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政府将开发混凝土原料新来源地

2007-05-11 00:00

  新加坡政府全力推动建筑业者采用利于环保及容易获取原料的可持续建筑法,同时鼓励业者开发新来源地,使得重要建筑材料的供应不受干扰。

  国家发展部长马宝山说,建设局准备推出新计划,承诺和业者分担相关风险和成本。

  他举例说,建设局可同陆沙和花岗岩碎石进口商达成协议,若进口商因某些市场因素无法售出原料,政府将履行承诺向业者购买,作为储备原料。

  “进口商如果要从较远的地方进口陆沙和花岗石,必然得承担更高运输费,这会促使原料价格提高,因此在一般情况下,他们可能不太愿意有多元化的来源地。所以我们希望在新计划下,建设局和业者分担一些风险,鼓励他们这么做。有更多来源地,对我们会更好。”

  马宝山昨晚在建设局年度颁奖礼上对千多名业者致词时说,建筑业经历5年多低潮后取得强劲复苏,年增长7%,未来展望乐观,今年的需求估计在170亿元至190亿元之间。不过,它近来也面对不少挑战,包括受到印尼禁止出口陆沙和花岗岩碎石影响。

  他说:“过去几个月所出现的干扰,已经出现了转机。我们或许还因祸得福,因为这对建筑业是个警钟,唤醒我们重新去探讨和思考现有的做法,提醒我们不能过于依赖某个重要建筑材料供应来源地,也不要依赖于某种特定原料,一定要开源。”

  为此,政府将制定一套“分担”(co-share)计划,鼓励业者从更多不同地区进口建筑原料。建设局还在拟定相关细节,不久将作出宣布。

  马宝山也呼吁业者积极探讨和研究其他可作为生产混凝土的原料,以减少对陆沙和花岗石的依赖。建屋发展局和建设局已带头进行相关的研究工作。

  “就如新生水一样,我们是否也能找到可替代陆沙和花岗石、既具经济效益,又容易获取的原料。我们是否能找到或许是‘新生混凝土’(NEWConcrete)的原料?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要我们能找到替代原料,就能减少依赖性,同时也强化建筑业适应能力。”

  马宝山指出,目前一些可替代的材料如铜渣(copper slag)和再循环的粗集料(coarse aggregate),可取代陆沙和花岗石,制造类似混凝土的产品,但它们在经济效益上还未可行。他鼓励大专学府和业者继续努力,研发出有利于可持续建筑的方案。

  国家发展部今年初设立研究基金,推动可持续建筑法研究,目前已收到63份来自私人和公共企业的计划书,其中40份同可持续发展和能源效率有关;有13份建议书将获得资金支援。

  可持续建筑法指在建造过程中减少依赖需要陆沙和花岗石的钢骨水泥,采用可再循环及有利环保的钢结构设计及建筑法。例如改用钢结构、玻璃、干墙系统和金属包层法(metal cladding)。

  马宝山说,建设局正同相关机构检讨现有条规和要求,进一步推广钢结构的广泛使用。建设局上月也宣布新制订的可持续建筑法总蓝图,考虑立法规定建筑需有的可持续环境最低要求。这可能是以现有的绿色建筑标志的基本标准为依据,适用于新建筑和将展开重大翻修的建筑。  

  建设局昨晚颁发奖项给65名获得绿色建筑标志(Green Mark)、通用设计奖(Universal Design)、最佳可建筑设计奖和建筑卓越奖的建筑业主。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9:5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