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混凝土产业技术管理现状分析之七

文梓芸 殷素红 詹小玲 金超 李可斌 · 2008-05-04 00:00

七、政府、行业和企业内部管理模式的互动与发展

  混凝土企业在运作中处于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内部的三头的有形管理之下,除此之外,市场无形的监管力度也越来越大。我国目前的有形管理对于企业的起步和良性运行有决定性的影响。国外则是市场的作用更大。

  1、现阶段政府功能(审批和监督)的必要性和发展的思路

  混凝土生产企业在我国是新兴产业,刚从建筑行业中分离出来,有很多体制、产业结构、市场管理和行业管理的问题需要解决。尤其是涉及混凝土这种原材料高度复杂、生产战线过长、管理部门多,又与国家基本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密切相关的材料,改革的路子还很漫长,需要政府部门大量的引导、扶持和监督。因此政府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我国很多地方的经验已经证明,如果政府对此认识不足,认为市场经济下,可以发挥市场的监管和调节作用,放松了政府行为的引导和监管,结果造成混凝土行业规模过分膨胀,市场竞争过度激烈,影响建筑市场的秩序,引起混凝土工程质量的下降。教训十分深刻。要知道,我国还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很多人对市场经济规律和运作方式都不甚了解,心态大都不够成熟或浮躁,特别是对混凝土这种材料生产规律严重缺少知识,如果没有有效的引导和监管,造成的影响要比其它行业大得多。东莞市政府对此是很清醒的。

  现阶段,政府对混凝土产业的功能主要应该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进行产业规划。根据国外的经验,这个行业的规划十分重要。规划依据的是近几年本地区基本建设的总量与规模。规划的内容包括行业规模(总量)、搅拌站布点、搅拌站生产能力与占地面积,行业将来发展的正确路向等。混凝土产业是运输量巨大,运输总路线长,对交通影响较大,管理不好环境(包括噪音)污染较严重的工业。而且从长远看,流动性较大(不会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会维持生产很长时间。因此规划十分重要。国外大多把混凝土搅拌站布置在城市周边的运输干道附近,尽量靠近工程建设点和带,尽量分开设点而不会集中。由于运输物料大都属于低值品,欧洲甚至为此挖掘了一些人工运河来专门运输砂石。同时应该认识到,这个行业应该高度分散而不是集中,每个点的规模应该比较小而不是比较大。搅拌站最好是容易拆卸和搬迁,占地面积是越小越好。这些与我国很多人的观念是不一致的。

  (2)严格审批新建混凝土企业。审批原则已经在第三章讨论过。目前看来,东莞市商品混凝土产业可以扩大的空间已经很少。 在当前东莞商品混凝土产业竞争激烈的同时,仍有不少投资商有意投资兴办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建筑量与混凝土的生产能力应适应,如放任这些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的建立,必然会破坏供需平衡,导致东莞商品混凝土行业竞争的加剧,势必造成行业的恶性竞争。所以现阶段政府部门对混凝土生产企业的审批和监督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保证商品混凝土企业在东莞合理设站,保持供需平衡,防止恶性竞争,保证商品混凝土的生产质量。

  (3)对建设工程中的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质量实施监督管理。这是依据国家建筑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执行的工作。政府和它委托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加强对有关建设工程质量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包括进入被检查的施工现场进行检查,要求被检查的单位提供有关工程质量的文件和资料,发现有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责令改正等措施。在建设工程发生质量事故时,有关单位应当在24小时内向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报告。对重大质量事故,事故发生地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事故类别和等级向当地人民政府和上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报告。由此可见,政府要对混凝土生产和施工整个过程的质量进行必要的监督,这个监督的依据当然是目前是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但是也应该包括本地区政府制定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与此同时,加强施工方与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的技术合作,提高施工队伍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消除施工方与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之间因质量问题而产生的矛盾。

  (4)整顿目前的混凝土市场和商品混凝土企业。主要是在深入调查建筑市场、建筑工程和建筑企业的现状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地方法规、政令、规范和要求的酝酿和起草工作。通过这些法律文件对目前的混凝土市场和混凝土企业进行必要的整顿。可以包括《东莞市商品混凝土企业技术管理规程》,《东莞市建设工程混凝土生产与施工管理细则(或要求)》,《东莞市建设工程混凝土加工与工程施工关系的准则》等。

  以此同时,引进大规模的砂石原材料供应商,为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解决原材料不足的问题,并提供优质的原材料。

