凝土输送泵,生产设备运转正常,工艺流程尚能得到有效控制,工艺操作规程基本能满足要求并得到有效运用;基本都建立了企业内部专项试验室;有辅助生产设备、水泥存储仓和砂石堆场。但有的企业尚缺混凝土搅拌、运输泵送等工序操作规程,工序作业得不到有效控制;有的企业试验室的专业试验人员不足,专业技能尚需进一步加强,未定期开展内部人员比对及设备比对试验;试验过程不能严格按标准规范要求执行,试验环境条件不完全满足标准要求;有的企业砂石料场混堆现象严重,细砂和粗砂、不同粒径碎石均不同程度存在混堆;试验结果与现场材料不符,如砂的颗粒级配存在普遍失实现象;有的企业使用石屑未严格进行配合比设计和试验,掺量仅靠混凝土试块强度来控制;砂石含水率测定频次不足或含水率测定记录不规范;混凝土坍落度试验有的仅流于形式或试验数据与混凝土配合比要求不符,不能较好地指导生产;有的企业碎石感观质量较差,风化石、针片状含量偏多;有的企业生产场地狭小,排水和沉淀池不能满足生产要求;砂石冲洗系统不完善。没有真正体现从原材料进场到混凝土搅拌的质量进行全过程控制,给混凝土的最终质量带来隐患。

  4. 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的内部管理现状

  混凝土企业的生产、技术、质量、设备及材料各部门的管理者和指挥者要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摸索和积累经验,因为混凝土在生产和施工的过程中,可能由于一点的疏忽而导致所生产的混凝土成为废品,影响整个工程质量。材料的储备、设备的完好程度、技术人员素质和技能、天气的变化、交通状态的影响、现场施工部位和施工条件等合理的指挥和调动车辆与人力,以满足工程项目的需要,是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管理者科学的管理水平的最终体现。

[Page]

  商品混凝土科学的配比设计是一个混凝土生产企业技术实力的体现。操作人员要贯彻为下一道工序服务的思想,配比设计要考虑到施工现场的难易度。所以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应根据施工单位反映的问题认真研究配比设计,通过试验找出规律,使配比更科学合理,确保施工更顺利。

  企业员工和现场施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培养和提高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混凝土是定时、定点、定量的体现在一个工程部位上,是连续的不可间断的半成品,它是由几十个甚至于上百个自然的、机械的、人为的因素和环节而决定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最重要的,所有的岗位都是最关键的,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主次之分。因为混凝土生产工艺是连续的作业方式,完成半成品的生产,还要经过1~2个月甚至于更长的时间的养护,才能形成最终产品。所以混凝土生产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要把员工的岗位培训当作最重要的工作来抓,把它摆在最重要的议事日程之首,要彻底放弃目前重利润,轻管理的思想,作为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管理是第一要务。

二、商品混凝土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技术人员业务素质低:近年来,新建混凝土生产企业较多,工程技术人员市场需求缺口较大,技术人员业务水平良莠不齐,人员流动频繁,个别新建混凝土生产企业技术人员对商品混凝土行业的技术质量特点缺乏了解,给企业的质量管理带来一定困难。

  2. 质量体系管理及运行缺乏控制:调研检查发现,有的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检查,取得了质量体系认证证书。但是真正的体系管理还往往停留在比较原始的基础上,人为的因素较多,加之有的企业经营业主不懂混凝土质量管理过程,盲目指挥,随意改变混凝土配合比中各种物料的用量,使混凝土质量存在隐患。质量体系控制文件主要还停留在文字上,没有真正落实于质量控制全过程。混凝土的质量没有得到根本保证。

  3. 经营与质量管理矛盾突出:据查,此次被调研的混凝土生产企业债务普遍都在几百万元以上。在这种情况下,生产经营与质量管理的矛盾十分突出。部分混凝土生产企业陷于复杂的债务纠纷当中,致使材料供应商强行中断原材料供应,设备供应商通过诉讼请求法院强制执行撤掉设备电脑主板等,致使有的企业无法正常生产,往往令混凝土生产企业措手不及。为了维持正常生产,这些生产企业不得不被动的频繁更换原材料,对混凝土配合比试配及生产造成一定的困难,这就给产品质量控制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4. 原材料价格涨价,影响混凝土质量:目前全市水泥价格较去年相对稳定,但今年以来政府为了保护河道,禁止在河道内进行采砂,加之生产需求增加,砂石原材料价格趋涨,供应匮乏,产品质量不稳定,与此同时由于市场竞争加剧,混凝土价格却在不断下降,这也是影响混凝土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对策和措施

  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我市商品混凝土企业的发展潜力较大,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广,企业质量管理的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企业发展的前景看好。但是通过分析也发现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关键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大部分企业缺乏高质量的管理人才,致使质量管理体系无法真正贯穿于质量控制全过程,影响混凝土的出厂质量。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混凝土企业的最终产品质量,必须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把企业发展引领到正常轨道上来,以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

  1. 各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需加强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认真贯彻执行《安徽省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质量检查标准》(试行),严格按照ISO9000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确保质保体系贯穿于混凝土生产从原材料进厂到混凝土出厂的质量控制全过程。

  2、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分门别类,有组织、有计划地做好各级各类人员的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应加强内部练兵,确保上岗作业人员均能持证上岗;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采取措施引进专业人才,加强产品质量控制的力度。

  3. 应加强原材料的进场检验,严格按进货检验批次对原材料(包括粉煤灰和外加剂)进行复试。采取积极措施确保原材料进厂质量稳定,有利于保证混凝土质量。

  4. 应加强对计量器具的管理,进一步完善计量器具台帐,对强检的计量器具必须送检,确保量值传递过程准确。

  5. 加强混凝土产品出厂的质量控制检验,特别是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试验等。

  6. 应加强对控制室作业人员的管理和搅拌的计量控制,严格按配合比通知单施工操作,确保材料使用的正确性和记录的真实性。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10: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