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黏土类新型墙材在农村市场大有可为
2007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再次吹响了建设新农村的进军号,作为新农村建设主要内容之一的民居建设,其品质也将迈向一个更高的台阶。在带动农村建筑业持续升温的同时,必将带动墙材业的迅猛发展,尽管非黏土类新型墙材在向新农村推进过程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障碍,但展望未来,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农民耕地保护意识提高我国经济建设进入新时期以后,城市建设用地、村庄建设用地及工业用地的极度扩张,加之违法违规用地、滥占耕地等,每年占用耕地达300多万亩,全国耕地保有量从1996年的19.5亿亩,下降到2005年的18.3亿亩,人均耕地从1996年的1.59亩下降到2006年的1.4亩。虽然近年来中央和相关部门三令五申对耕地严加控制,但滥占耕地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其中占用耕地生产传统类黏土墙材的现象仍十分严重。仅此一项,全国每年将失去50万亩可耕土地,对日益减少可耕土地的农民来说,可谓是火上浇油、雪上加霜。由于近年来墙体材料革新与建筑节能工作的强势推进,人们对耕地的保护意识有很大提高,尤其是耕地的减少与否,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民对耕地的保护意识与日俱增。苏北某村,在无任何手续的情况下,非法占用90多亩良田兴建黏土砖窑,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人多地少,可耕田被毁,许多村民痛心疾首,纷纷向当地媒体举报。经媒体报道后,引起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正在建设中的砖窑被责令停工。还有苏中某地,村里割去即将成熟的麦子,推平30亩地,留作窑厂取土用地。村民向当地有关部门反映后,立即得到了制止,并在全县开展了黏土砖窑的整治工作。从这点点滴滴可以看出,农民保护耕地的意识正在增强。
农民居住质量意识提高由于人的本能需要,早期,人们用泥草搭建简单的窝棚挡风避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居住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又受限于当时的经济条件,人们建造泥巴墙茅草顶的住房,结构依然十分简陋。这种民居一直延续到上世纪70年代。70年代后期,人们建造了兵营式的排房,屋顶用上了水泥棒和水泥瓦。排房的出现,为农村建设带来新的变化。改革开放后,我国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人们对居住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茅草屋已基本淘汰,翻建新房的农民,建造宽敞明亮开间大的第三代民房,但民居的内部结构变化依然不大,仍以通间为主。当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民经济收入逐年增加,农民的居住观念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向舒适性和安全性转移。进城务工的农民返乡后,把城市居住信息带回农村,摒弃居住多年的低矮民房,建起了2层或3层框架或砖混结构的楼房,内部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再也不是大通间,而是套房。苏北某沿海渔村,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先富起来的部分村民就建造了结构新颖的二层楼房,成为当地一大景观。随着居住质量意识的提高,农民迫切需要使用非黏土类新型墙材建造居住舒适、环境优美、高质量的民居。
农民经济生活水平提高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为非黏土类新型墙材在农村推广使用奠定了坚实基础。2006年我国GDP增长10.7%,总值达20.94万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0.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7.4%.而在经济欠发达的苏北连云港地区,近年来经济建设也得到迅猛发展,2006年GDP突破500亿元,达到527亿元,比2005年增加70亿元,同比增长15.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47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250元,分别增长14.7%和10%.就东海县而言,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015元,年均增长8%;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415元,年增长10%.GDP直线向上攀升,农民收入在提高,生活负担在减轻,百姓福祉在同步增加,农民的住房消费观念也在进一步改变。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两亿多农户,每年新建房户达700万户左右。农民经济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必将进一步加速小城镇建设的步伐。当前,各地正谋划村庄拆迁并点,大批农民正逐渐向小城镇集聚,随着“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深入推进,民居建设将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大热点,新一轮社会主义新农村民居建设的高潮即将到来。在带动农村建筑业发展的同时,也必将带动墙材业的快速发展。高起点的村庄建设规划,高质量的民居建设,只有使用优质非黏土类新型墙材才能打造出来,这就为非黏土类新型墙材走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了条件。
农民对新型墙材认识提高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黏土资源的认识不足,黏土类传统墙材一直主导农村建筑市场,并以投入少、成本低、价格廉成为“霸王墙材”,使农民建房时对其他非黏土类墙材有一种排他性。随着科学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黏土类传统墙材是以失地和浪费资源为代价的,土地资源不足的矛盾进一步凸现,尤其是耕地的流失现象引起了政府和农民的高度重视。如果不改变传统观念、加强节约资源意识,经济社会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受到资源的制约,生产生活环境会越来越恶化。党中央国务院从国情出发,及时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决策。通过近年的大力宣传,这项国策已深入人心,不仅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而且也成为生产企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200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与节能建筑的通知》,明确指出“限制生产、使用空心黏土砖,并逐步向小城镇和农村延伸”。在广大农村禁止使用黏土类传统墙材,推广使用非黏土类新型墙体材料,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引导农民参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最现实的行动。通过宣传,农民使用黏土类传统墙材的传统观念被打破,人们对节约土地资源和利废、环保的非黏土类新型墙材有了新的认识。苏北某镇,由于人多地少,土地十分金贵,拆除了仅有的两座黏土砖窑,农民建房全部使用混凝土砌块和水泥砖等非黏土类新型墙材。同时,进城务工的农民,把城里禁止使用黏土类传统墙材和推广使用非黏土类新型墙材的信息带回农村,从而对非黏土类新型墙材有了新的认识,为非黏土类新型墙材走进普通百姓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农民耕地保护意识和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质量及思想观念的转变,是非黏土类新型墙材替代黏土类传统墙材主导市场的前提,虽然非黏土类新型墙材在向新农村推进过程中会有很多挑战,但仍将充满勃勃生机与活力。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