  由此可见,政府行为的作用现阶段是必需的,经过市场的培育以后,特别是行业协会的作用大大发挥以后,作者认为,政府可以退出对土木建筑工程和市场的直接领导,转为督导和监督,主要是质量的监督和市场行为的监督。

[Page]

  2、行业协会在规范、协调、制约、监督方面越来越重大的作用

  东莞市预拌混凝土协会是由东莞市预拌混凝土行业企事业单位自愿结成的行业性、地方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该协会的宗旨是: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公德,广泛团结预拌混凝土行业,为行业和企业的发展服务,贯彻政府有关政策法规,协助政府进行管理,承接政府部门移交、委托和授权的各项职能,联系政府与企业,反映企业的愿望与要求。维护行业的合法权益,规范行业的市场行为,确保预拌混凝土质量,为社会提供咨询服务。

  东莞市预拌混凝土协会从成立以来一直认真贯彻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精神,在市建设局、市民政府(民间组织管理中心)的正确指导下,得到了各会员单位的鼎力支持,协会始终如一的发挥着“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职能,协会实施的加强行业管理的新举措,维护会员单位的权益,得到建筑行业的一致好评。协会在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规范东莞市预拌混凝土市场行为,建立“公平、公正、公开” 的市场秩序,加强行业管理,维护混凝土生产企业和使用单位的合法权益起着重要的作用,积极开展各种技术交流、人才培训以及业务咨询。东莞市预拌混凝土协会在规范、协调、制约、监督方面起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

  应该指出,商品混凝土行业具有很多别的工业行业没有的特点:1、它们完全为本地区的土木建筑工程服务,产品和原材料具有高度的地方性;2、它们与现代建材行业不同,一个企业的生产规模不会很大,运输距离也不可能过长,产品供货上门的服务方式决定它们必须分散并尽可能靠近用户;3、它们的生产方式主要是购买本地原材料,一切通过试验,获得本企业技术和经济更可行的配方,并在生产中不断修正这些配方;4、它们的产品的质量和效益不能只靠自己检验结果,而必须通过工程施工检验,甚至工程使用后的检验才能最终定论;5、它们的经济运行方式与建筑行业一致,原材料和产品的赊贷现象十分普遍,存在各种类型的“三角债”;6、由于共同的技术和经济的利益,行业内互相交流(人才、物资、产品)协作的现象十分普遍;7、这些生产方式决定了它们除了必须与产业的上下游有紧密的生产联系外,还必须在地区行业内联合起来,既相互协作,又相互协调和互相制约,才能共同生存。

  上述这些特点使得这个行业很容易形成一种组织,来相互支持和协调,这就是行业协会。国外混凝土行业协会是自发组成的企业家联合会,是一个在政府备案的机构。其角色非常重要,包括技术和经济的信息交流,向新加入的伙伴提供咨询,协调行业的生产和运作,协调市场价格,对本行业的企业实行市场信誉度的评价,等等。由此可见,商品混凝土行业协会的存在是必然的,是很有用的组织。可以说,如果一个地区的商品混凝土协会起不了作用,在行业中没有一定的威信,这个地区的混凝土行业运作就很可能遇到很多困难。

  政府应该充分利用混凝土行业协会,使之为行业服务并引导行业良性发展。行业协会的产生可以采取行业内照顾一定代表性,成员民主选举,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办法,常务工作人员应该由从事本行业多年的,经验丰富的已退休的政府公务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他们在本行业应该具有相当的威望,能认真执行政策法规,办事公正。行业协会的功能可以是咨询、规范、协调、制约、监督等几个方面。常务工作人员的工资和协会的支出由行业内提成和对外服务中解决,但是非营利机构。东莞市混凝土行业协会在商品混凝土行业中已经做过大量的工作,其中在技术讲座与交流、协助政府制定一些条文等方面成绩显著,在行业内具有比较高的威信。

  1. 咨询和规范方面,主要是行业内部的技术和经验的交流,技术规范、要求及标准的推广。东莞市制定的规范和要求可以通过它在行业内宣传、推广和实施。另外,对于行业内外的要求,协会可以提供技术和市场的咨询

  2.协调方面,行业内企业之间有大量的协调工作要做,包括市场价格协调,产品供应范围协调,质量纠纷协调,等等。这些工作难度很大,但却是必要的,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行业协会的威信和市场环境的成熟。如果东莞市建立混凝土市场,行业协会将能发挥更大作用。

  3. 制约与监督方面,行业内部在运作中,经常出现一些违反技术规程、建筑法规合同和行业道德规范的事情,政府质监部门和监理部门发现不了或者没法处理,需要行业协会处理。行业协会具有调动行业集体力量,直至评审企业信誉度的“尚方宝剑”,可以对某企业进行劝诫,制止的工作。而不必动用处罚的力量。

[Page]

  4. 企业信誉度评审,行业协会在企业信誉度评审中将会起中心的作用,甚至可以把这个工作交给协会领导进行。

  在市场成熟和行业协会运作良好以后,政府部门(建设局和质监站)主要作用是制定必要的规范条文和监督行业的运作,监督的对象一是工程质量,二是行业协会的运作。这意味着政府可以逐渐淡化对工程质量的直接监督管理,而转向对工程质量的督导和质量纠纷的处理。

  3、企业内部管理全面科学化与制度化

  首先,混凝土生产是一个牵涉的行业众多,战线很长、生产环节和影响因素复杂的过程。混凝土原材料的生产涉及水泥生产,砂、石采挖加工,外加剂的化工合成及加工,矿物掺和料的生产及加工等环节。而混凝土生产本身只是一个利用上述各行业的产品进行加工从而获得某些性能合格的产品的生产环节。但它并未获得最终合格的混凝土产品,它加工好的混凝土拌合物必须经过建筑工地上的再加工的技术操作程序(包括输送、浇灌、振捣、成型、表面加工、保温保湿、长时间养护、质量检验等),才能成为最终的结构产品。因此,影响混凝土工程材料质量的因素是十分错综复杂的。既有多种不同原材料的品质指标的因素(包括短期的及长期的,物理性能及化学性能等)及其稳定性;也有混凝土配方设计上的因素(既要满足设计及施工的需要,也要满足经济上的要求);还有混凝土生产和施工技术上的因素(目前的技术水平和管理及素质水平);最后,还有工程混凝土在实际使用条件下外界条件的影响和混凝土材料本身结构的必然演变过程。因此,混凝土产品的质量既来自原材料的生产及加工环节,也来自混凝土设计和加工的环节,同时也来自于混凝土施工的环节和使用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整个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我们必须对混凝土有一个十分全面的认识,才能够从管理上把混凝土质量抓好。目前的混凝土公司(混凝土搅拌站)只是把既定质量的水泥、砂、石、外加剂、掺合料和水按照设计(指标主要是强度和工作性能)和用户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和加工,对产品进行既定方法的检验(但还远不是全面的检验)。这种在粒度、密度分布十分宽广的悬浮态拌合物不仅在运输和浇灌过程中可能产生离析导致不均匀,还不断在产生化学变化而偏离本来的性质。虽然对此进行了一定的控制,但变化过程仍在进行。这种变化过程直到多年以后还在继续。因此,混凝土的施工和使用条件有比混凝土加工重要得多的影响。综上述,对混凝土生产技术管理必须有一个整体论的观点和视角,不能只看到一点而不及其余。

  在这样一个整体论观点的指导下,混凝土生产环节本身可以做的工作还是很多的,除了原材料选购方面下工夫以外,站内首先是配方设计上的问题,其二是产品检验和生产控制上的问题,其三是设备运行操作上的问题。

  (1)目前配方设计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不可否认,目前混凝土公司(站)在配方设计上更多考虑的是本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不完全是配方在技术上的合理性和用户利益。当然,满足建筑设计要求的强度和工作性能是最起码的要求,但是除此之外,还应该考虑经过努力可以满足的用户利益。目前最重要的是混凝土裂缝控制问题。当然,这里牵涉的问题非常复杂,但是,仅仅是搅拌站本身可以做得工作还很多。例如,我们的许多站还没有意识到最佳配方的问题。如果能够使用最佳砂率、最佳水泥用量和最佳外加剂用量,是否混凝土的裂缝酒会少一些?答案是肯定的。另外,我们意识到原材料质量,尤其是砂石含泥量和粉煤灰质量对混凝土收缩开裂的重要性,但是事实上,没有办法进行有效的控制,或者为了经济利益而放弃控制。目前混凝土公司和搅拌站为了降低成本,在配方设计主要考虑的是28天强度指标、工地工作性能指标和可泵性。对混凝土的早期强度(例如3天强度)、凝结时间、离析泌水性、收缩开裂性等性能考虑得很少。因此经常在以下这些性能上出现问题,当然,这些问题的责任完全归咎于混凝土公司。但是,混凝土企业是应当能够预见并在配方设计上有所控制的。目前配方设计上的最大问题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

  1)缺乏最佳胶凝材料用量的概念。为了满足强度指标及工作性能指标,搅拌站被迫或有意识采用较大的胶凝材料用量。当然,这问题与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包括水泥质量稳定性、砂石质量稳定性、尤其是砂石基本粒形及级配、以及外加剂的质量有关,但是在同样质量的原材料情况下,目前预拌混凝土的胶材总用量都普遍偏高。其效果是浆材量偏大,水化发热量偏大,收缩偏大,开裂问题严重化。按作者调查统计,我国目前混凝土中水泥或胶材用量普遍偏高5%~20%。越是泵送混凝土偏离程度越大。

  2)缺乏最佳砂率的观念,普遍采用高砂率(42~48%)设计和生产混凝土。虽然满足了混凝土流动性的要求,但也带来严重的收缩开裂的问题。(见本文关键技术研究部分)。加上砂子的模数、级配、含泥量、含水量的波动远比石子大。因此做成混凝土的性能很难稳定。必须清楚认识到,只有水泥用量的变化了,才能有条件改变砂率,但我们调整砂率是离开这个原则的。

  3)在目前质量不好的情况下仍然采用过大的粉煤灰用量。目前实际粉煤灰质量令人堪忧!真正的二级灰已经不多,又带来了脱硫灰和各种“不明来源灰”的冲击。粉煤灰的使用经常存在较高风险。为了达到技术和经济的平衡,搅拌站不得不仍然采用高粉煤灰掺量生产,同时在拖延工程验收时间,或添加早强剂等方面做文章。实际造成混凝土性能不稳定,容易出现工程事故,劣化速度加快,耐久性能下降。

[Page]

  4)缺乏外加剂与胶凝材料(水泥及掺合料)相容性的认识和最佳外加剂用量的经验。采用不合适的外加剂品种或外加剂用量,使混凝土的离析、凝结、收缩开裂等问题严重化。在选择品种方面,只偏向于成本效益,没有认真分析适应性问题。在选择用量上,也缺乏试验数据支持。一些站只靠外加剂厂的“推荐用量”生产,不做相容性试验,外加剂用量偏离最佳用量很远。

  (2)混凝土生产控制及产品检验上的问题

  东莞市商品混凝土公司的生产控制都具备原材料检验、配合比调整、出厂产品工作度检验及调整等功能。在产品检验方面,一般都在混凝土到达施工现场后,与使用方共同取样检验。或者委托第三方检验。生产控制及产品检验的人员及设备均齐全。产品接受国家授权的各级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的监管。混凝土商品化以后,搅拌站的生产及质量一般都处于建设工程监理方、施工方及监督站的监管之下。与过去施工方现场搅拌混凝土相比,监管力度加大了,工程验收规范了,混凝土质量提高了。主要体现在混凝土的强度及工作性能合格率都大大提高了。

  但是,在东莞市注册的搅拌站中,生产控制的水平和产品检验的力度仍很不平衡。管理好的站制度健全,有自己的企业标准或管理规程,生产控制人员到位率高,日常检验项目齐全,数据记录整理完整齐备,因此,质量事故很少,即使有,处理得也很及时,与施工方和监理方合作良好。管理不好的站,缺乏必要的企业标准及管理制度,实验室人员部分是虚设,长时间不检验原材料质量,生产控制凭经验办事,出现事故才调整。技术数据极不完整,甚至虚填虚报。尤其是配合比报告,多有虚报现象。

  大部分搅拌站的管理水平处于管理良好与管理较差之间。因此存在着建筑工程质量的较大隐患。这也反映了国家和地区还缺乏完善的商品混凝土管理规范和要求,以市场监管为主的力度还很不足够和很不均衡。

  从高标准的要求, 除了上述的问题外,目前东莞市商品混凝土产业在生产技术环节的共性问题还有下述的几个方面:

  (1)对原材料及产品质量波动的监控还缺乏科学的管理,目前混凝土行业普遍没有建立质量管理控制图的工作制度。也无法向施工方和用户提供质量波动情况的信息。因此混凝土产品的质量并非处于有效的监控状态。通过运用混凝土质量管理控制图,生产方可以识别混凝土质量波动的性质,及时查找原因,采取措施,恢复正常生产。施工方获得质量波动方面的信息,可以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弥补可能的损失。建立建立质量管理控制图制度,也可以帮助社会了解目前混凝土产业技术存在的基本问题,有利于混凝土技术整体水平的提高。

  (2)大多数搅拌站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混凝土技术管理的计算机系统。包括产品质量管理系统,质量管理图系统,强度检验标准评定系统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系统,最佳配合比文件系统等等。这是由于目前大多数公司和站缺乏计算机专业人才,同时还未认识到用电脑技术加强混凝土生产管理的重要性,所以多数搅拌站技术管理仍然凭少数人的经验进行,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竞争性。

  (3)大多数混凝土企业仍缺少工厂内部系统的、完整的、切实可行的企业标准。该标准用企业文件的形式来规范企业的生产的程序,必须达到的标准和产品出厂以及现场供应的要求。这个企业标准应该与国家及地方有关的标准和规范相衔接,但是具有企业的特色。

  (4)混凝土产品的质量检验在生产方和施工方之间缺乏一致性。目前生产方在厂内按批次(一般100立方米一个批次)或桩号留样检验砼性能,按国家标准在标准养护室内进行龄期养护;工地上施工方按车次或桩号留样检验。但强度试件的养护很难采用标准养护,往往是非标准条件养护,的方法。由于强度检验的养护方法不同,结果难以对比。东莞市质监部门被迫采用工程结构抽芯测强的办法作为验收标准,引来较多争议。目前情况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雅士继续考虑的。

  (5)工程产生质量事故以后,应当如何处理?按什么渠道和方式处理。也是目前商品混凝土使用中存在的一个问题,质量事故最大量的是裂缝问题。不可否认,商品混凝土走上市场以后,混凝土各种各样的开裂问题是严重化了,表现为出现几率增加了,由于商品混凝土建筑物的重要性,裂缝问题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不能仅看到裂缝(不仅仅有害裂缝,无害裂缝也包括在内)对建筑物载荷性能或渗透性能的影响,而必须看到裂缝对建筑物耐久寿命的影响。因此,必须花很大力气,从混凝土科研、混凝土设计、原材料工艺、混凝土生产、混凝土施工等各方面共同努力。去解决或减少混凝土的各种裂缝问题。出现质量争议或事故以后,质量监督部门就成为仲裁调解和处理的机构。但目前后者还不完全具备必要的各种技术条件来承担这一复杂的工作。

[Page]

  (6)目前混凝土生产和混凝土施工分家的体制极不利于混凝土质量的提高,从发展的角度看,如何改革,应当成为研究的重要内容。

  从全国来看,如果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商品砼产业本身的技术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虽然从表面上我们已有了一个现代化的砼产业,提高了效率,提高了质量档次,有益于环保。但是,从实际水平上,我们还有很多地方值得努力的。以下根据作者的观察,提出一些供大家参考。

  (1)商品砼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技术问题,是计算机技术开发及应用的水平。据作者所知,欧美国家的砼拌站,上世纪80年代后期除了应用计算机技术控制混凝土搅拌楼生产以外,还普遍用它来:(a)储存及使用砼技术专家库的信息并给予应用。(b)管理及调度混凝土生产和供应;(c)砼生产技术资料的档案储存和质量管理;(d)混凝土生产执行配合比的自动调节,等等。其中值得提出的是砼质量管理方面。砼质量管理图由计算机定期绘制出来,并可以根据专家库的资料给出计算机的技术分析,供技术人员参考。这种质量管理方法不仅能十分清楚地显示生产质量的主要问题,而且还能通过不断的完善和修订,使专家库资料得到提升,导致计算机管理能基本上解决日常的生产问题。因此,生产资料档案储存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查证砼生产的历史质量,而且是为了通过计算机的“训练”,来监控和调节日常的砼生产。这种混凝土技术开发以及计算机技术开发的水平,是我们砼产业应当认真学习的并为之奋斗的。

  (2)另一个差距是原材料质量水平上的差距。由于发达国家的水泥、砂石、外加剂等基本上是集中化的大生产,而且大都与砼产业结合成为一个集团公司或管理系统。因此供应十分稳定,质量亦十分稳定。我国目前水平与之相比较,这方面的差距很大,成为影响我国商品砼水平提高的“瓶颈”因素。例如,由于我国砂、石质量上的波动以及水泥质量上的波动,我国目前同等级砼中水泥的用量普遍比发达国家多5%~15%。这是导致我国砼质量上普遍的裂缝过多、耐久性下降的主要原因。这还只目前大城市商品砼普遍使用的原材料,而不涉及地方中小城市的问题。我国目前地方上大量使用的还是立窑水泥。它的用量可能更大,因此问题可能会更多。

  (3)搅拌站生产的砼的质量水平上,由于原材料质量水平的差异,我国商品砼在质量上的波动一般比较大,水泥用量也比较大;因此体积稳定性比较差,裂缝问题比较严重。这是目前的主要问题。要改善这种情况,必须从原材料问题抓起,只有原材料问题基本上解决了,砼质量波动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在砼搅拌站本身,必须严格质量控制,建立质量控制图管理制度,尽力减少砼质量上的波动。

  (4)目前砼拌站技术水平上的差距,还表现在试验室砼配方试验及原材料检验的水平上以及原材料的计量水平上。这在前面已经指出过了。配方试验做得多,做得好的拌站,以及原材料计量水平较高的拌站,砼质量水平就比较高。在此不再重复。

  (5)在混凝土矿物掺合料的使用上,国内搅拌站目前的问题是,使用品种过于单一,使用量还无法增加到一个新水平,掺合料对砼性能的某些影响还不能有效消除。因此,在砼高性能化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为了提高砼的技术水平,一定要在砼掺合料使用方面下大力气,使设备能力上具备使用多品种、大掺量掺合料的条件,在技术上解决好大掺量带来的问题。

  4、企业社会信誉度的评议制度及其信誉

  日本最先在建筑行业开始企业信誉度的评议工作,由行业协会主持进行,一般每年评审一次。欧美较多国家后来也实行这种制度。其最重要的作用是促使企业充分认识到,建筑企业能够奉献给社会的,是它对建筑质量的承担,而对这种承担的最重要保证,莫过于企业的信誉。混凝土工程生产周期长,使用寿命更长,质量鉴定难以赶上生产的速度,况且目前的检测方法对现场混凝土性能的表征还有很多缺陷。所以,混凝土工程的质量主要要依靠生产和施工两个环节的工作质量(包括工程质量和工期完成情况)来保证,企业的技术、经济、管理和过往业绩的水平在承接工程方面就会起到重要作用。这就是企业信誉度的含义。

  建筑企业的资质主要表征企业在生产能力和技术能力方面的等级,一定程度上也表征企业过往业绩的等级。但是它无法更详细地表征企业在这些方面,尤其在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工期保证方面的业绩排列次序。这就要用企业信誉度来表征。

[Page]

  商品混凝土企业的信誉度评议的基本内容应该包括:(1)混凝土企业的资质等级;(2)混凝土企业生产历史的长短;(3)混凝土企业设备的质量水平,包括整套生产设备的完好率或运转率,所有生产和检验的计量设备的误差和精度,设备的实际生产效率,等;(4)过去二年供应混凝土的数量(可换算为单方搅拌机容量生产混凝土的生产的方数);(5)供应混凝土的技术水平,可以把混凝土等级转变为加权指数乘上该等级混凝土所占的百分数,所有等级加起来就是技术水平,特殊混凝土(如自流平自密实混凝土、轻质高强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等)可以考虑设置专门的加权指数。(6)过去二年来完成工程验收的质量水平,这个的评议标准待确定。可以用工程验收质量等级乘上加权指数,累计之和表示,如果有不合格工程或重大质量事故者要严重扣分。(7)过去二年来完成工程的工期保证水平,这个的评议标准待确定。(8)过去二年来完成工程的服务水平,可以由工程施工方、监理方作出评议。(9)企业过去两年的经济效益水平,产值、利润、完税率、欠账率、应收款与应付款的比例等等。(10)过去两年企业在环保、文明和社会贡献上的成绩。这个的评议标准待确定。

  这些成绩所占比例的分配上应该向(3)、(5)、(6)、(7)、(8)倾斜,从而强调企业的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工期保证。

  这个企业信誉度评议工作应该由谁来主持,程序应该如何,都应该通过行业内民主商议后由政府主管部门确定。可以一年举行一次,也可以两年举行一次。行业协会在这工作显然应该起核心的作用,但是,评议过程必须高度民主,最后结果应该由全行业投票决定。

  由此看来,这个制度的成败关键在于其评议数据的可信性和行业内评议的民主性。因为是一个关系到企业经济利益的重大问题,必须把制度完善化,决策过程民主化。使这个活动真正成为推动混凝土行业良性发展的动力。有了这个信誉度的可信性,社会对商品混凝土行业的认识必然加深,整个行业的信誉也必然加强,对推动建筑行业的改革有很大好处。

  5、建筑业市场中的混凝土产品交易市场的建立和完善

  目前我国砼产业的商品化还有一段路子要走,主要是培育良好的市场秩序、公平竞争的环境,以及完善必要的法律保障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体系。砼产品商品化最大的好处,第一是让砼的质量处于社会的监督之下,而不是过去的黑箱或半黑箱作业。第二是社会有选择更好材料、更好服务的权利,从而促进砼产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因此必须把砼作为一种商品来对待,真正让这种生产过程市场化、商品化。

  经验证明,混凝土市场没有良好的市场秩序和对企业行为规范性的约束是不行的。建立商品砼交易市场,是目前培育良好市场秩序的比较好的办法。这一方面,上海市有比较好的经验可以借鉴,上海市所有有关商品砼的交易必须在交易市场上进行;商品砼价格也由交易市场按照市场情况进行调控。这样,就比较容易规范商品砼市场的动作,保护交易双方的利益。

  必须强调,每个时期预拌混凝土的价格都应该有一个合理的范围,偏离这个合理范围过远就会造成相关方利益的伤害而带来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如果混凝土企业之间无序竞争过于激烈,竞相压价成为生存手段,混凝土偷工减料的情况必然发生,工程质量必然下降,损害的首先是社会大众,其次是混凝土企业;如果混凝土价格偏高,工程质量不一定会提高,但工程造价就必然会上升,损害的仍然是社会大众。

  价格调控是一门学问,混凝土市场的价格调控也不容易。行政指令是难以奏效的。行业内部发挥联合的力量是比较容易的,调整供求关系则是另一个手段。例如,由行业协会向市场定期提出协商价格是一个手段,协会可以联合部分信誉度较好的搅拌站定期提出协商价格,去影响市场;另外,政府通过通过关停信誉度低的,出现工程事故的搅拌站也是一个手段;通过政府审批新建搅拌站是另一个手段,但后两个手段都必须十分慎重。

  目前情况下,我们建议,东莞市应该建立商品混凝土交易市场(可以作为建筑材料市场的一部分),为商品混凝土的交易及招、投标工作提供一个规范的运作场所;同时,该市场可以由混凝土协会定期提出一个协商性的或引导性的商品混凝土价格,供交易双方参考。该市场可以由行业协会来管理,但政策由政府主管部门制定。

  政府的市场监督作用,在于培育公平竞争的环境和气氛,减少和抑制在市场的控制和招、投标时的不公平行为,例如部门的保护行为和腐败行为,哄抬或压抑价格的行为等。这方面可以用制订法规及鼓励媒体监督的办法来解决。

[Page]

  比较重要的或规模较大的建设工程在进行招、投标工作时也必须进行这些工程中的砼部分的招、投标工作,这工作应该在混凝土市场进行。在招投标过程中,应该充分听取技术专家的意见,由专家经过评议及表决,决定中标对象的选择。整个招、投标要由监证部门进行全程监证,以保证公平、公正和公开性。

  必须在砼市场上大力提倡公平、公正和公开的竞争,打破行业垄断和行业保护主义,提倡任何背景的砼公司都有参与市场竞争的权利。在适当时候要建立法规,制约垄断和保护主义的行为。目前最重要的是要打破有建筑公司背景的砼公司过多占有市场份额的不公平行为。建立砼交易市场及招、投标制度也是制约这种行为的有效方法。

  为了充分保护用户的利益,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商品砼所使用的原材料及砼配比应该向用户公开。这也是砼商品化的一个体现。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关系到工程的安全性及寿命,是砼公司向社会作出的承诺,是一种有法律规范的行为。因此,作为这种规范的行为的一部分,砼公司应该向用户公开这些资料。除非个别有研发性质的高技术砼在使用时,考虑到保护研制者的产权利益,可以采用某些特殊的处理办法,例如合同双方共同封存砼技术资料,以备今后查证;否则,砼的这些技术资料都应该向用户公开。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9:4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